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全球视野与跨国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中国来到新加坡的新移民来自各行各业,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远高于早期来到新加坡的移民群体,呈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对他们来说,定居新加坡或许只是其移民海外的诸多选择之一,有相当比例的新移民可能会选择再次移民到其他国家。全球化为新移民的跨国流动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开放的思维和专业的知识背景,奠定了其跨国流动的主观优势,跨国性在此基础上得以塑造。在跨国活动过程中,新移民已经逐渐成为将移居地同祖籍地联系起来、具有多重关系和背景的跨国移民,穿梭于祖籍国、移居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在全球化时代,华人新移民则成为无根浮萍,他们良禽择木而栖,根据职业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漂移。这种全球性的流动色彩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新移民的本土认同相对较低。
图1 全球化时代新移民的跨国流动模式
类型一:祖籍国移居国
类型二:祖籍国移居国a……移居国n
类型三:祖籍国移居国a……移居国n祖籍国
第四,本土情怀与主动融入。与早期移民大多抱有衣锦还乡、叶落归根的游子心态不同,新移民的跨国性与全球视野也决定了他们不会如早期移民那样固守母国传统,从而有助于缩小彼此之间的文化鸿沟,增进与移居国(民)的情感。加上新加坡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机会,新移民主动融入本土社会的愿望要比早期移民强烈的多。2012年入籍仪式上,曾经有新公民就明确表示“我的朋友都在新加坡,我也要扎根在这里。” 但是即便如此,新移民暂时依然被视作是外来群体,与本土社会之间还是会产生矛盾和碰撞。这与早期的“新客”和土生的海峡华人之间的认同张力非常相似。
未完待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