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薇、杨玮玲、黄德炎……他们都曾在赛场上为新加坡洒下汗珠和泪水,瞧这些前国手,卸下战甲后,如何打赢人生下半场

2021年08月03日   •   2万次阅读

现为工教院西区体育课程部门主任的黄德炎说,奖牌是运动员最大的推动力,会推动选手接受更严苛的训练,竭尽所能为国争光。

黄德炎在2003年获颁新加坡体育奖之最佳男运动员奖。(档案照)

第23届东运会,黄德炎以55米11的成绩摘下铁饼金牌后,兴奋地举起新加坡国旗。(档案照)

黄德炎将比赛获得的铁饼和链球奖牌放在墙架上。(受访者提供)

他说,退役后刚开始难免会怀念比赛和密集训练的日子,但必须学会放下,重新开始。毕竟训练、比赛占据了他近30年的人生。

问他,可曾为退役不舍落泪?

他说:“我会哭。但不是为了离开赛场而哭,是因为得奖而哭。”

他曾在印度尼西亚巨港举行的第26届东运会上摘金后,激动落泪。他解释是因为达到了设定目标,为国争光。同时,也意识到年纪渐长,要赢得奖牌越来越不易。

黄德炎在1987年首次代表新加坡参加东运会,但前三届都未能圆他的摘金梦,尤其是在1991年只得第四名,至今还被他形容为“最黑暗的时刻”。

他回忆说:“当时(1991年)觉得自己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之前大家都看好我会在那一届成功赢得铁饼金牌。”

不过,从1993年到2011年,除了2007年没有参赛之外,其他九届东运会他都成功夺下铁饼金牌,缔造九金的神话。可惜,2006年他以50公分之差,在选拔赛中落选,无缘参加多哈亚运会。

黄德炎笑说,年轻学生不知道他曾是新加坡的“铁饼巨人”,上课时,一些学生甚至因为他的身高(191公分)而好奇问他:“老师,你会体育项目吗?”并邀他一起踢足球和藤球等。他把握这个与学生突破沟通屏障、建立话题的机会,跟学生一起踢球,同时也请他们先去网搜他的名字。当学生知道他曾是国手后,会对他刮目相看,进而拉近师生关系。他也乐意与学生们分享当国手的点滴,包括纪律、热爱、专注、目标设定和接受失败,而不是轻易被失败击倒。

他说:“这些运动员的特质,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也有很大的助益。尤其让他们知道,失败乃是成功之母,重要的是要努力不懈,坚毅不拔。”

以自己为例,他说,没有三届东运会摘金失败的经历,就没有后来坚韧、不轻言放弃的他。

他说:“看到学生的成长,对我来说,是一种难言的满足感。每个学生都应该给予机会,让他们去尝试,勇敢逐梦,发挥所长。”

杨玮玲(前国家泳手):

国际健身中心训练内容总监

杨玮玲认为竞赛运动和保健运动不同,保健是一种生活方式,是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促进健康。(档案照)

新加坡泳坛“金牌姑娘”杨玮玲(42岁)现在是个快乐的职业女性与妈妈。

1993年东运会,杨玮玲一举摘下九面金牌,令她声名大噪,成为家喻户晓的“金牌姑娘”。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在东运会上独揽40枚金牌,打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前女泳将陈丽燕创下的39枚金牌的纪录。缔造不朽东运神话的杨玮玲在2007年宣布退役,卸下17年的游泳女将生涯。

杨玮玲(右二)在第七届亚洲游泳锦标赛与队友黄湘月(左一)、陶李(左二)及何淑咏(右一)摘下女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赛铜牌。(档案照)

杨玮玲(右二)在第七届亚洲游泳锦标赛与队友黄湘月(左一)、陶李(左二)及何淑咏(右一)摘下女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赛铜牌。(档案照)

她接受本报电访时回忆说,退役的原因主要是当时已失去参加比赛的火焰(动力)和强大的得奖欲望。此外,游泳竞赛有体能上限,她在28岁宣布退役算是迟了。

退役日子也不留白,她当过官委议员,出自传,结婚生子,也在教会当部分时间辅导员。如今,她是一家国际健身中心的训练内容总监,负责监督教练的健身内容。

杨玮玲说:“竞赛运动和保健运动不同,保健是一种生活方式,是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促进健康。我很享受现在的工作。”

同时,她也没有忽略家中年龄分别为10岁、8岁、6岁和4岁的宝贝儿女(三子一女)的成长。虽然儿女都很活泼、好动,也喜欢游泳、足球和篮球,但她不会要求儿女将来延续她的运动员生命。

她说:“我要他们享受运动,要不要当选手,由他们自行决定。”

问她会不会因为曾经是“金牌姑娘”而在课业上也要求孩子们考满分?她笑称,自己不是“虎妈”,但会要求孩子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得全力以赴,用心做好,不能懒散。她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养育方式也不一。不强迫,不等于放纵。所以,她会把自己当运动员时所学到的坚毅、弹性、不怕失败的特质灌输给孩子们。

