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遗症太可怕:他们不认识家人!柳叶刀:可造成大脑损伤、中风精神病

2020年07月05日   •   18万次阅读

新冠危机之下,人命和疫情展开了一场拉锯战。 截止今天早上,全球新冠确诊患者的人数逼近1200万个,因新冠病毒死亡的就有近53万人

来源:worldometers | SCMP

椰子君不由得记起来,新冠病毒被定义为“大流行”之初,有人拿它和Sars、埃博拉、猪流感等病毒对比。

当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但严重程度不及其他病毒,致死率没有那么高。

来源:worldometers

2月预估新冠死亡率为2%

当初2月时,有机构预估新冠死亡率可能为2%,明显是想像不到新冠会发展到现在。

而现在新冠的死亡率可能会达到多少,没有人去算,因为新冠疫情的发展远超想像。

此刻我们能知道的数据是:在过去的2020年6个月里,平均每天因为新冠死亡的人数就有近3000个!

来源:worldometers

那么接下来呢?

还要有多少人继续因为这场疫情死亡?还有新冠疫情究竟什么时候会结束?

没有人知道。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新冠危机之下, 人命已经被打上问号。

来源:the business time

但生活在新加坡的人可以说是幸运的,至少不用太过担心新冠会随便夺走自己或者家人朋友的命。

新加坡的死亡率只有0.093%,是世界唯二的新冠死亡率低于0.1%的国家。

虽说新加坡的确诊总数并不算少,4万人以上,还是高老龄化人口社会,然而每百万人口的死亡病例人数切实只有4个。

这不得不说算得上是个奇迹。

来源:ST

目前新加坡的死亡人数维持在26例,只剩1个还在重症监护室。

然而死亡率低,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松一口气。

因为越来越多权威报告表明,新冠病毒正在以一种我们想像不到的速度,和危害持续发展。

《柳叶刀》证实: 严重感染会损伤大脑

根据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一份最新临床研究发现: 严重的新冠病毒感染会损伤大脑,而且还会导致包括炎症、中风、精神病和类似老年痴呆等在内的一系列并发症。

来源:柳叶刀官网

专家们共搜集到125个临床研究案例。其中发现新冠病毒导致最为常见的脑部并发症是中风,共计77例。

另外有39人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甚至精神状态突然改变,行为表现异常。

剩下有23个患者出现了老年痴呆、情绪失调、精神病等症状表现。

来源:guardian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报告所研究的病例对象是英国4月2日-26日期间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

牛津大学的教授本尼迪克特·迈克有特别说明,会出现严重大脑损害情况的,都是那些病情严重的新冠病例。

此外他们也声明一点: 这份研究所选取的病例样本数量比较少,所以如果想要得到更加细节的并发症结论,得继续更多的临床观察。

来源:ST

但!不少科学家都将这个研究结论当做一个重要参照!

实际上,《柳叶刀》的结论并非是第一手,只因它本身的权威性,大家更倾向于将其作为“实锤”。

其实早前在4月中旬的时候,中国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的科学家就有和美国团队联合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学》(JAMA Neurology)在线发表论文。

讲的就是严重新冠感染会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问题。

来源:神经学官网

当时论文中就指出,新冠病毒对近半数的重症患者会造成脑部及神经系统损伤。

他们所调查的214例新冠患者中,36.4%的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而且也明确列出了新冠患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三种不同表现

问:神经系统受损会怎样?

1)如果是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头晕,头痛,意识障碍,急性脑血管疾病,共济失调和癫痫发作;

2)如果是患者的周围神经系统受影响:味觉障碍,嗅觉障碍,视力障碍和神经痛;

3)骨骼肌肉损伤表现。

看到这些并发症,椰子君很难想像那些新冠患者是在用怎么样的心情,眼睁睁地看自己健康的身体一步步破败。。。

也许现在可以说,没有中新冠病毒,本身就是一种大幸。

来源:Yahoo news

另外大家可能会猜想,类似中风、老年痴呆等并发症听起来都像是高龄患者才会有的情况。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7月1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学》(JAMA Neurology)再度公布一项研究报告:

来源:medical express

儿童新冠患者,也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导致的后果会有脑病、头痛、肌肉无力和反射减弱(反应变慢)。

想想看那些孩子,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还没真正的开始,却已经被笼罩在病毒为他们准备好的阴影里,疼痛里。。。

也许这个时候更加痛苦的会是他们的父母亲人。

来源:Yahoo news

目前几乎全球医学专家都认同这个关于新冠病毒的最新结论: 只要新冠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损害到人的神经系统,不管你是什么人,在哪个年龄层。

来源:ST

这同样也是新冠病毒的示警: 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呼吸道感染。它会引起更多的并发症,并且严重程度远超乎我们的预料!

