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月10日至23日,53岁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首次访华。当时中新尚未建交,这是一次破冰之旅。随同人员有夫人柯玉芝、女儿李玮玲,外交部长拉惹勒南,财政部长韩瑞生等17人。

图为毛泽东会见李光耀
当时周恩来已经去世,访华期间,李光耀与毛泽东见面。5月12日,原定下午举行第二轮会谈,在会谈前,中方官员突然通知:毛泽东主席要接见新加坡贵宾。
毛泽东当时的健康状况已经恶化,已很少接见外宾。已经83岁的毛主席身体非常虚弱,当时走路都困难,本没有计划接见李光耀。到5月12日下午原准备双方第二次会谈前,毛主席才突然决定还是见见李光耀。这一次会见,也成了李光耀一家与毛主席的唯一一次见面,四个月后,毛主席便盍然长逝。所以当时能得到毛泽东的接见,是一种莫大的殊荣。
当天,毛泽东事先坐在客厅,他穿着浅灰色的“毛装”。当李光耀一行步入客厅时,毛泽东由他的贴身秘书张玉凤和孟锦云搀扶起来,跟新加坡来宾握手表示欢迎。

图为毛泽东会见李光耀
这时两位秘书赶紧隐退到屏风后,以便两位领导人拍照。毛泽东刚刚与李光耀握完手,就“扑通”一声坐下,小张和小孟在屏风后看得清清楚楚,惊得差点喊出声来。她俩最清楚毛泽东的病情,他经常两腿发软,无法站立。这次突然坐下,是主席实在无法支撑了。
毛泽东接见李光耀,前后只有几分钟,仅寒暄了几句就迅速结束。毛泽东的讲话没有太多实质内容,只是表达对新加坡代表团的善意。
李光耀后来回忆道,毛泽东当时不只说话困难,脑筋也不如以前了,他看起来十分虚弱。后来李光耀对毛泽东的评价比较少,也比较平淡。
李光耀首次访问中国的十多天时间里,还游览了紫禁城、长城、兵马俑、太湖、漓江等景点,参观了大寨、延安毛主席枣园旧居,参加了广交会等。

图为李光耀一家登上了长城
回请 “小李”
三十多年前的1990年,中国也有一位“李总理”访问过新加坡,他就是周恩来的“养子”——李鹏总理。他当时代表中国政府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周恩来在多年前没有见到李光耀的遗憾,被他的养子来完成了,这同时也满足了李光耀的遗憾。
顺便说一下,百度百科的“李光耀”词条中说:“李光耀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与中国大陆交往,双方都放弃了上世纪60年代时敌对政策,李光耀会晤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多位中国领导人 。”
实际情况是:李光耀和周恩来两人从来没有见过面。词条中的介绍是不准确的。但是李光耀却与现任的中国领袖习近平多次见面,词条中却遗漏了没有说。看来,百度百科也要与时俱进了。
李鹏在1990年8月访问新加坡,当时中国正处于外交上的“非常时期”,新加坡却欢迎李鹏来访,可见新加坡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图为李光耀会见李鹏
李鹏来新访问的主要内容有三点:
1.提前建交
李鹏来新加坡访问, 加快了新加坡与中国建交的步伐。原本新加坡外交部长曾经向周恩来表示,由于新加坡华人众多的特殊情况,所以在东盟十国中,新加坡将会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周恩来总理也对此表示“理解”。在李鹏总理访问新加坡后不久,没有等到文莱与中国建交(1991年9月),新加坡就在印尼与中国建交后,于1990年10月3日,就“提前”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2. 不“开倒车”
李鹏问李光耀:新加坡在中国的商务发展如何?
李光耀说:新加坡投资者在中国碰到很多困难,太多的人亏损了,投资信心受到了打击,大家都说中国的情况很混乱,因此,投资步伐慢了下来。
李鹏说:中国欢迎外国投资者来赚钱,但是,中国的政策是确保他们不会赚太多的钱。
李光耀对此的理解是:无论双方原本同意的数目是多少,一旦发觉他们投资的盈利太高了,就会想办法使它公平合理。
李鹏说: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面对政府的低效率和繁文缛节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让中国政府大伤脑筋。中国正在慢慢解决。但是,自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来,中国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中国绝对不会在改革开放上“开倒车”!
对中新两国在投资中遇到的问题,李鹏充满信心,相信难题都能达到解决。
3. 军训问题
在访问中, 李鹏对李光耀说:“你们的军队可以到中国来训练,条件比台湾更好。”大家听了都笑起来,以为这是在开玩笑。
李光耀说:“等到那一天,亚洲一定和平了。”
但是亚洲一直没有“平静”下来,中新关系也不时出现“浪花”。前几年发生的香港海关扣留新加坡装甲车事件, 就源于新加坡武装部队在台湾训练。
当时李光耀的考虑是:
一是马共在中国的流亡分子对此事会怎么想(当时马共还存在);
二是新加坡的武器大部分都是从西方国家购买,西方国家会怎么想?
所以李光耀没有答应李鹏的建议。
周恩来与李光耀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他们对中新友好关系的建立,可以说扮演了“破冰”性质的关键作用。中新传统友谊是包括毛泽东在内的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尽管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周恩来还是多次与李光耀通信、对话、派团、邀请,可谓是用心良苦!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改革开放后,在李光耀的多次建议下,邓小平彻底改变了中国对外关系中一些“左”的做法,停止了对东南亚国家内部共产党运动的支持,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新关系也迎来了崭新的一页。
周恩来和李光耀两个伟人,他们发展中新友好关系的美好愿望,最终还是实现了。
作者简介
田柏强 原中国安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 现旅居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