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研究:厄爾尼諾現象 或導致今年比去年更炎熱

氣象署的研究顯示,厄爾尼諾現象和全球海洋表面溫度上升,可能導致今年比去年更炎熱。在最壞的情況下,到了2050年我國處於高熱應激水平的天數將增加兩倍。
2023年度氣候報告顯示,去年5月有十天處於高熱應激水平,10月則有八天。破紀錄的高溫和降雨量減少是導因。
受訪公眾說「太熱的時候不出來啦,回家我就不出來了」「平均水電費一個月都不會超過200元,這個月就超到200多元」。
暑熱壓力指數又稱濕黑球溫度,是反映溫度的綜合指標,用於量度氣溫、濕度以及輻射熱對人體的影響。暑熱壓力指數如果達33攝氏度及以上,那就是處於高熱應激水平,我國去年有37天一度處於這個水平。
報告顯示,去年5月在兀蘭錄得每小時最高33.7攝氏度。去年10月在碧山出現每15分鐘最高34.8攝氏度。
研究結果預測,在最高的碳排放情況下,到本世紀中葉將有113天處於高熱應激水平,到了本世紀末將達到270天。專家表示中暑和引發的熱衰竭風險更高。
南大新加坡地球與觀測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忠偉表示:「這意味著不論白天和黑夜,能避開高溫的幾率就更少了。比較輕微但是同樣危險的情況是持續的高熱應激將導致蕁麻疹、皮疹,這可能不是直接的熱損傷,但會影響你的睡眠和精神狀態。」
氣象署指出,厄爾尼諾現象一般在高峰後的第二年才對全球氣溫產生最大影響,因此2024年可能比2023年更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