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2日以來,新加坡至少有60家企業成為針對裝修、食品飲料、零售和服務行業的批量訂單騙局的受害者,總損失高達S$831k。警方於6月26日發布警告,提醒廣大企業提高警惕,防範此類騙局。
1. 詐騙手段揭秘
這些詐騙通常始於騙子冒充裝修承包商、餐館或其他企業的客戶。
他們通過WhatsApp聯繫企業,以批量訂單或預訂為藉口,要求提供額外物品、特定品牌商品或短時間內難以完成的數量。
騙子往往會推薦虛假的供應商,讓企業從這些「供應商」處購買所需物品。
在一些案例中,詐騙者還假扮成新加坡教師,尋求油漆或管道工程承包商,購買自行車或輪胎,甚至是攝影服務。
通過提供虛假的付款文件截圖,騙子聲稱已支付了部分訂單費用,誘使受害者向虛假供應商支付預付款。
企業通常在未收到客戶付款或供應商未交付貨物時,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騙子冒充裝修承包商客戶與受害者之間的對話, 來源:The Straits Times
2. 防範建議
為幫助企業防範此類詐騙,警方提出以下建議:
獨立核實身份:企業應獨立核實與其通信各方的身份,避免向新供應商支付預付款或定金。
親自會面:安排與供應商的面談,並僅在貨物交付後進行付款。
檢查詐騙跡象:通過ScamShield WhatsApp機器人或其他官方途徑檢查供應商的合法性。
查看評論:在購買前查看供應商的評論和反饋,以判斷其信譽。

來源:網絡
3. 如何自保
企業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一步保護自己:
提高警惕:遇到批量訂單時保持警惕,尤其是那些要求額外或特殊商品的訂單。
保持聯繫:與供應商和客戶保持密切聯繫,確保所有交易透明和可追蹤。
利用工具:使用防詐騙工具和平台,如ScamShield,及時獲取詐騙信息和防範建議。

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
Police warn of rise in bulk order scams after victims lose at least $831k,The Straits 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