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新加坡只有 31% 的家庭制定了发生灾难时的应对计划。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公众风险理解研究所的 Jared Ng 说。

2021 年 10 月 1 日在新加坡乌节路行走的人们的档案照片。
新加坡:每年 2 月 15 日下午 6 点 20 分,新加坡公共警报系统的警笛声响彻全国,以纪念全面防御日。
现在,不用问 Google 或ChatGPT,您知道年度演习的目的是什么吗?你知道警笛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吗?
快速历史课 - 2 月 15 日下午 6 点 20 分是英国在 1942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向日本投降的确切时间。投降标志着新加坡历史上黑暗篇章的开始,导致近四年的占领。
81 年后,新加坡的投降仍然严峻地提醒人们保持强大的防御系统的重要性。
但是,尽管警报器每年都会响起,但如果真的发生紧急情况,您可能很难找到知道该怎么做的人,因为新加坡几乎没有发生过需要使用警报器的事件。
警报器的突然响起可能会让我们在那个特定时刻停下手头的事情,但就像我们对消防演习的反应一样,我们中的许多人倾向于将其视为一年一度的试探。
我们警报器的有效性
为了使警告有效减少伤害,人们必须做好准备。
然而,公众风险理解研究所 (IPUR) 去年 11 月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加坡只有 31% 的家庭制定了发生灾难时的应对计划。
更令人担忧的是,该报告还发现,新加坡只有18%的人真正“收到”了警告信号。这表明,虽然居民可能会听到警报声,但他们并没有“调谐”到信号中,也没有将其重要性视为警告。
这不仅会削弱警报器的主要目标,还会在紧急情况下导致混乱和恐慌。
值得考虑的是,警笛声是否足以让居民对威胁做好准备并保持警惕。
虽然我们无需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但做好准备有助于防止恐慌并减少紧急情况下的伤亡人数。
最近在土耳其和叙利亚接连发生的地震——那里有超过 35,000 人死亡——阴沉地提醒人们知道在灾难来袭时知道该怎么做的重要性。
随着新技术和能力的出现,考虑哪些其他平台可以补充新加坡的公共预警系统可能会很有用,不仅可以有效传播警报,还可以告知居民如何应对。
眼不见,心不烦
人们可能不认真对待警笛声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最近的灾难经历。新加坡很少发生威胁财产和生计的紧急情况,需要居民采取保护措施。因此,就重要性而言,此类预警演习的紧迫性或价值自然退居二线。
当亚洲其他国家不得不应对人为和自然灾害时,新加坡却幸运得多。
没有发生恐怖袭击或自然灾害意味着我们对这些风险的看法降低了。这种看法可能导致新加坡的许多人不理会诸如全面防御日之类的场合以及赋予这一天的意义。
因此,人们可能不会积极参与备灾计划或主动了解更好备灾的需求。
不断变化的风险格局
对外部威胁的准备和警惕一直很重要,也是全面防御日背后的核心信息,但可以说它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
我们经常阅读和听到其他国家的战争和暴力,以及我们的个人数据如何以网络攻击和诈骗的形式被泄露和利用来对付我们。
事实上,网络威胁和虚假信息的迅速增加促使新加坡在 2019 年将数字防御作为其国防框架的第六大支柱。其他五个支柱是军事、民事、经济、社会和心理防御。
尽管新加坡对自然灾害的防范相对较少,但气候变化以其他可能不为人知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国家。降雨量增加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山洪暴发,城市供暖导致压力和更多地使用空调,这反过来又增加了能源需求。
新加坡可能不会直接经历强烈的风暴或干旱,但由于该国约 90% 的粮食依赖进口,其他遭受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国家的连锁反应可能会威胁到其粮食安全。
更好地了解新加坡及其周边地区存在的威胁,使我们离为这些威胁做好准备更近了一步。
随着边境开放,我们开始寻找度假胜地,我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遇到地震或洪水。掌握在这些情况下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和行动的专业知识可能会挽救生命。
Jared Ng 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公众风险理解研究所的传播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