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V女不胖
编辑 | 牛油果冰沙
从中国搬到新加坡之后,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的原因,感觉全家大大小小总是在生病。

但一般也就发个烧、拉个肚子,几天就好了,我也不太放在心上。基本都自己在家康复,不会去诊所或者医院🏥。
养个孩子哪能没病没痛的,二胎妈妈当了四五六年,心态早就被磨炼出来了,这点小事儿哪能放倒无所不能的二胎妈妈😎

哥哥突然胸口痛
可前段时间,哥哥忽然跟我喊胸口痛,喘不上气,这让老母亲紧张起来了。
因为老母亲之前也常常会有心慌心悸的情况,甚至严重到需要紧急送医院。看他经常大喘气的样子,总免不了有些担心,就怕有什么遗传问题。

有天晚上,临睡前给兄弟俩讲完故事准备睡觉,哥哥还是斜斜地靠坐在床头,没有躺下。一问才知道,他又胸疼喘不上气了。我想了想,决定第二天请假带他去做个检查,一直这么难受也总不是个办法。
当下给哥哥揉了揉胸口,又教他大口呼吸平复心率,问他有没有好点?回答还是很难受。
这时候老母亲有点心急了,想到自己以前的不适,就特别害怕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他身上。毕竟他还那么小,要是真的有了什么器官性问题,老母亲恐怕是会要疯……
去KK看急诊了
跟爸爸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送他去KK急诊,虽然队友觉得没必要,但拗不过我的坚持,还是打车把娃送到了KK。
晚上的KK依旧是灯火通明,等候室里充满了各种抱着孩子神色紧张的家长。队友和哥哥在医院等候,我在家一边陪着弟弟一边在担心,是不是要做很多检查?会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这个时候我忽然想起,到了新加坡这么久,我还没有给哥哥买过医疗保险!
今天这么一套检查下来,又是挂的急诊,估计账单要爆掉,常常看到在新加坡看病收到几千几万新币账单的案例,想到这个,我更慌了……

我承认那个时候的自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理智和冷静,没有办法客观的分析现状做出最优选择,整个人充斥着矛盾与纠结。
我一边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生怕他有什么问题;一边害怕收到无法负担的医疗账单。
要是真的查出来什么问题,就肯定不是小毛小病了(虽然这样的可能性其实并不高,因为哥哥的症状没有很严重,但紧张让人失去理智,老母亲这个时候已经有些神智不清了……)

先买保险还是先看病?
最后,焦虑又纠结的我开始跟爸爸商量:要不,咱先回家?等我这几天给哥哥先把保险补上了,咱再去检查?
反正哥哥的症状,好像也没有到要立马看医生做检查的程度……(妥妥打脸,仿佛刚才着急上火,说要送急诊的人不是我😓)

沟通的后果,当然是被队友狠狠地打醒:来都来了,今天就干脆检查完再回去。不然回到家,依旧会为了哥哥的身体担忧不已,还要折磨好几天。不如今天检查完求个心安,也省得后面再提心吊胆。
事实证明队友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一套心电图和胸片检查下来,医生说娃健康得不得了,没有任何问题。至于胸痛喘不上气的问题,可能是肌肉痛,以及在闷热环境下长期戴口罩引起的呼吸不畅。

△家里大小俩娃,对戴口罩这个规矩守得特别好
回想平时哥哥在户外运动时也时常戴着口罩,长期呼吸不畅可能的确造成了一定影响,引起了这些症状。
当天医生也开了缓解肌肉疼痛的药水,说哥哥要是疼得厉害的话,可以适当喝些药水来止疼。

娃在医院做了个检查,回来活蹦乱跳的,啥症状都没了,仿佛去医院是去玩儿了一样
账单竟然只有100多新?
等队友带着孩子回到家,让我长舒一口气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健康没问题,还有账单的问题。
我怀着开奖的心情打开了账单,做好了看到4位数账单的准备。结果,就几百块!还有部分政府补贴cover了(推测是学生所以能享受这个福利?),自己出的只有100多新。
这心情,简直像坐了过山车一般刺激。

