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这波骨痛热疫情
终于快要过去了
根据环境部的统计数据
这波骨痛热疫情已经越过高峰
开始逐步回落了~

图源:新加坡环境部
谢天谢地,终于要过去了~
但是怎么感觉周围的蚊子 一点没有变少呢?
小伙伴们也都纷纷表示
家里的蚊子越来越多了.....
到底为什么呢?
小伙伴们收到的学校邮件
终于帮大家解开了困惑!

学校邮件表示,国家环境局将扩大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雄性伊蚊的范围。
国家环境局自2016年推出伊蚊绝育计划,2019年设立蚊子繁殖设施以来,培育了2亿多只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并在计划试行区的组屋楼层与走廊释放。这些伊蚊会和传播骨痛热症的雌性伊蚊交配,产下无法孵化的卵。
这项计划早前在淡滨尼和义顺取得效果。在释放雄性伊蚊后的一年,两个试行区的伊蚊数量减少了98%,骨痛热症病例下降了88%。
看来政府从这项高科技蚊子绝育计划中尝到了甜头,要大规模推广这项计划了,所以如果最近大家在住家或者学校附近看到更多蚊子,也不用慌张,因为这些蚊子很可能是来帮助我们抵抗骨痛热的!
什么是伊蚊?
新加坡的骨痛热疫情这么严重
伊蚊到底有什么威力?

“嗡嗡~是我!是我!我叫伊蚊,臭名昭彰的蚊子家族的长老!骨痛热症就是我和我妈带来的!我的兄弟姐妹遍布全球,再看,再看,再看我就咬你!”
伊蚊,就是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花蚊子,是一种中小型黑色蚊种。伊蚊叮咬了传染源,它就有传染性了。蚊子和传染源进行结合,就能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然后再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
早晨和傍晚都是它们叮咬的高峰时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你习惯在这段时间参加户外活动的话,那可就要做好防护措施啦!
伊蚊的幼虫喜好洁净的水,社区内的树洞、石头中的缝隙、垃圾堆、废弃的碗、盒,存水的瓶瓶罐罐,还有植物等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
如何避免伊蚊滋生?
不仅是伊蚊,其实只要保持的环境的干净、清爽,所有的蚊子都会远离你家。

这里是一些小提示帮助大家远离蚊子:
1 及时清理家里的积水,对屋内及房前屋后的积水进行清理,可以防止蚊虫产卵,从而减少蚊子的数量。(特别是浴室的水桶或是雨后积水的窗台!)
2 尝试穿轻薄的长袖长裤,这样蚊子就无处下口啦!
3 使用电蚊拍、蚊帐等物理防护,为孩子隔出一方小小的安全空间。有孩子的家庭尽量不要使用灭蚊喷雾,除非是纯天然无害的。
除了物理的保护,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蚊香、药物涂抹、防蚊手环防蚊贴等物品,来逼退蚊子。被叮咬后可用碱性肥皂清洗,或使用花露水、风油精等减轻瘙痒,如出现大面积红肿、身体疼痛、发烧等感染症状,需及时就诊。
什么人会吸引蚊子?
为什么有的人招蚊子“喜欢” 有的就不得蚊子“青睐”呢?

关于蚊子的“饮食偏好”,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血型论,即某一类血型更吸引蚊子。但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蚊子是非常一视同仁的,在不同血型,不同气味的人中,随机咬,并不会去区分你是什么血型,毕竟它弱小的身躯上并没有背着血型检测机。

根据美国科研团队发表在《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蚊子依靠多个感官进行检测、识别和定位自己的“食物”,以二氧化碳为信号通过器官寻找,其中包括嗅觉、视觉和热刺激等。
既然二氧化碳是蚊子觅食过程中的重要信号,那么新陈代谢快的人就会更受到蚊子的喜欢,因为他们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孩子、孕妇以及甲亢患者总是容易被蚊子盯上。
此外,爱出汗的人,因为人体汗液中也含有多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蚊子的注意力。汗腺发达、皮肤粗糙、毛孔粗大的人,排出的汗液等分泌物较多,血液中的酸性增强,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更容易对蚊子产生吸引力。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各有差异,蚊子的叮咬也不仅仅只是这两种理由。所以大家还是要学会,自己保护好自己才能避免蚊子还给你送“红包”。
住哪儿没蚊子?
你以为你住在20楼就没有蚊子了? 人类!你真是太天真了! 作为一只聪明而又励志的蚊子 无论你走到哪儿它都能找到你!
首先蚊子将通过二氧化碳疯狂探测气味,当你的气味合格了,它便开启了自己的探食之旅。
首先借助外部工具,例如:电梯啊,大风啊,人类搬动盆栽之类的,当它感受到已经靠近你了,第二步就要开始了。

在二氧化碳多的地方,他开始进行颜色扫描,通常黑红颜色是它的最爱!如果你想勾引它,那就多穿红色或者黑色的衣服吧,哈哈哈。
你走到哪蚊子就能到哪儿,运气好的蚊子可以飞上324米。 324米是不是听起来不太高?但事实上那已经是一个埃菲尔铁塔的高度了。

不仅如此,人类居然还在海拔八千多米的喜马拉雅山上,也发现有蚊子的身影~
小编的三观再次被刷新,原来蚊子是那么牛逼的生物。身体素质倍儿棒,分分钟登上喜马拉雅山还不需要穿羽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