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狮城,说出你的故事!
我叫小余,多余的余。
一转眼之间,来SG已经三年。
今天趁著难得,在牛车水和朋友多喝了几杯。
所以敞开了心窝子说几句…
希望这些话不会显得多余,哈哈!

首先,我不想也没有那么多华丽的描述,我并不知道好是多么好,坏是多么坏。
我只想从单纯的角度来看,新加坡算得上挺好,但离那么好还是有些距离。
在我看来新加坡和日本国相似的地方不是一点半点。

尤其是:
新加坡本地人也非常热衷于吃日料!
而好的新加坡日料和日本几乎无差…
新加坡有很多让人赏心悦目的地方:
比如说:城市街道干净,空气也清新,东南亚的华人掌权国家,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如同寿司上的三文鱼,好吃一目了然。

以上图源:sg food
虽然我很爱吃日料,但多吃了几口就会发现,寿司固然好吃,但口味和品种都太少。
新加坡在环境大方面来说,真的做得很不错,但受限于只有县城大小的国土面积,再加上这两年来,疫情上的影响。
现在的新加坡看来看去也就是那么几条街,能正经玩的地方也是少得可怜。

实不相瞒,我刚来新加坡一个礼拜,就陷入了接下来该去哪里玩的困境。
新加坡这个华人国家,与中国的概念差别还是很大。
毕竟华人和中国人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新加坡的华人,在我看来,更多的已经成了除了血缘再没有任何关系的新加坡人。
从饮食,到风俗,再到文化…
尤其是情感上的认同,能找到的共同点实在已经所剩无几。

尤其是年轻一辈,早已在新加坡共同繁荣的志向中,完全忘却了民族和种族的概念。
时间真的会改变很多,无声无息,却又彻头彻脑,完全不受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转移。
时间真的很公平,对任何人,任何事,毫无偏袒,笔直向前…

以上图源:kk news
接下来,再来聊聊我在新加坡生活上的一些琐事。
平心而论,新加坡的居住环境整体是好于国内的。
尤其是公寓,配套设施从泳池、健身房再到BBQ,一应俱全。

但受限于欠发达的互联网环境,生活起来还是有些许不适。
举例来说:
这里打车或外卖,不是那么轻而易举。
这样说,不是因为我为了省钱,实在是因为这里的价格太过于昂贵。

一顿稍微像样一点的外卖两人食,价格至少30块新币起步。
难得吃顿海底捞,更是人均60-80新币的节奏。
疫情期间,由于在家办公,实打实地被现实调教出了一手好厨艺;而新加坡做饭的油烟也不可以直接排到室外,搞得家里有点烟熏火燎的味道。

新加坡的电子支付,刚刚普及,有点像是在2015年的中国城市。
大些的店铺已经支持,但很多犄角旮旯里依然还是现金的天下。
这些小问题其实对生活的影响并不大,也不会经常想起。

以上图源: sgchinese
但一旦我这个外乡人,陷入了漫长的岁月和无处安放的归属感,却也并不好消受。
新加坡的车是靠左行驶,虽然来之前会有一些心理建树,但是确实是不太好适应。
在国内过马路时习惯性的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到了新加坡需要变成先看右边在看左边,还曾因为这个差点被车撞到。

华人社会说中文,区别还是不小:
譬如自行车在新加坡会被叫做脚踏车,星期几是拜几,然后这边人叫年轻男子一般是叫小弟。
在新加坡坐公交,上车要刷一次卡,下车还要刷一次卡。

如果下车忘记刷卡,则会被扣一次全程。
另外如果在半个小时内换乘,不管是公交还是地铁都不会被重复计算起步价。
另外,在新加坡办银行卡及其麻烦。
又要身份证明,还要地址证明。
租房合同不能作为地址证明,得需要印花税才可以,大多数银行开户都需要现场存一些现金进去。

以上图源:chater
对于我来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印度人的英语可能比新加坡人的英语更容易让我听懂…
文中人物皆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