短短一月內
新加坡報道至少7起火災!
蔡厝港、紅山、義順……
兩周內疏散數百人!
接連發生火災悲劇
有人多年積攢毀於一旦
有人被燒死在屋中
有公司不得不停工休整
……
新加坡——這座以安全著稱的城市
為何頻頻陷入火光與煙霧?
我們需要擔心火災嗎?
新加坡頻發火災事件
01- 蔡厝港失火造成一人死亡
9月24日清晨,民防局的車急匆匆趕往蔡厝港,民眾來電告知一個組屋單位發生火災!消防人員到達現場後,強行撬開大門進行滅火急救,但不幸的是,獨自一人在家的老婦人已在火災中身亡。

客廳和臥室都已燒得面目全非,入眼一片灰燼,老婦人的親人再也無法和她相聚……
02- 男孩們獨自在家引發火災
前兩天辣媽才寫過,9月10日,惹蘭紅山一對兄弟在家引發火災,疑似3歲的弟弟玩打火機點燃床墊,短短時間將整個家燒成灰燼,好在9歲的哥哥及時帶弟弟逃離,兄弟倆沒被火困住。
但火災的代價是慘重的——臥室燒得一乾二淨,連客廳的家具也無一倖免,男童的父親劉先生已有71歲,夫妻倆月收入僅2000多新幣,火災帶來的損失讓這個家庭前路坎坷,重新安置、修繕被損毀的家成為了他們無法逃避的難題。

03 - 義順組屋突發火災,疏散百人
「事發時我正準備洗澡,結果聽到人喊火災,我趕緊往樓下跑!」 「我在廚房,突然看到窗外滾滾濃煙往上冒,然後聽見警察叫我們下樓!」
9月18日,義順組屋區發生火災後,居民受訪時描述其「火災驚魂」。被疏散的居民們站在樓下,才發現起火處是平日裡經常光顧的咖啡店,濃煙嗆得大家眼淚直流,有年邁的老人不得不噴哮喘噴霧以防自己呼吸困難。
兩天後(9月20日),義順又一起火災導致大約100人緊急疏散!

這場火災疑似男子將電瓶車帶入臥室充電,結果電池損壞發生火災,整個臥室燒了個精光!更離譜的是,當消防人員營救時,發生火災單位居住的男子竟拒絕被送院。
04 - 公共場所的火災
與住宅區火災相比,公共區域的火災往往更具破壞力。
9月19日,勿洛的一家修車行油漆房內突發火災。當時店主奮不顧身試圖通過滅火器撲滅火苗,但火勢太快失控,最終導致修車行大面積損毀。

老闆危牆救火

9月10日,發生在新加坡阿里雲數據中心的火災事件更是引發軒然大波——鋰電池突然爆炸,導致數據中心緊急斷電,多個服務中斷,因為數據中心託管著包括位元組在內許多大企業的業務,導致許多人的工作不得不被暫停,服務恢復的時間一度難以預估。

8月31日,新加坡黃金大廈停車場的大火,則直接造成超過24輛全新車輛被燒毀,經濟損失極其慘重!也因為這輛電動車的「自燃」,加劇了公眾對電動汽車和電池安全的擔憂。
火災事件給我們的啟示
火災無情,在大部分的火災後調查中,我們發現火災並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原因,有時僅僅一個小小的失誤,就能釀成巨大的悲劇。
其實,很多火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隱患往往隱藏在那些我們最容易忽視的細節里。無論是家庭、企業還是公共場所,我們都需要更加重視防火安全,從日常細節入手,防患於未「燃」。
01 - 日常防火建議
電線短路、老化等問題,往往是我們生活中最容易忽視的「定時炸彈」,無論是家用電器還是辦公設備,都要定期檢查,確保沒有電線老化、短路等隱患;家中最好備有滅火器,並學會如何正確使用,並了解遇到火災時的最佳逃生方法。

在公共區域,必須確保消防通道暢通無阻,以便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撤離,所以我們要保持樓道、通道暢通,不要堆放雜物。發現火災隱患,請撥打999進行緊急通報。
02- 新加坡的火災為何增多?
可能不少人會覺得,近年新加坡的火災事件有所增加。根據數據,2023年新加坡報告了1954起火災案件,相較於2022年的1799起有所增加。
在這些火災案例里,大部分是因家庭中電器短路、移動設備電池起火以及居家雜物堆積而產生,尤其是電瓶車等電動工具普及,導致電池過熱引發的火災。有的家庭喜歡在節假日期間使用蠟燭和裝飾燈,這些看似美麗的點綴也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濕熱氣候也加劇了火災風險,高溫和濕度會加速電線和其他易燃材料的老化,增加火災發生的機率。
03- 新加坡防火努力
當然,新加坡政府一直以來對火災安全極為重視。新加坡民防部隊(SCDF)一直開展各類防火演練和教育活動,讓民眾免費參與、參觀,意識到火災的危險,未來五年內,新加坡全島還將安裝超過5000個滅火器。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孩子們從小就接受火災防範教育,例如如何在火災中自救、如何使用滅火器等,這些培訓不僅幫助學生建立起防火意識,也讓家長意識到家庭安全的重要性。
帶孩子參與演練的民眾表示:「雖然我們覺得火災離我們很遠,但這些演習讓我意識到,火災其實隨時可能發生,我和孩子都要學習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家人。」
從廢墟中重建的希望
火災帶來的不僅是財務上的損失,也給受害人心理上帶來陰影。

曾經視為珍寶的食物,在高溫後只留下一地焦黑的殘骸……在廢墟前的受害人,喉嚨哽咽、無法發聲。那些年復一年的美好記憶,那些象徵著愛和溫馨的細節,全都消失在火光中。
他們泣不成聲:「我們辛苦了這麼多年,想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可是……一瞬間,一切都沒了。」
他們悔不當初:「如果當時我能多注意一點,如果……」

黑暗時刻,新加坡社會的愛心和力量迅速湧現到受害者的身邊。網友們在tiktok發起的募捐活動中,紅山受災的71歲劉先生一家很快獲得了超過三萬新元的善款支持,生活物資也得到了捐贈——沙發、餐桌、冰箱……這些陌生人用愛組成的光照亮了劉先生一家火災後暗淡的生活之路。

想在廢墟中重建家園不易,但劉先生一家沒有被摧毀重建生活的勇氣和信念。他們接受社區幫助不久後請求停止捐款:「我們感激不盡,可也不想永遠依賴他人,還是要靠自己一步步地走出來。接下來,我們希望靠自己的雙手重新站起來。」
新加坡的火災頻發,無疑給人們敲響了警鐘。然而,受害人的堅韌、社會的關懷、每一次社會的援助也讓我們看到,人類的善良和希望從未消失。

火災背後
有家庭的眼淚與堅強
火災背後
也有人性的光輝
最後祝願大家都平平安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