反思——我要买保险! 不能再“裸奔”了!
事后我在回想整个事件的时候,也做过自我反思,很是后怕。
幸好孩子没事,倘若那天晚上,队友真的听了我的话,没做检查又把孩子带回家,万一真的有个啥问题,却因为我的“抠门”而延误了孩子就诊,那才是我真的要自责一辈子的事情!
而我在面对孩子不适的时候,也没有保持应有的冷静。客观的说,当天哥哥的症状并没有很严重,我之所以那么紧张,是因为自己有过相关病症,过分担心他,才反应过度。
队友带着哥哥就医的时候,也提到了我的心脏问题,并询问两者是否会有关联。医生很简单地问了句:妈妈已经(因为心脏问题)过世了吗?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后,医生表示那这就不是个问题。
看来,真的是我反应过度了

但正是这一次半夜求诊的经历,真正让我意识到,在新加坡拥有一份保险的重要性。
初到新加坡的时候,我总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觉得自己和孩子不太会生病,一般也就是个头疼脑热,顶多诊所看一下几十块也就解决了,从来没有预想过会有需要真正面对疾病风险的时候。
现在认真想一想,作为一个外国人,在新加坡真的“裸奔不起”啊!我很快联系了保险经纪了解相关事宜,并且正式将全家人的保险购买提上了日程。
保险怎么买?
生活其实就是这样,充满了惊险刺激,与其抱着侥幸心理“过一天省一天钱💰”,倒不如踏踏实实早日给自己和家人一份保障,才是真正对自己和全家负责。
后来我也发现,虽然新加坡本地人有Medishield可以付医疗费用,但也经常会为自己额外配置保险——最基础的就是住院险和意外险,不但可以覆蓋高额的账单,也可以cover大部分索赔的场景。
这两个保险,在新加坡基本上是人手一份的。除此之外,家里经济收入的顶梁柱也是会买人寿险。

来源:8视界
建议从中国来新加坡的小伙伴,来这里第一件事,就是配上住院险和意外险。生病可以放心看,不用怕动辄成千上万新币的费用清单。
住院险一年费用几百新币起,丰俭由人。意外险每年只需要100多新,不仅保意外的摔伤、扭伤,连登革热、孩子的手足口这些,也是可以保的。
给俩皮小子买好保险,就可以放心带出去玩啦~

至于我们平时说的门诊医疗险,只能通过公司购买,个人是没有资格去购买此类保险的。也就是说,平时的头疼脑热去诊所,只能自己承担诊疗费用,所幸这类症状自己大都也能解决,求医频率不会太高,二来即便就医,这部分费用也不会太高,还可以自己负担。
我很庆幸,孩子是健康的,也感谢队友当天的坚持让孩子做完了检查。虽然有了保险,但我期望自己和辣妈的每一个读者,都能健康平安,永远不要有用到保险的那一天~
作者:V女不胖,从申城到狮城的二胎妈妈,资深打工人,半路working-mum,新手全职太太。
必要的基础保险
家庭必备保险的购买顺序:
1)住院保险
2)意外保险
3)人寿保险(包含重疾,身故等)
有富余,可选择:
4)储蓄理财保险
一项项讲为何要买,后面再跟大家讲如何筛选、购买的注意事项。

住院保险
这是肯定全家都要购买的,即使作为公民可以用公积金来支付部分,也还是有需要自己付费的部分。先把住院险安排上,生个病就能安心治疗,不用太担心自己要支付巨额的医疗费。
不过,目前新加坡所有新的医疗保险,投保者至少必须承担5%的总医药费,一年上限是3000新。
如果不买,娃一个肺炎住院几天,就能好几大千甚至上万新。阑尾炎手术,也是几大千新哦~还有粉丝说,自己做了个痔疮手术花了26000新。。。
不信你看!


意外保险
意外险的价格并不高,但是食物中毒、运动受伤、骨痛热、意外跌倒扭伤啥的都有保,小孩子还可以保手足口。
*具体每个公司有所不同,得看清楚细则
对于大人来说,还可以给予每周的现金补助,甚至可以赔付你受伤期间小孩的教育基金、贷款,补偿受伤在家休养时损失的收入。

人寿保险
有人会疑惑,有住院险和意外险不就够了,为什么人寿险也是家庭的基本保障呢?人寿要买的话,家里应该先买给谁?
一般来说,人寿保险先买给家里的顶梁柱,主要赚钱的人,就算家庭暂时没有收入了,人寿重疾险的赔付也可以保证家庭生活水平不下降太多。
人寿险我们这里分重疾和身故保障两个部分说。
重疾保障
住院险只能报销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而如果患上重疾,日常也是需要治疗和看护的,重疾险就能够在你患病时提供一笔资金,保证得到最好的日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