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家诊所
科技一般指科学技术。 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政府将动员全科诊所推动健康SG的概念宣布后,加入基层医疗护理网络的全科诊所从超过500所增加到近800所。
供民众登记参与健康SG计划的网上平台预计最迟明年下半年推出。提到健康SG计划的进展,以及基层在推动健康生活可扮演的角色。
改革公共卫生体系,把重心从治病转向预防疾病。

60岁及以上的本地居民明年会率先加入计划,选择固定的全科诊所或综合诊疗所,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加入计划的年长居民,未来能以与综合诊疗所相近的价格,到固定的全科诊所看诊和领取慢性疾病药物。
全国有约1600家诊所,加入基层医疗护理网络的诊所已经增加到近800所。供民众登记加入健康SG计划的网上平台可以在明年中左右推出。
除了全国的健康SG计划,社区网络也至关重要。三巴旺基层组织便与保健促进局和社区伙伴推出100项免费保健活动和讲座,并整理出活动清单,通过全科诊所等平台,向居民传达信息,从而鼓励他们健康生活。

100项免费保健活动包括尊巴舞、气功、太极、足球等,在区内的民众俱乐部、组屋区等举办。
政府将动员全科诊所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加入基层医疗护理网络的诊所在约一年内从超过500家增加到近800家,占诊所总数约一半。
加入健康SG计划的公民选择固定医生,可免费筛查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这三大常见慢性疾病,以及乳癌、子宫颈癌和结直肠癌三类癌症。
公民每年向家庭医生跟进预防护理的看诊费用,以及接受卫生部推荐的体检,或接种推荐的疫苗时会获得政府全额资助。卫生部将以按人计酬资助模式,根据看诊人数为诊所拨款。满60岁的居民明年率先加入计划。
全国有约1600所全科诊所,在政府宣布将推出健康SG的策略后,加入基层医疗护理网络的诊所从之前的500多家,增加到目前近800家。
加入网络的诊所都支持健康SG的目的与宗旨,卫生部会继续同本地所有家庭医生联系与沟通,落实这项全国计划。
针对世界卫生组织称接下来可能出现令人担忧的冠病变异毒株,卫生部一直以来都密切留意疫情局势。随着各国边境开放,更多人出游,病毒变异的可能性还是存在。
本地冠病疫苗的接种率高,人们对注射二价疫苗的反应不错,加上部分人口已从冠病康复,这对防疫起著一定的作用。目前每天有约2万人接种冠病疫苗,当中约一半是接种二价疫苗。
二价疫苗可同时对抗冠病原始毒株和奥密克戎变种毒株。从11月7日起,年龄介于18岁至49岁的公众已陆续收到卫生部的简讯,邀请他们预约接种二价疫苗。50岁及以上的公众早前已可直接到接种中心打针。
投入600亿元
如果全国医疗费在未来10年增加一倍,而不是两倍,节省的费用将远超过所计划支出的预防护理花费。
政府为推动全民健康而制定的健康SG计划,须投入大量资源运作,包括为全科诊所提供津贴,以提升资讯科技设备,预计在未来三年至四年,将耗资超过10亿元。
之后的经常费用包括卫生部给予诊所的服务年费,以及为居民安排体检和疫苗接种等费用,预计每年还需额外4亿元。
目前每年的医疗开支约为220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预计到了2030年将攀升近两倍至600亿元。为减缓这一涨势,卫生部将把医疗体系的重心从医院转向社区,从治病转向预防。
预防护理花费占我国每年医疗预算的约6%,其中一部分用于资助保健促进局项目,卫生部计划在未来几年,将预防护理的占比翻倍。
至于减少医疗开支,是否意味着未来可获得经济回报,现在要作出实际合理的估计还为时过早,因为预防护理对健康的影响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须等八到10年后才看得到成效。
经过半年的公众咨询,卫生部在上个月21日发表健康SG白皮书,勾勒出医疗体系 即将推行的重大改革。
明年下半年,满60岁的居民将率先加入健康SG计划,跟着固定的全科诊所或综合诊疗所,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除了首次看诊、体检和接种指定疫苗免费,慢性疾病药物价格也将跟综合诊疗所的相近。
卫生部将以按人计酬(capitation)资助模式,根据看诊人数为诊所拨款。目前协助医疗集群管理复杂慢性疾病患者的全科诊所,每照护一名患者可获100元的Care Plus服务费。

健康SG将扩大这类计划,为大部分人提供预防护理。卫生部给予诊所的服务费也会与目前的Care Plus费用相近或更高,视居民健康情况而定。
未来几年,随更多居民加入健康SG计划,全科诊所从计划获取的服务费,以及从受津贴服务获得的收入也会增加,预计可占诊所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年收入。
健康SG要实现的正是“上医医国”的宗旨,即提升全国人口的健康水平。保健不能单靠药物、医院和医生,还得靠健康生活习惯、社区、个人和家庭的支持。
增聘护士
同时本地明年将增聘近4000名护士,相当于目前本地约一成的护士劳动力,比去年增聘的护士多700人。
这个增聘计划从明年中开始,其中外籍护士占六成,本地护士占四成,以弥补过去两年为防疫实施边境限制而导致外籍护士聘用率下跌。
冠病疫情期间,各国招揽护士的竞争激烈,本地因此流失了很多优秀和经验丰富的外籍护士。
去年的外籍护士流失率扩大至14.8%,比正常时期的8.9%高许多,主要就是因为疫情导致全球对护士的需求激增,一些在本地工作的外籍护士转到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和阿联等地工作。本地护士的流失率也从前年的5.4%增至去年的7.4%,但今年已恢复到正常时期的约6.4%水平。
虽然本地增聘外籍护士,但护士劳动力绝大部分仍会是本地人,他们来自护士学院和中途转业培训计划。

卫生部正与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护理局和教育部检讨助理护士(Enrolled Nurse)的培训计划和执业范围。当局也将与医院、培训业者和协会合作,增强对其他在职护士的培训。目前,助理护士占本地护士劳动力的约16%。
随着新加坡应对人口老龄化及转型方面由健康SG计划主导,将把医疗保健的重点从治疗转向预防,从医院转至社区。这意味着助理护士的角色须进一步发展,在预防与基层护理方面开拓新机会。

另一方面,随着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XBB所引发的疫潮渐缓,本地医院的病床占用率、病床等候时间、急诊室看诊人次都有所改善。
与XBB高峰期相比,目前急诊室等待病床的非紧急病患已减半;急诊室的候诊时间中位数也从两周前的七小时减至目前的约四小时。
应对疫情危机的主要公共卫生反应就是社交限制、疫苗和医疗保健体系。疫情虽未结束,但本地已处于抗疫新阶段,几乎所有安全管理措施已解除,社会也把冠病视为地方流行病,生活大致恢复到疫前常态。
此外,冠病疫苗的覆蓋率很高,如今施打疫苗是为了维持韧性并加强边缘保护,比如让幼童也接种。
当局会继续通过扩充过渡护理设施和不再为冠病患者预留床位,以进一步减少病床占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