“这些特质,对我的帮助很大,我希望他们也具备如此坚强的性格。”

杨玮玲从1992年起连续四届代表新加坡参加奥运会,包括1996年的亚特兰大和2000年雪梨奥运会。并在1994年和2002年的亚运会上,为新加坡摘下银牌。同时,她也在1994年、1996年和2000年三度夺得最佳女运动员奖。

林翔宽(排球队前国手):

上市公司主席兼总裁

排球队前国手林翔宽(56岁),是本地上市公司明辉环球(BH Global)主席兼总裁。

2008年他在台湾命理师建议下,改名为林翔宽(原名林辉荣),取其“心胸宽阔、翱翔万里”之意。

林翔宽认为做生意就像打球,球员除了要有球技和体能外,还需要战术和策略。(陈渊庄摄)

他在公司接受本报访问时回忆说,他在17岁加入国家排球队,并在1983年、1985年和1991年代表新加坡参加东运会。虽然无缘打入前三名,但与排球总会的缘分,却持续至今。

身为新加坡排球总会署理会长的他,每年都不遗余力为排总筹款,积极鼓励年轻球员,希望提升本地排球运动员的实力。对中年(40岁及以上)排球运动员,他也没忽略,在2010年于所服务的达曼裕廊民众俱乐部举办年度“尚达曼宿将杯”,让球员能继续为爱好打球,持续保持良好体能。比赛于每年的九月举行,因为疫情,去年和今年都停办。

2018年为纪念病逝的本地排球名将兼战友吕朝佳,林翔宽在排总以吕朝佳之名设立奖学金,以鼓励年轻的排球运动员。从他身上,看到运动员的体育精神。

林翔宽(左)网下跳起扣球英姿。(受访者提供)

198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东运会,男排成功杀入四强,这是林翔宽在国家队取得的最佳成绩。2015年同样是在新加坡举行的东运会,他则以领队身份带领新加坡女排获得一枚铜牌。

由于他是家族生意的第二代,他在1988年进入父亲创办的明辉电器,从船厂到商厦的电缆和灯具等电器产品供应开始做起。2005年,身为总裁的他更带领公司上市,今天,明辉环球在三大领域扩大商业版图,包括电器化、智能环保和数码化(包括网络安全)。旗下六家子公司在海内外皆有设厂,包括上海和台北成立专属的研发部门。新加坡第一艘混合动力船就是他们公司的骄人首创,由他带领公司和合作伙伴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林翔宽(左)19岁时代表球队领取全国排球冠军奖杯。(受访者提供)

把运动员特质用在商场

林翔宽说,运动本身犹如“国际语言”,能顺利带动更多人积极响应,突破语言和区域限制。他在1993年退役,1995年曾当过国家排球队助教。至今,体内仍流着运动员的血液,不怕吃苦、抗压性高、坚韧不拔、反应灵敏,是他秉持至今的运动员特质。

他说,这些特质对他在商业决策上有很大帮助,再艰难的处境也不轻易放弃。所以,经历亚洲金融风暴、雷曼兄弟引发的金融海啸和海事岸外市场下滑等危机,他都带领公司面对挑战,顺利跨过。如今,又因中美贸易战和冠病疫情,令全球供应链面对很大的挑战,包括芯片等半导体供应不足和价格战等。

新加坡第一艘混合动力的船只是明辉环球的骄人首创。(受访者提供)

林翔宽曾经参与研发的LED灯。(陈渊庄摄)

他说,商业环境瞬息万变,除了迅速作出决策应对外,还要有“预知”能力,能预知市场走势并加以求新求变。他形容,这好比打球一样,球员除了球技和体能外,还需要战术和策略。

现在,他每天早上必做15分钟的伸展和呼吸运动。每个星期六下午,会和太太去爬武吉知马山。星期天下午则和客户到西部一带快走。

他希望继续栽培更多年轻球员,提升本地排球水平,并给予宿将比赛的平台,为打造健康家园尽心尽力。

文:康秀金 

摄影: 陈渊庄 谢智扬 龙国雄

上一页
2/2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汇率5.63!创14年新高!换汇千万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9234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8550次阅读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这8个鲜为人知地方,禁止进入!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阅读
对你的Singpass做这些事,换来的不是快钱,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阅读
卫塞节遇上母亲节,新加坡一波活动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阅读
新加坡人过关新方式!手机一扫,轻松通关去马来西亚!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
24万富豪集体涌入新加坡!他们为何对狮城情有独钟?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阅读
震惊!这个没有资源的"小红点"凭什么成功?副总理王瑞杰首次公开6大治国狠招
2025年05月01日   •   2907次阅读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调涨订阅费!新加坡人每月要在这7个流媒体平台花多少钱?🔎
2025年05月03日   •   290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