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記者採訪「不可以」講華語?新加坡華裔總統候選人回應爭議
(觀察者網訊)新加坡即將於9月1日舉行總統選舉,祖籍潮汕的華裔候選人黃國松日前因「拒絕」用華語回答記者問題引發不小爭議。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8日報道,事後黃國松接受其專訪解釋稱,自己並非不願講華語,而是華語講得不好。
上周二(8月22日)總統選舉提名日當天,黃國松就競選一事接受媒體群訪。社交媒體上流傳的視頻顯示,一名記者用英文提問,他能否為新加坡的華裔受眾講幾句華語。黃國松用英文回答可以,隨後操著不甚流利的華語說:「我是黃國松,我要你們給我一票,謝謝大家。」
大約5分鐘後,該名男記者又切換華語,詢問黃國松能否向選民解釋為什麼要給他投票,黃國松則開口以英文作答。記者打斷他問:「可以用華語嗎?試試看。」黃國松回復稱「不可以」,並繼續用英文表示自己之前已經闡述過三條競選理由,請記者自行參考。

黃國松受訪片段引起熱議
《聯合早報》稱,這段視頻之後在網絡流傳,一些人質疑他身為華人卻不講華語。新加坡在線新聞網站「Mothership」引述網民評論稱,有民眾指責黃國松那句過於直接的「不可以」粗魯傲慢,直言自己不會給他投票。


在Youtube相關片段下的評論中,還有人認為記者是給黃國松機會向講華語的受眾宣傳,黃卻自己丟掉了這個機會。
風波之後,這位75歲的候選人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澄清說,與現在不同,他小時候華語在新加坡學校並非必修課,自己將精力放在了學習英語科目上,所以自己的華語水平僅限於「能聽懂一些問題」和「會講一點點」,這也是他「最深的遺憾」之一。平時在家和父母溝通是用潮州話,但因父母過世多年,也很久沒人同他練習了。
黃國松坦言,當時自己不用華語作答,一方面是因為他認為對方提出的問題「很重要」,而自己的華語水平不足以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記者連續用華語發問讓他感到「有些不自在」。他還說,儘管自己的潮州話有些生疏了,但「如果記者用潮州話問我,我能用潮州話回答」。
據「Mothership」網站報道,當被問及是否擔心因為這次爭議失去華語選民的選票時,黃國松說他並不這麼認為。「我希望我們(新加坡)的華人群體也許能從我的真誠中知道,我內心是個華人。」他說,「我的父母教給我的價值觀是非常亞洲化的,也可以說是非常華人化的。」他表示,「學習不嫌晚」,他很想上課重補華語。
《聯合早報》這段專訪播出後也引起了新加坡網友的共鳴。不少網友指出,新加坡早年語言分化嚴重,華語學校只用華語授課、英語學校只講英語,造成了一些混亂。直到1990年代開始,「英校生」和「華校生」的分野才逐漸淡化。

黃國松1945年出生於新加坡,在11個孩子中排行第二,父親賣魚,母親是家庭主婦。中學畢業後,他曾獲得加拿大高校工程專業的獎學金,因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只能轉而選擇在國內上完大學。畢業後,他在新加坡財政部、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供職超過40年,退休後聯合創辦Avanda投資管理公司,公司管理的資產約為100億美元,過去三年的股東權益平均約7300萬元。
新加坡實行責任內閣制,總統僅僅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掌握實權的是總理。但作為國家名義上的元首,總統的影響力還是不容小覷。六年一屆的新加坡總統大選,將於9月1日舉行公投。據新加坡媒體報道,尚達曼、黃國松、陳欽亮三名候選人將角逐新加坡第九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