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李光耀在新加坡就职总理。李光耀是新加坡第一任总理,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迈入了现代的社会
1957年开始,东南亚各地纷纷开始独立。1957年到1963年之间,马来亚各州(即马来半岛上的马来西亚部分)和沙巴州、砂拉越州合并,成为马来西亚联邦。

马来西亚联邦地图
而1963年,新加坡人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命题——是继续待在英国殖民地中作一个自力更生的自治地区,还是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成为多元种族的州府?
转变——从新马合并到新加坡独立
1963年,马来西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想要联合新加坡成为一个强大的马来西亚。他向举棋不定的李光耀发出了信号——加入或离开?

东姑阿都拉曼,马来西亚第一任首相,被称为“马来西亚国父”
新加坡人举行了公投,加入马来西亚的呼声达到了71%。
定了,1963年,新加坡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成为了马来西亚的新加坡州。此时,新加坡的华人比例远远超过马来人和印度人。
而马来西亚国内也有大量的华人(马来西亚人口约2500万),虽然比例被大量马来人稀释,但是总数新加坡总人口(新加坡人口约540万)还多,达到了6百万。
新加坡加入了马来西亚后,华人总数逼近一千万,问题暴露了。

马来人
虽然新加坡非常富裕,可以给马来西亚增加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和港口,辐射周边城市,但是关于马来人和华人的争议也浮出了水面。
————“马来西亚到底是谁的马来西亚?”
东姑提出了一个观点“马来西亚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而李光耀坚持“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李光耀,祖籍广东梅县,是客家人的后裔,新加坡国父
为什么马来人容不下华人呢?因为当时,不只是马来西亚境内的华人群体,整个东南亚的华人都是相对富裕的上流社会阶级,而且华人往往聚族而居,不与其他种族融合,这让崛起的大马来民族自尊心坐卧不安。
事实上,马来西亚之所以接纳落后贫穷的沙巴和砂拉越也是为了稀释华人比例。
华人是否在未来会反客为主?成为了萦绕在1965年每一个马来人心中的命题。
从加入马来西亚开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矛盾就没有停歇过,先是李光耀指责马来西亚并未给予新加坡足够的财政预算,后是新加坡商人指出自己受到了马来西亚市场的歧视。事实上,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为的只有两样东西——马来西亚提供的国防支持和马来西亚广阔的市场。
1964年,新加坡上缴中央政府的税从40%提升到了60%,这彻底激化了新马矛盾。经济矛盾延伸开外,逐渐成为了社会矛盾,最典型的就是1964年新马各地爆发的种族矛盾。
在印尼的挑拨离间下,马来西亚全境都出现了“马来人至上”的思潮,但是华人和印度社群都坚决反对。奈何,火越烧越盛。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暴乱(种族内战),1965年中旬,东姑领导下的马来西亚民族政党认为“驱逐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乎,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建国,12月22日,新加坡成为共和国。

新加坡共和国
尾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新加坡成为了小国样板
离开马来西亚后的新加坡万念俱灭,因为在大量新兴民族国家崛起的东南亚,他们的地缘政治非常糟糕。
群狼环伺之下,小国新加坡必须要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
凭著马六甲“过路费”和美国的越南战争,新加坡的外汇大大增加。70年代又搭乘上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快车,80年代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
新加坡选择了和所有外向经济体一样的道路——出口和贸易。

70年代,日本东京地铁
于是乎,80年代的新加坡成为了“亚洲四小龙”,经济飞速发展,人均GDP达到了马来西亚的十倍。(马来西亚要悔死吧?)
但是新加坡自身的短板仍然不可以忽视——土地资源匮乏,住房拥挤,物价飞升,人地矛盾严峻以及各类自然资源的短缺等,这些问题也让新加坡人隐隐担忧著未来。(新加坡人的生活物品和淡水资源供给基本都是靠马来西亚)

新加坡街景
但是最紧要的问题是新加坡如何保证它的国防?

新加坡军队现役7万多人,军民比例为东南亚之最,假想敌是马来西亚和印尼
事实上,新加坡是唯一一个允许美国军舰停靠的东南亚国家,而且新加坡所有的战机都停放在美国,这就是新加坡的国防体系——联合型。

新加坡装甲师。事实上,新加坡并不排斥女兵进入所有兵种行列
可是,当我回顾新马分家,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华人和马来人的矛盾吗?不尽然。
事实上,新马分家涉及到了诸多国家层面的问题。
其实最最最紧要的问题仍然是政治和经济。
政治上,当时李光耀所要求的自治权极其之大,可以说是除了需要纳税之外,不需要对联邦政府负任何责任;
同时经济上,李光耀要求马来西亚开放它广大的市场,让新加坡可以坐收国际贸易的红利。可是问题就来了,那这样的话,马来西亚不就成了新加坡的嫁衣?可是事实上,马来西亚不但没有开放市场,还要求新加坡上缴天价税款。
除此之外,马来人至上的政策下,马来人是一等公民(住房优先、录取优先),而占据不低比例的华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就十分不满;
文化上,华人普遍不信教,只认同中国文化,而马来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这就在文化上出现了新马的断裂。
所以事实上,新马矛盾仍然是因为种族问题发酵的一个深远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的问题。所以后世有人说道:“不是马来西亚失去了新加坡,而是李光耀失去了马来西亚”。不可否认,李光耀看到了马来西亚对于新加坡的重要性,但是历史证明,新加坡是可以自己走出一条路的。

时至今日,新加坡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大国需要看到远的未来,而小国则需要看到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