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红利在哪里?
接下来我有一些宏观经济方面的一些思考。
过去的30年,中国到底怎么发展起来?这些动力是会存在还是会消失,然后会怎么样?这些问题一直在我心里头。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很多解读都不一样。我仅从这个视角思考,提出两个问题:
为什么从计划生育政策180度大转弯变成了鼓励生育?
为什么以前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很特别的一种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一个时期,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数多于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数。就是供养人的人数多于被供养人数叫做人口红利阶段。历史上很难出现这种的情况。什么时候出现了?大概就是从80年代到2000年、2010年阶段。那么在2015年的时候,大家都听说人口红利已经快没了,因为这帮人开始变老了,然后逐渐步出了对外有贡献的年龄,所以自然就没有人口红利了。
再往后,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阶段,工业和现代化所推动的飞速发展。美国人靠机器,只用了300多万人口,就耕作了整个美国。美国人均所耕作的面积是1500亩,而与此同时中国人均耕作面积是1.35亩。由此可以看到,到这个阶段,工业化的农业对社会所产生的作用。这个也显现了机器对现在社会的重要性。我们的社会是进入了通过机器去改造世界的这样一个阶段,人就更显得重要。
在这个前提下,过去30年,中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也总结了四点, 机遇、政策、科技和血汗劳作。
01
历史机遇
在1978年之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停滞,可是在这个阶段,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有了飞速的发展。在1978年到1980年的时候,我们落后这么多,我们这么贫穷,就产生了一个极大的饥饿感。
第二点,极低的劳动成本。
第三点,微笑曲线。欧美那个时候有一种观点,就是从这个产品生命周期来说,制造是最不值钱了,自己的人工成本高了,所以就要把这些东西外包,让这些低成本地区去做。这又是一个历史机遇。
第四点,WTO。中国如果没有WTO的话,中国制造的东西肯定卖不出去。所以中国抓住了这些。
02
开明政策
第一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对外开放。
第二引入外资,这一点也是作为中国生产力循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要素。
第三点是明确产权,私人产权制度明确了,私人公司的历史地位被确认。
第四点是理念基础,当时有一句话,发展就是硬道理,这个特别特别重要。意味着我们为了发展,我们可以什么都不顾,只要发展起来就好。当然这个后来也带来很多问题。

03
科技使能
这一点极其重要,没有这样一个基础的话,在这个历史时期你也实现不了。科技使能最重要的表现:先进的机器。没有机器是不可能的。第二个就是出口交换,通过交换才可以获得机器,才能形成正循环。
04
血汗劳作
我们这一代人太能吃苦。我们可以一周工作六天或者七天,一天可以工作十个小时,特别是生产线上那些建筑工人、那些女工。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有一个背水一战的心理。因为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但是所有人看到,如果不努力,将来就会老无所依。所以每个人都有背水一战这样一个心态。我认为是以上的这些要素造就了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
如果那些前提是对的,我认为其他社会就可以进行对照。如果存在,可能其他社会也会有类似的发展过程。另外,中国从这个时间再往后,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果有,可能它还能够继续疯狂再发展30年,也可能现在有很多方面已经变化。中国是不是还有这样类似的动力再往前走?这可能是我思考这件事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以后还会不会出现人口红利?我觉得可能不会。因为像人口的这种突增突减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没有人口红利,还有什么其他红利?我觉得是机器红利。
现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只要心智健康、受到了足够好的教育,他在未来就会是一个对社会极其有用的一分子。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的机械化、机器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时代。只要一个人,就能驱动很多机器。这个时候一个人的有生力量的价值才会在未来高度地显现。

本文内容来自11月21日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特备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