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晚报名了一个zoom讲座,这种直播讲座很不错,一方面没有距离感,一方面省时省力,防病毒。
想像一下,新加坡从东到西,要见面来回路上也要两个小时,所有的夜校学习都非常劳累,这给新型的学习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我也准备给一些学校做诗歌导读,诗集为了年轻人阅读,所以导读非常有必要。
我的读者群,一直进进出出不太满,但自从我坚持读诗和导读后,现在想进的人多,出去的人少,一直是满的。另外一个读者群虽然建立起来,可能我自己有心理障碍,总觉得大咖多了,反而我绑住了自己。 明天,我想写写关于这段时间的健身体会与健康饮食中特别提醒注意的部分,为什么摄取足够的蛋白对抗病毒,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一种健康的理念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研究、去宣传、去贯彻执行。 这次新冠状病毒是19号,那么未来可能有20号21号,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得好好对待这个独立灵魂的载体,让它好好地与我们一起和谐共存,并帮助我们完成自己的生命使命。 2020年4月10日,星期五,新加坡阻断措施第四天。 新加坡公布的数字是287个新病例,数据太惊人,为什么我们一再控制,病毒一再反扑?
新闻播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昨天一天,违反阻隔措施条例,并收到第一次警告的人数过万。 有些民众完全不了解阻断措施的条例的详细内容,一些老年人,他们不看电视、报纸,也没有手机,甚至不听广播。 这确实是意想不到的调查结果,当然,也可能害怕面对惩罚,没有实话实说。然而确实不排除,本地7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部分人受教育程度偏低,他们对信息接受接纳能力差,不太介意或关注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位老先生,买了食物还是习惯在外面吃,被警察规劝时不服气,发生肢体冲突,最终被警察戴上手铐带走。 年轻人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年长者认为又不是什么大罪,何必使用手铐。年轻人认为,既然是年长者,那为什么不为年轻人做出表率,还以老卖老耍无赖?如果制定的律法可以根据年龄来选择使用或不使用,除对年轻人不公平外,就是有法不依。 疫情爆发后,出现各种连带问题,产生各类形式讨论,人们展示出不同看法。这使我们有机会重新看自己,看他人,重新审视,不断刷新认知。 昨天新加坡眼转载了我前天的小文,有些留言很奇葩,我意识到自己要非常谨慎地书写。 这只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我用自己的方式支持自己和读者,仅此而已。 因此这里,重申几个重要的信息。

关于为什么还有人去跑步,包括我在内。 首先这和新加坡的阻断政策不矛盾,阻断社交,除了同住家人外,我们周围不能有任何人,任何人数或形式的聚集,都违反这个条例。 其次,到大自然中去锻炼,去公园独自一人或与同住的人一起跑步是允许的,加强运动是被提倡的,并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法规和条例。 当然,要与其他人保持距离,也不能停下来社交。 昨天我看见新闻报道一些大众运动项目,确实有问题,非常不可取。 比如聚集在公园或组屋楼下,一起打太极拳。这肯定违反条例规定的,这样的违规第一次是提醒,第二次是罚款,第三次可能要面对罚款与监禁两项并施。 在此,我特别提醒本地的读者注意,不能与非同住的任何人一起晨运。 这与中国的某些地区的封城措施不同,本地并没有禁足。政府建议其他时间,最好待在家里工作或学习。

今天是本地的公共假期,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星期天是复活节。但是街上基本上看不到行人,绝大多数新加坡人,都已经做到了不社交。 本地义工,在帮助民众停止社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非常令人钦佩。他们和气地规劝违规的人,同时尽量给在疫情期间受困的人们提供帮助。 在本地受病毒感染的客工,都受到良好治疗,另外有20000人正在隔离。他们现在的居住环境,都得到了改善,政府提供了新政府组给他们暂时居住,以达到隔离所需要的空间。 我所在的一个艺术团体,一些华人艺术家及团队昨天购买了许多食物,给受困客工送去了家乡的味道——手抓饭,帮他们缓解思乡的情绪,加强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
我看到照片时,开了一句玩笑,我说如果他们能用勺子吃饭的话,可能会减少病毒传染。
图片上可以看一些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客工,他们是用手吃饭的,虽然据说手抓饭,吃起来会比较香。 不过目前疫情严重,用手吃饭真是不提倡,毕竟我们指甲里没有办法完全清洗干净和消毒。
我们无法判断这个用手吃饭,是不是除了他们居住环境比较狭窄外,另一个传染病毒,并造成高病例的原因。
祝福患病客工早日康复,被隔离的客工都能平安度过隔离期。

