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步
隔离生活与隔离期检测
进酒店之前,每个人需要把身穿的防护服、面罩、口罩都脱掉摘掉,扔到专属垃圾桶里,工作小组给我们又分了新口罩,如此方才可以进入。
房间虽然年代久远,但胜在空间宽敞,孩子可以在房间里运动。打开窗户,四周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平湖街道办派驻的工作小组工作尽心负责,刚来第二天我不小心被开水烫到手指了,工作人员每天都来询问手的情况,教我怎样避免感染。

酒店可以快递,每天有四次送快递时间,最晚到7:30,基本可以覆蓋全日生活需求。唯一不足的是不能外卖,而酒店的隔离餐口味又十分一般,主食多,菜肉少。

孩子吃不惯隔离餐,工作小组就建议我们点餐,他们还交代了前台送餐时优先送。心理小组的专业心理老师每周都打来电话询问我和孩子的情况,和我们聊天,担心我们因为隔离而出现心理问题。
在和工作小组的沟通过程中,工作人员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尊重每一位入境人员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对于入境人员的个性化需求,他们也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力予以帮助,没有推诿搪塞,坦诚地面对每一个问题,这很容易在彼此之间产生互信。
我们在吃了一顿隔离餐之后,就点酒店的餐了。酒店的餐食虽然十分一般,但是服务却很好。尤其是餐厅来自湖北襄阳的徐经理,为了照顾小朋友的口味,特地安排厨房做了水饺、炖鸡肉、紫菜蛋花汤等等菜单上没有、而孩子又喜欢吃的食物,并且每餐都附送水果。当我说谢谢,他说:“我们都是中国人,彼此关照是应该的。”

这让我感受到国人的人情味,规定也许严格,但在规定之外有很多人在尽力传递著来自人性的温暖,这是最让我感动的部分。
在隔离酒店我们一共需要做三次核酸检测,每次都是鼻拭子+咽拭子一起,另外,因是从东南亚归国人员,还要做2次抽血查疟原体,入住第二天和离开那天做。一开始我很担心孩子做这么多次核酸检测,是否受得了?
后来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医疗小组每次由一位护士姐姐来给孩子做,她的技术太好了,感觉就是轻轻扫了一下便好。孩子刚入住时总数自己还剩几次核酸,后来干脆忘记了,而且很喜欢这位阿姨做。
抽血查疟原体是在手指上。第一天给我们抽血的是年轻护士。楼道光线昏暗,加上护士穿防护服不便,扎了两次才抽成功,而且很疼。 深圳有项很人性化的政策,即入境人员中12岁以下儿童是优待人群之一,所以在这个环节也可以申请老练的护士来给孩子做。
隔离生活的前几天,是大人和小孩适应新环境的时间,会有一些不适,几天后,将隔离生活规律化,适应之后,会发现,这种生活不啻为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毕竟生活的常态是变化,而非不变,引导孩子学习去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乃至于吃吃苦,都是一种历练。

两次在疫情期间回国,除了思亲甚切,不排除我也有想要锻炼自己和孩子的动机。危机和困难时刻是磨练一个人最好的机会,也是让一个人成长最好的时机。对大人如是,对孩子亦如是。
温馨提示
1) 提前多久去机场比较合适?
商务舱在最晚值机时间之前一个小时抵达机场就来得及。经济舱若想排在队伍前面,可能要在最晚值机之前最少三个小时。不过,虽然早去可以早选座位、或许也能早早抵达隔离酒店,但是在机场候机的时间也更多。
2) 在飞机上可以吃东西吗?
如果是早班飞机,早上早早就要起来去机场,可能没有时间用餐,在飞机上饿了,是可以吃点东西果腹的。目前飞机上都提供点心类食物,大人戴着口罩就能吃,小朋友若不方便,最好还是戴一个面罩吃。吃东西的速度尽量快,以垫垫肚子充饥为主。
3) 老人自己回去,填表之类的流程复杂吗?
填表类内容无非三大块:个人信息、行程信息、国内住址和紧急联系人信息,内容并不复杂。如果老人不习惯用手机,樟宜机场值机柜台旁侧有讲中文的工作人员,可以求助。国内海关也都有工作人员可以求助。填表以在线填写为主,中国入境时填写要用到手写,最好自带一只笔。
4) 有一些疑难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该向谁咨询呢?比如老人回去看病,陪同人员是否可以直接跟随去医院的问题。
所有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都可以致电国内入境城市疾控办来咨询,疾控办会根据入境人员的情况需求,给与解答和指导性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