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獅城,說出你的故事!
我叫小余,多餘的余。
一轉眼之間,來SG已經三年。
今天趁著難得,在牛車水和朋友多喝了幾杯。
所以敞開了心窩子說幾句…
希望這些話不會顯得多餘,哈哈!

首先,我不想也沒有那麼多華麗的描述,我並不知道好是多麼好,壞是多麼壞。
我只想從單純的角度來看,新加坡算得上挺好,但離那麼好還是有些距離。
在我看來新加坡和日本國相似的地方不是一點半點。

尤其是:
新加坡本地人也非常熱衷於吃日料!
而好的新加坡日料和日本幾乎無差…
新加坡有很多讓人賞心悅目的地方:
比如說:城市街道乾淨,空氣也清新,東南亞的華人掌權國家,這些都是擺在明面上的,如同壽司上的三文魚,好吃一目了然。

以上圖源:sg food
雖然我很愛吃日料,但多吃了幾口就會發現,壽司固然好吃,但口味和品種都太少。
新加坡在環境大方面來說,真的做得很不錯,但受限於只有縣城大小的國土面積,再加上這兩年來,疫情上的影響。
現在的新加坡看來看去也就是那麼幾條街,能正經玩的地方也是少得可憐。

實不相瞞,我剛來新加坡一個禮拜,就陷入了接下來該去哪裡玩的困境。
新加坡這個華人國家,與中國的概念差別還是很大。
畢竟華人和中國人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新加坡的華人,在我看來,更多的已經成了除了血緣再沒有任何關係的新加坡人。
從飲食,到風俗,再到文化…
尤其是情感上的認同,能找到的共同點實在已經所剩無幾。

尤其是年輕一輩,早已在新加坡共同繁榮的志向中,完全忘卻了民族和種族的概念。
時間真的會改變很多,無聲無息,卻又徹頭徹腦,完全不受任何人的主觀意志轉移。
時間真的很公平,對任何人,任何事,毫無偏袒,筆直向前…

以上圖源:kk news
接下來,再來聊聊我在新加坡生活上的一些瑣事。
平心而論,新加坡的居住環境整體是好於國內的。
尤其是公寓,配套設施從泳池、健身房再到BBQ,一應俱全。

但受限於欠發達的網際網路環境,生活起來還是有些許不適。
舉例來說:
這裡打車或外賣,不是那麼輕而易舉。
這樣說,不是因為我為了省錢,實在是因為這裡的價格太過於昂貴。

一頓稍微像樣一點的外賣兩人食,價格至少30塊新幣起步。
難得吃頓海底撈,更是人均60-80新幣的節奏。
疫情期間,由於在家辦公,實打實地被現實調教出了一手好廚藝;而新加坡做飯的油煙也不可以直接排到室外,搞得家裡有點菸燻火燎的味道。

新加坡的電子支付,剛剛普及,有點像是在2015年的中國城市。
大些的店鋪已經支持,但很多犄角旮旯里依然還是現金的天下。
這些小問題其實對生活的影響並不大,也不會經常想起。

以上圖源: sgchinese
但一旦我這個外鄉人,陷入了漫長的歲月和無處安放的歸屬感,卻也並不好消受。
新加坡的車是靠左行駛,雖然來之前會有一些心理建樹,但是確實是不太好適應。
在國內過馬路時習慣性的先看左邊再看右邊,到了新加坡需要變成先看右邊在看左邊,還曾因為這個差點被車撞到。

華人社會說中文,區別還是不小:
譬如自行車在新加坡會被叫做腳踏車,星期幾是拜幾,然後這邊人叫年輕男子一般是叫小弟。
在新加坡坐公交,上車要刷一次卡,下車還要刷一次卡。

如果下車忘記刷卡,則會被扣一次全程。
另外如果在半個小時內換乘,不管是公交還是地鐵都不會被重複計算起步價。
另外,在新加坡辦銀行卡及其麻煩。
又要身份證明,還要地址證明。
租房合同不能作為地址證明,得需要印花稅才可以,大多數銀行開戶都需要現場存一些現金進去。

以上圖源:chater
對於我來說,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印度人的英語可能比新加坡人的英語更容易讓我聽懂…
文中人物皆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