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之举:丹戎巴葛码头
由于吉宝港的基础设施无法处理远洋船舶带来的大量货物,新加坡政府开始考虑扩大港口基础设施。1966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提出了这一想法,他意识到如果不扩大港口基础设施,新加坡将失去更多的商业机会。
在1966年至1972年期间,新加坡政府和PSA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港口建设,特别是在丹戎巴葛货柜码头建造深水泊位。虽然世界银行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在新加坡首席经济顾问Winsemius的支持下,计划得以成功。Winsemius曾经告诫说:
即使有机会,比方说有半年的时间,货柜港口闲置,无所事事,新加坡也必须成为第一个吸引它的国家。”
当时的财政部长Dr Goh再次听取了Winsemius的建议,做出建造新加坡第一个货柜设施的大胆决定。同时,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其他经济刺激措施吸引外国投资,同时积极在海外推广营销新加坡的港口设施。
为了适应港口业务带来的变化,政府还建立了一个生态系统来支持货物的多式联运,包括建设货柜仓库和陆上货柜运输服务。1970年成立了货柜仓储和运输私人有限公司(1990年更名为CWT Distribution),股东包括政府机构,如PSA、星展银行、Intraco和NOL,专门用于卡车运输货柜。
由于港口业务贸易量的大幅增长,城市规划决策变得更加重要,并涉及可观的投资。除了土地使用分区,政府还颁布了《土地征用法》来获取沿海土地和开展填海工程,以为港口发展创造更多土地。正如新加坡港务局首任主席Howe Yoon Chong所言:
随着新加坡工业化计划的不断发展,港口及其服务和设施的平行增长将继续使其成为国家进步的不可分割的伙伴。
随着丹戎巴葛的基础设施工程开始为停靠新加坡的货柜船做准备,岸边运输网络的规划也在进行中。然而,当决定在丹戎巴葛建造第一个货柜码头时,很少有人预料到随后几年贸易量的指数式增长以及货柜化将对运输网络产生的全面影响。
1973年,由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PSA处理的总货物量自新加坡独立以来首次下降,但货运量很快就恢复了正增长。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期间,丹戎巴葛码头贸易量的大幅增长,促使了进一步扩大货柜泊位设施的计划。为提高生产力,PSA引入了轮班工作制度,并在埃弗顿公园和布莱尔平原为港口工人建造了住房。不到20年后,这些出租宿舍最终被拆除,以给港口扩建工程让路。
船舶维修和货柜港口活动在吉宝港的海岸线上越来越密集,使土地使用规划变得更加重要。1983年初,海上钻井平台艾尼威托克在解缆离开吉宝港时与圣淘沙索道相撞,导致7人死亡。这起事故突出了城市规划在港口基础设施选址方面的重要性,并在事后建议改善PSA和吉宝船厂之间的沟通。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乔尔事务所,下篇即将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