甚至就连现已痊愈的新冠患者,他们回到了普通生活,却像是在受折磨。

新冠后遗症: “他们不认识家人”

神经系统并发症中,精神错乱的冠病患者,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医院”,或者“他们不认识家人”

他们身体的病好了,精神上心理上却开始面临崩溃:常常做噩梦,抑郁、焦虑。

因为他们的脑海中,总是控制不住地闪过过去发生过的片段记忆。

来源:fox8

“我们知道它会发生,我们也知道这会变的平常” 理智在闪现的过去和永久的现在中挣扎,这足以将人逼疯。这是曾经因为病毒导致严重呼吸衰竭,痊愈后回家的真实反应

因为他们的神经、认知和情感,已经因为生理上受到损伤而导致被破坏。

当然上述情况,是属于严重程度的冠病患者痊愈后的境况。那么,普通的呢,稍微不那么严重的人呢?

—— 他们也逃不出病毒阴影

来源:AP

感染程度轻一点的新冠患者,治好出院,通常带回家的还是一身病。

“有些人间歇性咳嗽并没有消失,这使他们呼吸困难。”这些人就算在家也需要吸氧,可是帮助却不很明显。

有的吃东西时会感到疼痛,难以吞咽,或是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在自己爱人耳边轻声细语,因为,他们的声带发炎受损了

来源:bbc |

新冠感染导致大脑受损

有的人出院后长时间肌肉无力,他们从来没想过原来快走、爬楼梯、提东西,竟是一件这么困难的事情。

“我不能专心工作。病好了,不会呼吸困难,也不会胸痛,但我却无法集中精神,我没办法像从前一样工作。”

可能有人会不理解,不能专心工作不是很多人的通病吗?怎么就能100%肯定地说这是新冠造成的?

对此,椰子君只能说新冠后遗症,并非一种侥幸。

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证明,已经治愈的新冠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患上了“功能失调综合症”。

这个症状的表现就是反应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迷失方向,以及组织能力变差。

所以中了新冠病毒的人,病好了,却又像是没好。

1/2
下一页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开头的电话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毫无个性,冷漠!旅游后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刚刚,新加坡人又能再领300新币补贴!
2025年07月02日   •   2万次阅读
83岁蔡澜安葬新加坡!来看看他笔下的海南鸡饭和咖喱鱼头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钟出国,中国制造
2025年07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看看七年内,新加坡地铁是否通到你家门口?
2025年06月2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电信公司狂推“无国界”数据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他,毕业于清华、北大、牛津、南洋理工!却在新加坡送外卖!现已回国,加入了美团
2025年06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撕掉"最贵"标签!新加坡的平价生存法则
2025年06月28日   •   1万次阅读
新柔地铁要来了!中马跨境火车正式进入退役倒计时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9576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9405次阅读
新加坡5大数字银行!存款消费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405次阅读
前夫抢人!她从杭州追到新加坡,只为夺回6岁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234次阅读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为啥70%华人选印度人做官,文化舆论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208次阅读
全网最全对比!新加坡公民 & PR政府福利差异,一篇看懂值百万
2025年06月26日   •   5985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又新高!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新加坡人首选出国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5301次阅读
李光耀的遗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如何分开的?
2025年07月01日   •   5301次阅读
新加坡银行转账手续费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788次阅读
榜鹅海岸巴士转换站启用,旧站即将翻新,增风扇长椅
2025年07月01日   •   4104次阅读
蔡澜助理回应遗产分配:少去八卦别人隐私!新加坡财富传承的三重密码
2025年07月01日   •   3762次阅读
忙碌、焦虑、失眠?在新加坡偷偷崩溃的成年人都在干这事……
2025年06月30日   •   3591次阅读
蔡澜走了,但他藏在云吞面里“活过”的答案,还在人间冒着热气
2025年06月29日   •   359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