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在哈佛大學發表戈德金講座演說時表示,治理好新加坡沒有一個能夠永遠有效的方程式,與其購買保險以降低從美好「伊甸園」中跌落的衝擊,不如投入資源確保行之有效的體系繼續運轉良好。這一論述,也引發了人們對新加坡治國理念的激烈討論。

圖源:CNA
隨著新加坡通過採用國外技術和專業知識達到「追趕」增長的極限,其下一階段的增長將需要更多的本土創新和原創思維。李顯龍資政強調,行動黨會繼續保持謹慎,不會將人們的支持視作理所當然,因為如果辜負了人民的信任,讓人們失望,或未能保持所期望的高標準,新加坡人完全有權選擇另一個政黨。
新加坡行動黨表現出色且兌現了對人民的承諾
李顯龍強調,新加坡對人才作為唯一資源進行了大量投資,教育是國家預算的最大組成部分,同時政府還注重房屋建設,其公共住房計劃為大多數人口提供了隨著經濟增長而升值的資產,使公民能夠共享國家繁榮。另一個關鍵則是成立全國職工總會(NTUC),它捍衛工人的利益,並建立了社會企業,為工人及其家人提供負擔得起的保險、交通和雜貨。

圖源:CNA
李顯龍強調,行動黨政府從建國初期到現在已執政超過60年,每一屆政府都表現出色且兌現承諾,使得新加坡人已經連續15屆大選,將執政權交給行動黨。
信任的儲備擴大了政府的政治與政策空間,使得我們能夠從長計議,並做出一些政治上困難但必要的決策,比如調高消費稅以應對老齡化人口不斷增加的醫療需求,特別是在冠病疫情結束之後。
新加坡避免了被有限的資源來左右國家的命運
上個月,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達倫·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西蒙·詹森(Simon Johnson)和詹姆斯·羅賓遜(James Robinson),以表彰他們對於機構在塑造國家繁榮中的作用的研究,這一獎項突顯了社會制度與國家繁榮之間的緊密聯繫,同時也提醒我們經濟和政治的密不可分。
阿西莫格魯、詹森和羅賓遜的研究對新加坡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新加坡避免了資源左右國家的命運,其成功的關鍵在於其包容性機構。相對溫和的英國殖民統治為新加坡帶來了議會民主制、法治和運轉良好的公務員制度,自治和隨後的完全獨立使包容性發展更進一步,因為政府優先考慮對教育、住房和醫療保健的社會投資。

圖源:ST
新加坡政府也出台了許多計劃和政策來加強社會保障和社會包容,包括全民醫療保健和長期護理保險、永久性社會轉移支付(包括 Workfare Income Supplement)、累進工資模式,以及最近的對非自願失業者的收入支持。
然而,新加坡必須繼續在其下一個發展目標中優先考慮包容性增長,幾十年的全球化和日益富裕的富裕程度為不平等帶來了上行壓力,並顯著提高了生活成本,如果沒有政府的積極干預,社會流動性也必加放緩,從而陷入發展的倒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