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柏山是父母口中的拍拖聖地,當年的人談戀愛會不辭勞苦,背山面海地,許下的山盟海誓就不會有期限吧。
我由較少人走的南坡,開始旅行。位於半山的絕佳位置,寧靜的秉德路上,建造於1910年的金鐘大廈(Golden Bell Mansion),有它自己百年來的風花雪月。英式典雅的造型,並以低調的東方元素點綴,比如酷似佛塔的圓頂和彩繪地磚,這是當時著名的華人建築師黃德茂的設計,紅磚白牆相間, 20世紀初流行的愛德華式風格,類似市區的中央消防局和史丹福路上的MPH書店舊址。

房子是陳篤生的曾孫陳武烈為了紀念祖父陳金鐘而建,當時名聲顯赫的陳武烈也是孫中山的支持者。1911年底,孫中山由歐洲返回中國前途經新加坡,就曾經在金鐘大廈住了一晚,從此這棟房子就和辛亥革命有了聯結。

別墅外有空間闊綽的庭院,落成後主人也曾經在這裡舉行過不少奢華的派對。院子一角還有一棵粗壯的青龍木,是否因為見證過無數繁華和凋零,因此更靜默不語。樹圍有8米,樹齡可能近百年,是公園局園林處保護的古樹。它默不作聲,是知道所有的喧囂總要歸於平靜。

金鐘大廈後來幾番易手,曾作為美國教會使用,也短暫地被改造成私人醫院等,目前產權屬新加坡土地管理局,並於1985年租給丹麥海員教會(Danish Seamen's Church)。
由金鐘大廈沿著秉德路下山,彎彎曲曲,兩岸是樹,一路有風,風景也極好。這條馬路平時車不多,卻深受腳踏車騎士的歡迎,騎車速度頗快,所以看風景的時候,還是得留心路上交通,道路兩岸則散落著欲言又止的黑白屋。

老房子,是說故事的能手,不需要開口,也能由造型、設計風格等聽見它們的低語,好好地善待老房子,就是給歷史留下一扇扇的窗口。

黑白屋是新加坡獨有的建築類型,是英殖時期為當時駐紮的軍官及商人所建的別墅,目前新加坡約有500多棟黑白屋,不少集中在過去的軍營地區,鬧中取靜的地方。黑白屋曾經十分神秘,但近十幾年來,越來越多閒置的黑白屋被改造,變身為時髦的餐飲場所,才進入新加坡人的視線當中。

本周末(星期天,6月23日,集合地點:harbourfront地鐵站,D出口,大約630pm~7點在Alexandra Village結束),我們將帶領大家走南部山脊,看看一些較少人探索的角落,全程大約4.2公里,2個多小時,經過henderson波浪橋、interlace等打卡景點,活動免費。 可以通過以下二維碼聯繫,並請註明:徒步 如果你對葉老師的新書《我給新加坡寫了一本馬來西亞》或《食遇》或《我星國我街道》感興趣(每本優惠價25新幣),活動現場也能買到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