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壓力仍在 龍年紅包包多少?

踏入龍年,物價壓力仍揮之不去,大部分受訪公眾認為紅包金額維持不變或會減少。但,公眾皆認為,金額其實不重要,最主要是看個人的心意。
根據《8視界新聞網》在社交媒體Instagram和Telegram上進行的調查,大約63%網民覺得今年紅包金額不會調漲,只有37%認為會調漲。
在Facebook的調查,則有網民認為,由於消費稅上漲,所以會把紅包金額調漲一點,但大多數都認為紅包是一份心意,不應在乎金額多或少。
《8視界新聞網》記者也上街訪問公眾,了解國人對於龍年紅包該包多少有什麼看法。
通貨膨脹左右紅包金額
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和消費稅上漲,加上經濟不景氣,28歲上班族蔡麗蓮覺得,紅包金額應該會調漲,畢竟是華人新年習俗,才一年一次。
25歲上班族高奕穎表示,自己的父母是馬來西亞人,所以給他們紅包的時候,會參考令吉兌新元匯率走勢。
學生林俊豐則認為,自己收到的紅包金額應該會比往年少,因為今年消費稅上漲了一個百分點,所以覺得派紅包的人會節約些。
66歲李女士今年退休,沒有額外收入,所以今年派發的紅包金額會比去年少一些。去年因通貨膨脹,她特地調高了紅包金額。
40歲賴淑瓊則會維持一樣的紅包金額,不會因為通貨膨脹而有所調整。
公眾:紅包是一份心意
其實,大部分公眾都認為不應該太在意金額,最主要是一份心意。
黃女士表示,會給家人多一點紅包錢,但因為自己「口袋沒有起價」,所以給其他人的紅包也不會「起價」。
77歲退休人士陳澤民只會包紅包給自己的孫子,所以金額維持不變。他認為,紅包是一種心意,主要看本身的財務能力,最重要的是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就好。
上班族洪國偉則表示,年輕人不會計較紅包的金額,因為拿紅包是農曆新年的傳統,就算沒有收到紅包也覺得無所謂。
至於受訪公眾今年會包多少的金額,有些不願透露,有些則表示靠近新年時才會敲定確實數額。
新加坡社科大學納丹人力發展學院院長林勵群副教授表示,他認為紅包的金額應該根據每個人的財務能力,而不應該有壓力給「一個最少的金額」。
他認為紅包傳統上都會給一個雙數,通常是一張紙鈔,比如十元。而且,根據一些人的看法,應避免四元,但在他的青澀年代,他本身就收到多封四元紅包。
若拜年時碰到陌生人,據他現在的觀察,八元似乎是常見的金額。但,他指出,紅包該包多少,並沒有一個硬性的規定。
至於該給家人和親屬多大的紅包,院長認為,這也得看他們之間關係有多密切。若孩子還很小,父母給的紅包估計不超過200元。
他強調,送紅包是一種祝福的象徵,並非是一種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