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冥诞100周年。李光耀( 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祖籍中国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 ,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创始人,新加坡政府首任总理,被誉为“新加坡国父”。2018年12月18日,李光耀获得“中国改革友谊奖章”。为纪念“李光耀冥诞100周年”,本号将推出“百年光耀”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东西方仍处在壁垒分明的冷战时期,周恩来和李光耀就有过多次联络。中国有个成语叫“三请四邀”,周恩来确实曾经三次派团、四次邀请李光耀访华;两人通过信,也隔空对过话,双方都很想见面,但最终却未能见上,成为两个伟人的终身遗憾。
周恩来和李光耀,一个是新中国的开国总理,一个是新加坡建国总理;一个是全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总理,一个是海外华人比例最高国家的总理,他们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赢得全世界的尊重;李光耀带领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赢得全世界的赞许。
具有戏剧性的是,多年后的1990年,周恩来的养子--时任中国政府总理李鹏,在中国外交的受到冷遇的“特殊时期”,李鹏却收到了李光耀邀请他访问新加坡 !
书信往来
周恩来与李光耀的关系,就是中国与新加坡的关系缩影。中新关系历史久远,新加坡除了与同盟会及后来的中国国民党有关系,与中国共产党也有关系。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共曾派出一名代表到新加坡,协助发动南洋的共产主义运动,当时的国共斗争也延伸到了新马。李光耀创建的人民行动党与马共也有联系, 曾经联手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一些人民行动党的成员,后来还退出人民行动党,参加了马共或者其外围组织。
1949年后,新马两国都禁止国共两党在当地活动,但是在华族社群中,两党都各自拥有支持群众,两派支持者分化现象非常明显,在新加坡 ”马共“ 的影响很大。
1963年,周恩来曾经给李光耀写过一封信,内容同他写给其他国家政府首长的信一样,吁请废除和销毁核武器。李光耀给了周一个平淡而肯定的答复,说这将受到各方欢迎。
当时新马还未合并,马来西亚首相东姑知道后,指责李光耀同一个马国不承认、而且言论和行动都对马来西亚含有敌意的国家直接通信。
1965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尼代表团时,对新马合并后的“马来西亚联邦 ”加以谴责。印尼当时也是反对新马合并的。后来新加坡独立,中国也不承认新加坡共和国,仍然把新加坡看作马来西亚的一部分。同时也不承认马来西亚政府,认为它是英美帝国主义的帮凶。
北京的宣传不断指责新加坡当局镇压新加坡人民的“犯罪行为”。1966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发电报给新加坡的左翼工会,表达了中国工人对新加坡当局镇压工人的野蛮行为的愤慨。1968年,北京电台称: "李光耀是美国和英国帝国主义的走狗。”
1970年末,北京悄悄改变了对新加坡的态度。1971年后,北京停止对新加坡政府的公开抨击,那一年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在新加坡国庆日,史无前例地升起了新加坡国旗,释放出友好信号。
1971年,新加坡在联合国投票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也对中国释出善意,冻结的中新关系迎来了破冰时刻。周恩来希望借此机会,促使中新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三次“派团”
大家都知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桌球外交”。其实中国与新加坡之间也进行过“桌球外交”。新加坡与中国的第一次接触,也是通过“桌球外交”进行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方曾提议派贸易代表团和杂技团访新,但这两个团都被拒绝了。1972年,中国派出一支桌球队到新加坡访问。这已是中方提议派的第三个团了。
1971年,北京举办亚非“桌球友谊赛”邀请新加坡参加。李光耀允许新加坡桌球队接受邀请,参加北京举办的“友谊赛”。
几个月后,新加坡又派出第二个代表团去北京,参加亚洲桌球联盟。接着李光耀接受中国的建议,同意中国派一支球队次年到访新加坡。因为此前李光耀两次拒绝中国派代表团访问新加坡的建议:一次是北京贸易代表团,一次是杂技团。
中国有句古话叫“事不过三”,时任新加坡外交部长拉惹勒南对李光耀说:“这次没有必要再回绝了,以免对方不高兴。”李光耀终于接受了中国派桌球队来访的建议。
李光耀当时在担心什么?原来“wg”初期,中国大量宣传xxx思想,及“造反有理、解放全人类”之类的宣传品流入新加坡,在当地新加坡地华人也出现“极左“思潮,社会上也出现“骚乱”现象。新加坡对此防不胜防,成了李光耀的“心病”。新加坡不得已在海关、邮政等部门设立关卡,严禁这类宣传品流入新加坡。
在这次的桌球友谊赛中,果然出现令李光耀担心的情况。在比赛现场,一些当地华人不支持新加坡队,反而支持中国队,高呼口号支持xxx 。李光耀对此非常生气,公开严厉批评这些左翼分子是新加坡的“小xxx”。在这种情况下,中新之间的“桌球外交”自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四次“邀请”
周恩来四次邀请李光耀访华,其中两次经第三国领导人传话,两次通过新加坡外交部长邀请。两次经第三国领导人代邀请:
第一次是1975年6月,泰国前首相库立到北京访问时,周恩来请库立带口信给李光耀。库立回来后访问新加坡时,给李光耀捎来周的口信:邀请李光耀访问中国。李光耀当时没有作出回应。
第二次是1975年9月,李光耀在德黑兰会见伊朗国王时,胡维达首相又向李光耀转达周恩来的邀请,并且补充说道“时间不多了”。
两次通过新加坡外交部长邀请:
第一次是1975年3月,新加坡外交部长拉惹勒南访问中国时;
第二次是1975年年底,拉惹勒南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这两次都是由时任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向拉惹勒南转达周恩来的邀请,并希望李光耀能够尽快访问。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9月,李光耀访问德黑兰。16日那天,伊朗首相胡维达在宾馆为李光耀庆祝52岁生日。李光耀常选择在生日时出国访问,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国内人们给他祝寿。正在李光耀切生日蛋糕时,周恩来邀请李光耀访问的电报,送到中国驻伊朗大使的手上。
中国大使也是来向李光耀祝寿的。大使便将电报拿给李光耀看。这一切似乎是精心安排好的。
李光耀当时理解,要是两人见面的话,就得尽早去。
那个时候,报章上经常报道周恩来长期住院的消息。李光耀决定走一趟,于是定下1976年5月访华的日期。
然而,周恩来总理于1976年1月去世。李光耀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把与周恩来的擦身而过,看作是人生之中的一大遗憾!

