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新加坡訊)新加坡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per person)在全球排行第六高,但如果把成本差異和工作時長計算在內,新加坡人平均每小時賺取的收入其實沒有那麼高,全球最富裕的國家和地區排名從第六跌至第15。
英國經濟專刊《經濟學人》整理的數據顯示,若只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新加坡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萬2800美元(約11萬新元),在世界上第六富裕,盧森堡名列榜首。這份調查參考的是各國勞動人口的數據。
不過,如果把成本差異和工作時長計算在內,新加坡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降至6萬2500美元,排名跌至第15。升至第一名的是挪威。
這意味著新加坡人民的收入可觀可能是因為工作時間較長,賺取的薪酬也更多。然而,如果是以每小時的收入計算,新加坡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其實沒有那麼高。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比新加坡高,但它們的人民工作時間較短,使得每小時賺取的收入比新加坡人來得高。
如果把根據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因素而調整的成本差異,以及工作時長計算在內,全球十大最富裕國家和地區中,大部分是歐洲國家,包括挪威、盧森堡、丹麥、比利時、瑞士、瑞典和奧地利。
大馬人每周工作42個小時
根據顧問公司The Instant Group去年6月發表的一份報告,新加坡的每周工作小時是亞太區中最長的,平均45個小時。緊接著是中國和馬來西亞,每周工作小時為42個小時。
另外,今年7月由美國ADP研究機構發表的另一份報告發現,四成新加坡員工覺得自己每周無償工作長達10小時,包括午休時工作和下班後加班的時間。無薪工作時長在亞太地區四國中排第二,僅少於印度(10.65小時)。
針對這份全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調查,《經濟學人》指出,對比各國的財富比想像中更難,因為一些國家的經濟規模大,但不意味著人民的收入因此更高。
以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為例,如果把成本差異和工作時長計算在內,美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萬6500美元,全球排名第11。
如果只是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中國全球排名第65,但若把工作小時計算在內,排名跌至第96。
亞洲國家中,韓國的工作時間也相當長,把成本差異和工作時長計算在內後,韓國的排名從第31降至第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