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室内冷得像冰窟,没想到,空调开的这么低这竟然是为了节能环保!
新加坡环是个受环境影响严重的国家,政府很注意走环保节能、城市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城市长期规划的体现在其宜居的生活环境中,政府希望在新加坡生活的居民有高质量的生活、有竞争力的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这三大规划。

新加坡已强势启动 “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 2030”,目标明确,要在 2030 年达到碳达峰,2050 年前实现净零碳排放。

重点措施包括实现能源转型,鼓励更绿色的交通方式,并减少建筑和家庭的能耗等。
01 — 免费的清洁能源
新加坡自身资源匮乏,能源基本依赖进口,但他们在清洁能源发展上不遗余力。
走在新加坡街头,可以看到一些建筑屋顶上,一片片闪亮亮的太阳能板。
新加坡地处赤道,阳光充沛,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为城市供应不少的电力。
政府也在规划持续扩增太阳能板的安装数量与使用范围,未来,说不定太阳能会成为新加坡能源供应的主力军。
此外,新加坡也在积极探寻其他低碳替代能源解决方案,如区域电网等,尽力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存度。
02 — 化腐朽为神奇
新加坡水资源短缺,因此十分重视废水的回收和再利用。
新加坡有纵横交错的沟渠收集雨水和废水,再凭借先进技术,将废水神奇转化为洁净的“新生水”。
那些原本肮脏的废水,在新生水厂历经奇妙变化后,再度用于工业、建筑物冷却系统,甚至部分可供居民饮用,的确令人钦佩。
这不仅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还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另外,新加坡的海水淡化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个海水淡化厂仿若巨大 “净水器”,将海水转化为淡水,增添淡水供应,缓解水资源压力。

03 — 变废为宝
新加坡在垃圾处理方面自有一套独特之法。
新加坡建有多个高效率的垃圾焚化厂,在焚烧效率、热能回收等方面表现出色。
垃圾焚化产生的热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回收转化为电能,不但能满足焚化厂自身所需电力,剩余电力还可供应给新能源电网。
垃圾焚化厂还拥有先进的烟气净化技术,能够严格控制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例如,采用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设备,使排放的烟气符合严格的环保标准。
垃圾在高温焚化后,产生的固体垃圾体积和重量大大下降,垃圾填埋量就大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亦随之降低。
04 — 公共交通
新加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地铁和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方便民众出行,恰似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覆盖整个城市。

新加坡已经在2018年之后实现汽车零增长,并计划于2030年将高峰时段公共交通使用率提高至75%。
在新加坡,拥有私家车的成本非常高,一个可使用十年的拥车证大概需要花费四五十万人民币,汽车的进口税率也非常高,加上油费、停车费、过路费。
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措施,令人们减少使用私家车,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此外,新加坡还积极推广电动汽车,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提供政策支持和补贴,鼓励民众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
05 — 生态小世界
新加坡政府推出 “绿色建筑” 标志计划,对符合环保设计标准的建筑进行评分和奖励,推动建筑业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建设绿色建筑。
从 2007 年 4 月起,新加坡要求所有新建造或进行大规模装修工程的公共建筑物必须获得环保鉴定,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加坡,一栋栋绿色建筑就像一个个小生态系统,采用节能冷气系统、节能灯等节能设备与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还有些绿色建筑的外观或许与普通建筑没什么差异,但步入其中,你便会发现诸多节能环保的精妙细节。
比如,部分建筑会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减少对空调和电灯的依赖。 还有一些建筑屋顶布满绿植,既美观又能隔热降温。

06 — 自然城市
新加坡致力于打造 “大自然中的城市”,一个个公园、绿道、湿地犹如城市之绿宝石。
2021年,新加坡已有143公顷的高层绿化,93%的住宅10分钟步行距离即可到达公园,每万人公园面积达到8.3公顷。

漫步于这些绿色空间,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这些绿色空间不仅增加了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能调节城市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07 — 最后的话
新加坡在节能环保上确实花了很大力气。从能源到水资源,从垃圾处理到交通和建筑,各个方面都能看到他们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新加坡在环保节能方面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一些老旧建筑的节能改造、个人消费习惯的引导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但总体来说,新加坡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的成绩还是相当显著的,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