谈到加强营养,昨天我仔细阅读了张文宏教授反复提醒的几个重要指标和建议。我想就饮食中蛋白质摄取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觉得华族群体普遍蛋白质的摄取量不足,有些烹饪方法还破坏蛋白质,因此表面看起来很壮,但实际上营养不均衡或营养不良。
所有的专业健身指导,都反复强调两三分练,七八分吃。几乎所有营养学书籍中谈及提高免疫力的关键,都与蛋白质的摄取有关。
今天,我且拿寿星来举举例子。
我母亲已经过完95岁生日,她到现在每天都要吃一些高蛋白含量的食物,比如肉、蛋、豆、奶等食品。
她小时生活在以肉类食物为主食的家庭,一周只吃一次白粥和素菜来平衡饮食。除正常饮食外,喜食蛋白类食物,特别是牛羊肉和鸭肉。
我记得有一阵子我听说素食的好处,明显把肉类蛋白质食物减少,她觉得吃了饭像没吃,非常没精神。
我才注意到原来疲劳无神,一部分原因,可能缺失优质蛋白。

自从健身后,我再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早上健身回来,我一般吃三个煮蛋清,偶尔没吃,上午工作时,精力不集中,容易犯困。
另外,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糖分高的食物,使人犯困想睡觉。多数中国人中午都要睡觉休息一两个小时。
我原来以为是因为吃了饭,就会犯困,所以我不吃中午饭,下午三点吃饭,晚上不吃。 其实,犯困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吃了饭,而是吃了什么,吃了多少。
如果按照三分一的摄取原则,绿色植物、纤维类食物三分一,各种蔬菜;蛋白类食物三分一,鸡鸭鱼肉鸡蛋豆类奶酪等;碳水化合物、淀粉类食物三分一,各种粗粮细粮、谷物薯类等。
最重要的是,只吃到七八分,就不会犯困。困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们的身体需要休息,它很累。这时就是不睡,也没有工作效率,大脑思维不灵光。
其实,如果晚上睡眠充足,白天累了,闭一会眼就能缓解,但是如果困得呼呼睡不醒,说明我们的身体精力不足,它缺乏营养,需要补充蛋白质。
到目前为止,正常情况下,我母亲是不睡午觉的,我是一直都不睡午觉的。累了,做点家务,看看杂志,就是休息。
把早餐吃好,把一日三餐吃好,把每一顿饭吃好,好好吃饭。

疫情期间,如何消磨宅家时光,除了工作外,最好是营养膳食,既然有时间烹饪,不妨尝试把早餐吃好,把一日三餐吃好,把每一顿饭吃好,好好吃饭。
比如,三个蛋清一个蛋黄,煎一个煎饼,里面放一些喜欢的蔬菜沙拉,卷起来吃。
少量的综合水果碎,就是很多种水果各取一些,把酸奶当水果沙拉酱,一小片谷物面包,或两勺燕麦麦片。
最后喝一杯早餐红茶或咖啡。
如此摄取量的食物,最少能顶5-6个小时,中间再吃一根胡萝卜,或一个苹果,或一把小西红柿,或一小把综合坚果当零食,就不会缺少营养,或营养不足而疲劳。
有些人说我们华人必须喝粥,这样您可以煮五谷粥,花生粥,鸡蛋瘦肉粥等。总之,白粥的营养中缺少我们需要的蛋白质。
正餐一顿,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比如鱼类是一个好选择,它非常健康的蛋白,但华人喜欢炸鱼,然后炖鱼,长时间烹煮的食物,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把食物中的营养都煮没了。
另外味道太重,我们的肠胃要动用更多能量去消化它,由此还可能造成吸收不充分,又有一部分营养流失了。
总之,舌尖上的美味,偶尔尝尝还是棒棒的,但作为平时的营养摄取,烹饪方法越简单的,肠胃越容易吸收。
如果像我这样,一日两餐,我们每顿应该有150-200克的蛋白,素食或非素食蛋白都可以,才能应付我们一天的消耗。
最吸引人的在这里:这样吃通常不会胖,肌肉不容易流失,形健而有力。
如果严格健身的人,还必须额外补充蛋白,才能练出肌肉,改造身材。


这是我早上拍的,
630分从34楼窗口望出去,
到730分我运动回来。
孙宽:
孙宽:原名孙宽余,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曾做过播音主持,经商从教;曾在香港、新西兰、美国、新加坡等地工作和学习;现旅行和自由写作,定居新加坡。2016新年前创办微信公号《宽余时光》,目前已发文300余篇,部分作品曾发表于新加坡《联合早报》和国内报刊杂志。著有宽余时光系列文集《遇见都是初恋》《双城恋》等。
(文:孙宽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宽余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