图为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会议上
李光耀对首次访华极为重视。李光耀说:“我去中国所做的讨论和准备工作,比任何一次国事访问都充分。”
1975年底,李光耀决定访问中国,留了几个月时间来做准备;另外也是因为新加坡天气炎热,而年底或年初,中国都比较寒冷,出行多有不便,所以李光耀选择在5月访问中国。只可惜,李光耀访华时,周恩来已经逝世。阴差阳错,两人最终没能见上一面。

重释“华侨”
1974年,中国改变了对“华侨”的立场。当年5月,马来西亚首相拉萨访问北京,曾经向周恩来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对华侨的态度;二是中共对马共的支持。
周恩来回答说:“华侨”这个词用法不当,因为许多“华侨”其实早已接受居留国的公民权。(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如今中国对“华侨”有新的政策,不再鼓励华人回国。从1969年起,中国规定海外华人回中国探亲访问必须申请签证,不再像过去那样允许他们自由进入中国。
是否这也可以这样解释:
华侨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华人是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新加坡的中国人,如果没有中国国籍,只有新加坡的国籍,应该称之为:华人,而不是华侨。
至于马共,周恩来说,中国一向支持摆脱殖民地压迫的“解放运动”。不过这种运动只有凭借国内的力量,而不是来自中国的支持。如果东南亚国家和中国都肯向前看,那么不止关系可以改善,建立邦交也会水到渠成。
马来西亚首相访问北京回来后,就向李光耀通报了周恩来的讲话,使李光耀知道了中新关系发展的新方向。
当时中国有所担心的是新加坡与苏联的关系。1973年,李光耀派新加坡外交部长拉惹勒南访问中国。拉惹勒南同周恩来会晤时,针对苏联船只停靠新加坡港口的事,重申了新加坡的立场,即:新加坡的海港是开放的,不会特别歧视想要维修船只的任何国家,但也绝不容许任何势力利用新加坡对其他国家进行颠覆活动。
拉惹勒南还向周恩来说明,新加坡的邻国对新加坡华人众多的情况特别敏感,“我们只能在他们同中国建交后才能和中国建交,避免引起邻国的疑心。”
周恩来回答:“我们尊重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隔空对话”
李光耀和周恩来两人虽然没见过面,但是多次通过第三者展开“隔空对话”。
周恩来曾批评李光耀敌视中国,令他失望。他说:“李氏虽然是华裔,却一直展现敌视中国的态度。”
1975年6月,周恩来还通过泰国首相库立带话说:“如果李光耀担心中国政府会接管新加坡,那他应该放心,因为我们不会那样做,我们有许多人要照顾,为什么要接管新加坡来徒添负担呢?李光耀应该照顾好他的人民以便他们不会想要逃到中国来。”
李光耀也通过库立带话说:“如果我和周先生同声同气,其他人却不同意我这样做,他们会把我踩扁,到时周先生却保不了我。新加坡人是不会想去中国的,迎着他们来的都是一穷二白的亲戚们,这些人什么都要,包括底裤。”
李光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1965年印度尼西亚“排华”,大肆屠杀华人,新加坡人对此记忆犹新,当时中国却无力制止。假如“排华”的烈火烧到新加坡,周恩来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二来,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 一些中国人,还经常向在新加坡的亲戚联系,希望在经济上、生活上获得帮助。
其实,周恩来批评李光耀,并非只是周恩来的个人看法,许多中国人都和周恩来有相同观点。
至今一些中国人还认为,李光耀虽是华人却反华、是一个“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其实这是对李光耀的了解不够。李光耀多次说过,中国越强大,对新加坡越有利。他认为,新加坡的地位类似回归前的香港,是中国了解西方世界的一个桥梁和窗口。但是,他不希望人们把新加坡误以为是“第三个中国”。
数过“家门”
从1976年后,李光耀一生访问中国33次,其中6次到访广东。李光耀的祖居就在广东省大埔县。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是中国的老传统,而且李光耀的祖辈离开祖居时间并不长,大概在清朝晚期,许多亲戚还在祖居居住。
周恩来对李光耀只有四次邀请,家乡亲人对他的邀请,可能有无数次!家乡十分盼望李光耀能回来看看,并且把他的祖居修葺一新,还作为文物保护起来,后来还为他修建了“李光耀纪念馆”。

图为李光耀祖籍故居
李光耀也十分想回去,却没有一次真的回去看过。主要原因还是考虑新加坡“邻居”的脸色,不“敢”回家乡。想当年,只是给周恩来一次简短的回信,就受到邻国首相的指责,可见李光耀当时的处境。
但这不等于他不热爱家乡。李光耀说过,中国不对新加坡说“华人亲情”,“邻居”都会有顾虑,如果中国过分强调“华人亲情”,那会适得其反,更引起“邻居”的疑心。正也许因为如此,他三十多次访问中国,却没有一次回家乡。
“毛李”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