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加坡受到攻擊或面臨自然災害,你會如何準備?

2023年02月19日   •   8037次閱讀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加坡只有 31% 的家庭制定了發生災難時的應對計劃。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公眾風險理解研究所的 Jared Ng 說。

2021 年 10 月 1 日在新加坡烏節路行走的人們的檔案照片。

新加坡:每年 2 月 15 日下午 6 點 20 分,新加坡公共警報系統的警笛聲響徹全國,以紀念全面防禦日。

現在,不用問 Google 或ChatGPT,您知道年度演習的目的是什麼嗎?你知道警笛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嗎?

快速歷史課 - 2 月 15 日下午 6 點 20 分是英國在 1942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向日本投降的確切時間。投降標誌著新加坡歷史上黑暗篇章的開始,導致近四年的占領。

81 年後,新加坡的投降仍然嚴峻地提醒人們保持強大的防禦系統的重要性。

但是,儘管警報器每年都會響起,但如果真的發生緊急情況,您可能很難找到知道該怎麼做的人,因為新加坡幾乎沒有發生過需要使用警報器的事件。

警報器的突然響起可能會讓我們在那個特定時刻停下手頭的事情,但就像我們對消防演習的反應一樣,我們中的許多人傾向於將其視為一年一度的試探。

我們警報器的有效性

為了使警告有效減少傷害,人們必須做好準備。

然而,公眾風險理解研究所 (IPUR) 去年 11 月的一份報告顯示,新加坡只有 31% 的家庭制定了發生災難時的應對計劃。

更令人擔憂的是,該報告還發現,新加坡只有18%的人真正「收到」了警告信號。這表明,雖然居民可能會聽到警報聲,但他們並沒有「調諧」到信號中,也沒有將其重要性視為警告。

這不僅會削弱警報器的主要目標,還會在緊急情況下導致混亂和恐慌。

值得考慮的是,警笛聲是否足以讓居民對威脅做好準備並保持警惕。

雖然我們無需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但做好準備有助於防止恐慌並減少緊急情況下的傷亡人數。

最近在土耳其和敘利亞接連發生的地震——那裡有超過 35,000 人死亡——陰沉地提醒人們知道在災難來襲時知道該怎麼做的重要性。

隨著新技術和能力的出現,考慮哪些其他平台可以補充新加坡的公共預警系統可能會很有用,不僅可以有效傳播警報,還可以告知居民如何應對。

眼不見,心不煩

人們可能不認真對待警笛聲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最近的災難經歷。新加坡很少發生威脅財產和生計的緊急情況,需要居民採取保護措施。因此,就重要性而言,此類預警演習的緊迫性或價值自然退居二線。

當亞洲其他國家不得不應對人為和自然災害時,新加坡卻幸運得多。

沒有發生恐怖襲擊或自然災害意味著我們對這些風險的看法降低了。這種看法可能導致新加坡的許多人不理會諸如全面防禦日之類的場合以及賦予這一天的意義。

因此,人們可能不會積極參與備災計劃或主動了解更好備災的需求。

不斷變化的風險格局

對外部威脅的準備和警惕一直很重要,也是全面防禦日背後的核心信息,但可以說它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要。

我們經常閱讀和聽到其他國家的戰爭和暴力,以及我們的個人數據如何以網絡攻擊和詐騙的形式被泄露和利用來對付我們。

事實上,網絡威脅和虛假信息的迅速增加促使新加坡在 2019 年將數字防禦作為其國防框架的第六大支柱。其他五個支柱是軍事、民事、經濟、社會和心理防禦。

儘管新加坡對自然災害的防範相對較少,但氣候變化以其他可能不為人知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國家。降雨量增加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導致山洪暴發,城市供暖導致壓力和更多地使用空調,這反過來又增加了能源需求。

新加坡可能不會直接經歷強烈的風暴或乾旱,但由於該國約 90% 的糧食依賴進口,其他遭受這些極端天氣事件的國家的連鎖反應可能會威脅到其糧食安全。

更好地了解新加坡及其周邊地區存在的威脅,使我們離為這些威脅做好準備更近了一步。

隨著邊境開放,我們開始尋找度假勝地,我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會遇到地震或洪水。掌握在這些情況下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和行動的專業知識可能會挽救生命。

Jared Ng 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公眾風險理解研究所的傳播經理。

新幣兌人民幣又新高!中國超過日本,成為新加坡人首選出國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7萬次閱讀
剛剛,新加坡人又能再領300新幣補貼!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鐘出國,中國製造
2025年07月02日   •   3萬次閱讀
「從中產到破產,只隔著一個新加坡?」——新移民中產家庭生存實錄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3萬次閱讀
事關准證、匯款、出入境!7月,這些大事將影響全島604萬人
2025年07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毫無個性,冷漠!旅遊後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300新幣補貼!申請和使用完整流程一文看懂
2025年07月05日   •   2萬次閱讀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勸「我」別來新加坡?看完後我破防了……
2025年07月05日   •   2萬次閱讀
83歲蔡瀾安葬新加坡!來看看他筆下的海南雞飯和咖喱魚頭
2025年06月30日   •   2萬次閱讀
看看七年內,新加坡地鐵是否通到你家門口?
2025年06月2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電信公司狂推「無國界」數據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這麼小,抵抗有什麼用?擋得住嗎?
2025年07月04日   •   1萬次閱讀
他等了14年,新加坡永居一直被拒!3歲就來了,一口流利的Singlish
2025年07月05日   •   1萬次閱讀
新柔地鐵要來了!中馬跨境火車正式進入退役倒計時
2025年06月30日   •   1萬次閱讀
你真的適合在新加坡生活嗎?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萬次閱讀
前夫搶人!她從杭州追到新加坡,只為奪回6歲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747次閱讀
看慣了珍珠坊熟悉的黃綠色外牆 你喜歡它紅艷艷的新裝嗎?
2025年07月01日   •   9747次閱讀
新加坡巴士上丟東西怎麼找回來?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7月03日   •   9576次閱讀
新加坡華人正在消失?為啥70%華人選印度人做官,文化輿論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9063次閱讀
黃循財喊你領錢了,這些人最高可領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9063次閱讀
從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賣的背後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7182次閱讀
在新加坡購買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7182次閱讀
新加坡前內閣部長將出任南洋理工大學高級顧問
2025年07月04日   •   7011次閱讀
新加坡組屋區要開通無人巴士了!中國造,靠譜嗎?司機怎麼辦?
2025年07月03日   •   6669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