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探索新加坡:走近黑白屋

2020年12月06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政府在进入解封第二阶段后推出“重新探索新加坡”活动,希望国人能够通过在国内度假,从新的角度重新发现自己的国家,同时以消费来支持本地旅游业。

为了响应政府号召,其实也因为在家闷了三个月,确实需要出去走走。然而对于在新加坡生活超过20年,自认为早已将这个岛国走透透的我来说,却苦于找不到方向。随着脸书上不断推送的本地旅游信息进入眼帘,骤然发现在这个东西文化交织相融的小岛上,竟然还有许多宝藏尚未探索。心动就立马行动,第一目标便是黑白屋之旅。

Amad Park

在新加坡历史建筑中,色彩单调的黑白屋是一个重要分支。这些房屋因白色外墙和黑色木质装饰而被称为“黑白屋”。

英国殖民地时代,新加坡是英国在远东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住有大量英国政府公务员和军人。黑白屋大多是在大约1898年到1941年之间由殖民地政府为解决公务员和军人及其家属的住宿而建的。不同的黑白屋,供给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和军人居住。

通常黑白屋都建在山坡上。屋子所处的地形跟住户的官级有着直接关系。官级越高,就住得越高。低官级的官员住在山脚下。一旦获得擢升,就会慢慢地搬迁到山坡上的房子。住在山顶享受着一望无际的风景的住户,就是高官。山顶的宿舍为带大花园的独立别墅,半山腰的宿舍多为无花园的独立别墅和连体别墅,山脚下的为多层公寓。当你从Adam Park山脚沿山路向上攀登时,可以体会到这种变化。

Amad Park

黑白屋的设计自然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主要融合了英国、印度和马来三大建筑风格。设计继承维多利亚时代晚期传统英国建筑风格的“模仿都铎式”。从印度转派到新加坡的英国殖民官员带来了印度平房式设计概念。为了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又引入马来建筑中高脚屋设计风格。设计融入了独特的东方元素,以满足热带的生活需求。白墙可以反射热带强烈的日照;开阔的阳台用于遮挡炫目阳光;高楼层、开放式布局与宽屋檐和高大百叶窗的完美结合,加强了空气的流动,使得屋内通风凉爽。底部的石墩不仅抬高房基以减轻湿气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同时也可以避免蛇、白蚂蚁及热带昆虫的入侵。

英国建筑师Regent Alfred John Bidwell是公认的本地黑白屋鼻祖。他设计的黑白屋Prichitt House在当时带动了黑白屋的设计风潮。可惜的是处于Cluny Road上的Prichitt House早已荡然无存,但同时代其他设计师设计的Raffles Hotel 和Victoria Memorial Hall则成了今天新加坡的著名地标性建筑。

豪华型的黑白屋大多为富豪们的私宅,电影“Crazy Rich Asians”则是描写一家生活在豪华黑白屋的新加坡富豪的生活。可惜的是私人拥有的黑白屋不是由于年久失修而被拆除或主人为经济利益重新开发而逐年消失。当年作为公务员和军人宿舍的黑白屋,在1956年英国人撤离时以每栋1元的价格卖给新加坡政府。所幸的是政府拥有的黑白屋大多得到保留和良好维护。

威塞克斯庄园

目前大约有500间黑白屋分布于全岛各地,主要集中于Dempsey Road, Rochester Park, Portsdown Road,Adam Park和植物园附近。在众多的黑白屋中最令我流连忘返的,却是介绍黑白屋资料中较少提起的位于Portsdown Road附近一个叫做威塞克斯庄园(Wessex Estate)的黑白屋小区。

曾经居住过240户英军中下级军官和他们家属的26座三层公寓和58座半独立式洋房,零星地散布在小区各处,被郁郁葱葱的绿树和修剪整齐的大片草地环绕,显得格外开阔。野鸡在马路上悠闲地散著步,鸟儿在草地上觅食嬉闹,营造出迷人而宁静的氛围。藏匿在树丛中的殖民地风格的黑白屋使人联想起欧洲郊外的住宅区。

威塞克斯庄园

整个小区沿山坡而建,至高点是一座废弃的水塔。位于山脚的小区入口处的路边,有一家挂着Colbar(Colonial Bar的缩写)牌子的咖啡店。这个昔日英军食堂是邻里居民聚会聊天的主要场所。当我穿过经纬科技园区中现代化高楼驶入威塞克斯庄园那一刻,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这里的住户大多为来自欧美的洋人,应该是威塞克斯庄园独特的环境给他们一种身处家乡的感觉。在跟一家住户聊起时我才知道,这里的黑白屋可供出租。价格很合理,可上网申请,非常方便。小区近来也受到越来越多艺术家们的青睐。艺术家们将小区的单位改造成工作室和画廊,为这个充满殖民年代气息的小区添加了艺术氛围。他们每年举行一次称作ArtWalk@Wessex的艺术节,届时你可以去他们的工作室和画廊参观,除了陶冶身心,说不定还可以收获一两件心仪的艺术品。

威塞克斯庄园

在许多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由于急功近利和城市发展,使得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被“除旧立新”,一去不返了。很庆幸在弹丸岛国新加坡,政府很快意识到,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应忘记历史文化的传承。所以我们有幸至今还能看到这些保存完好、遗世独特、充满怀旧氛围与情调的殖民年代黑白屋,给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都市人一个可以暂时远离喧嚣和放慢脚步的世外桃源。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2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472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