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經濟今年大幅放緩,卻有更多公司成立,扣除結束營業的公司,今年來成立的新公司比疫情前更多。市場人士認為,這可能反映了企業和商家對我國經濟依然具有信心。

圖源:雅虎
01 新公司數量同比增三成
根據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的數據,今年截至11月,共有6萬5209家新公司成立,4萬7965家公司結束營業,凈新增公司1萬7244家。這個凈新增公司數量,不僅比去年同期增加29.7%,也超過去年全年,甚至是多過2019年、即疫情前凈新增的1萬4252家。

圖源:雅虎
與去年同期相比,行政與支援服務、批發貿易、教育、保健與社會服務,以及餐飲服務業的公司增幅最明顯。這些行業的公司分別增加了32.9%、31.8%、30.9%、29.6%和28.1%。
這些數據顯示,新加坡的商業活力依然旺盛,儘管受到疫情的衝擊,仍有不少創業者和投資者看好新加坡的市場潛力和發展機遇。
02 新公司的成立動因

圖源:雅虎
那麼,為什麼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新加坡會有更多的公司成立呢?我們採訪了一些市場人士,發現他們有以下幾個主要的動因:
對經濟的信心
銀河—聯昌證券新加坡經濟顧問宋生文認為,從凈新增的公司數量來看,宏觀經濟環境雖然面對不少挑戰,企業和商家對我國經濟依然具有一定的信心。
宋生文以餐飲業為例說:「我們都知道在新加坡開餐廳的成本不低,今年截至11月,本地仍有800多家凈新增的餐飲服務公司,顯示市場的流動資金還是足夠的。」
他指出,新加坡的疫苗接種率高,疫情控制得比較好,消費者的信心也在恢復。同時,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優越,是東南亞的金融和商業中心,吸引了很多國際企業和人才,這些都為新加坡的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貿工部上個月發布第三季新加坡經濟調查報告時,縮小了今年的增長預測範圍,從之前0.5%至1.5%,修至約1%,明年預計則有望取得1%至3%的增長。我國2022年全年經濟增長3.6%。
抓住市場機會
在本地經營精緻餐飲Chef’s Table by Chef Stephan的奧利地主廚佐伊(Stephan Zoisl),大約兩個星期前在本地開了一家中等價位、走休閒餐飲風格的德國餐廳Berlin65。佐伊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新餐廳是他和三名合伙人合資開的,其中一名合伙人占了大部分股權,所以資金不是問題。
他也透露,店面原有的租戶結束營業,而他正好認識業主,清楚對方不會趁機亂漲租金,於是決定和夥伴租下店面,開了Berlin65。
新加坡餐飲業競爭激烈,儘管看淡明年的經濟,佐伊卻依然選在此時開了第二家餐廳。
佐伊指出,近兩年本地住宅市場租金大漲,很多外派到新加坡、經常光顧Chef’s Table by Chef Stephan的顧客,已經搬離這裡,「我們現在有更多本地人光顧,這反映人們還是願意消費。」
他認為,新加坡的餐飲市場還有很多空間,只要能提供好的食物和服務,就能吸引顧客。他說,他的新餐廳主打德國菜,這在新加坡比較少見,所以有一定的特色和優勢。
分散風險和控制成本
義正律師事務所訴訟仲裁合伙人陳美蓮受訪時說:「更多新的商業實體成立並不令人意外,這可能意味著企業更加意識到須要防範風險和設定風險界限。」
陳美蓮指出,在過去的三五年里,擁有多元業務的企業已經學會通過設立特殊目的公司(SPV)或其他子公司來控制業務和項目風險,從而更好地吸引投資者和管理商業風險。
她說,這種做法可以讓企業在不同的市場和行業中分散風險,同時也可以降低成本和稅收。她舉例說,一些餐飲企業可能會通過設立不同的公司來經營不同的餐廳,這樣可以避免一家餐廳的虧損影響其他餐廳的盈利,也可以根據不同的餐廳類型和規模來優化人力和物料的配置。
03 新公司的發展前景

圖源:雅虎
新加坡的新公司數量雖然創下新高,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新公司都能夠存活和發展。新加坡的商業環境雖然有利,但也有不少挑戰和競爭。
根據ACRA的數據,今年截至11月,有4萬7965家公司結束營業,比去年同期的4萬5897家略有增加。這些公司的結束營業原因可能有多種,包括自然退出、破產、清算、合併等。
因此,新公司要想在新加坡立足和壯大,需要有清晰的定位和戰略,以及良好的管理和運營。同時,新公司也需要不斷創新和適應市場的變化,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
總之,新加坡的新公司數量的增長,反映了新加坡的商業活力和經濟潛力,也顯示了企業和商家的信心和機會。然而,新公司也面臨著不少的挑戰和競爭,需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實力,才能在新加坡的商業環境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