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里这个焦黑躺平趴在地上的“躯体”,跟物理学和针灸穴位有啥关系

2021年09月11日   •   9405次阅读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向英国当代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特别委约的公共装置艺术《新加坡地平线》目前在美术馆五楼的黄廷方屋顶花园展出。公众可连同在馆内的另三件作品,回溯葛姆雷40年的创作生涯,探索人体与空间的关系。

公众的互动成为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公共艺术《新加坡地平线》的一部分。(国家美术馆提供)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入口处的铸铁雕塑《靠近V》。(国家美术馆提供)

一踏入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你会看到一个焦黑色的躯体趴在地板上,令人想到中国年轻一代近年蔚为流行的社会现场“躺平”,非常吸睛。这件铸铁雕塑《靠近V》其实出自英伦当代知名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71岁)之手。

《靠近V》作于1998年,葛姆雷的具象雕塑采取面部朝下的姿势,仿佛拥抱大地。展览策展人林沁怡讲解时说,这块实心铁是铸自艺术家的身体,这种材质与大地的熔融芯(molten core)相关,重量是人体质量的7.5倍。这令人反思人类在空间与时间相对的位置,因受重力影响,将我们连接到旋转的地球。

雕塑的姿态不是人类一贯的垂直前进,反而是静止的俯卧,传达了我们与周围建筑、大地的联系。这也可说是对母与子古典形象的当代诠释,因生态变化,地球母亲承受严重劳损。

雕塑《感》通过建筑中常用的混凝土,将人体作为一个建筑单位来思考。(国家美术馆提供)

上到三楼最高法院翼东南亚展厅外面,雕塑《感》(1991)通过建筑常用的材料——混凝土来思考人体作为一个建筑单位,立方体的尺寸代表一个蹲伏的身体姿势可以占据的最小尺度。立方块将人形以空无来呈现。葛姆雷以自己为模具的铸蜡置入混凝土内,熔化之后,留下了人形的空间的记忆。我们只看到碰触到混凝土块的两只手掌和一个头颅。这些痕迹显示了人类内在意识与外在环境的连续性。

悬挂在楼梯空间的雕塑装置《发酵》,将人体呈现为一个动态能量场。(国家美术馆提供) 位于同一层楼,悬挂在皇家楼梯空间的雕塑装置《发酵》(2007),是由不规则的几何多边形状不锈钢棒材构成。真人尺寸人形在移动中,在形成或消失中,似虚似实。其创作灵感受到泡沫结构的启发,也受量子物理学的影响,挑战传统雕塑的实体形式,将人体呈现为一个动态能量场,其悬架营造失重感。林沁怡建议公众也可用手机聚焦的视角来观赏这件雕塑。 邀观众互动完成作品

上到五楼的黄廷方屋顶花园展厅,才是重头戏所在——美术馆向葛姆雷特别委约的公共装置艺术《新加坡地平线》(2021)。葛姆雷的作品一直关注于探索人体与空间的关系,而来到约5米高的铝圈(航空业常用材料)矩阵《新加坡地平线》,人的实体消失了,公众互动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林沁怡说:“若公众没跨入交织的圆圈内走一走,作品等于未完成。公众可观察身体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随圈圈而调整。”

当代雕塑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一直探索于探索人体与空间的关系。(国家美术馆提供)

葛姆雷说:“《新加坡地平线》有一点舞蹈的成分,圆圈可以是呼啦圈;它邀你意识到更多的动物本能,感受它……沃尔特帕特说,所有艺术都不断渴望音乐的条件——所以它存在于你之外,但也存在于你的内部,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你。《新加坡地平线》没任何东西可以展示,也没任何东西可说。它是个邀请,让你通过它感受自己的生活。”

这是美术馆黄廷方屋顶花园展厅委约的第五个作品,也是第一个非亚洲生长的国际艺术家的个展。这也是美术馆第一次结合艺术家其他作品一同展出,通过四件作品回溯葛姆雷40年的创作生涯,如何受到佛教雕塑与哲理,简约主义与量子物理学的影响。不同作品占据美术馆各个空间,构成葛姆雷所说的建筑物的“针灸穴位”,以刺激公众对空间的反应。

葛姆雷曾获1994年特纳奖,1999年英国伦敦南岸视觉艺术奖,2007年伯恩哈德海利格雕塑奖,2012年大林奖和2014年大英帝国(OBE)骑士勋章等。其公共艺术蜚声国际,在世界各地重要美术馆举办个展,作品被永久收藏。

展览即日至2022年10月30日,在国家美术馆一、三和五楼举行。详情可上网:www.nationalgallery.sg/exhibition/antony-gormley了解。

记者:黄向京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币兑人民币汇率5.63!创14年新高!换汇千万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8550次阅读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这8个鲜为人知地方,禁止进入!
2025年05月06日   •   7011次阅读
对你的Singpass做这些事,换来的不是快钱,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6498次阅读
卫塞节遇上母亲节,新加坡一波活动来了
2025年05月06日   •   5643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人过关新方式!手机一扫,轻松通关去马来西亚!
2025年05月06日   •   4446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275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
新加坡留子们必看!在新加坡地铁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险挨罚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3249次阅读
24万富豪集体涌入新加坡!他们为何对狮城情有独钟?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阅读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调涨订阅费!新加坡人每月要在这7个流媒体平台花多少钱?🔎
2025年05月03日   •   290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