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香港vs新加坡,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2022年11月05日   •   8379次阅读

作为背靠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许多中国内地的优才申请者也希望将香港作为移居海外的中转站,借此接触更多海外的工作机会。“香港如今经历‘人才荒’,房租水平也在下降,相对处在上升期的新加坡,此时正是去香港‘捡漏’的好机会。”文佳笑称,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地缘政治中,香港反而是个可攻可守、可进可退的地方。

对新加坡而言,越来越多人才、“热钱”涌入这个700多平方公里的小岛,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通胀继续高企,9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7.5%,核心食品通胀上升至6.9%,面粉和面条等主食价格创下历史新高,住房和公用事业成本9月份同比上涨6.2%。新加坡各地的房屋租金也在飞涨,特别是外籍租客较多的区域,租金平均上涨20%至40%。

太夸张了,涨了将近55%!”怡琳在新加坡东海岸租了一套三房公寓,今年8月租约到期后房东将租金从4200新加坡元(约合21150元人民币)直接涨到6500新加坡元(约合32732元人民币)。

这个公寓附近有风景宜人的东海岸公园,也因靠近中央商务区边界,是外籍人士居住的首选地之一。但是,急速上升的房租让怡琳对这里的好感大打折扣。五年前,怡琳一家因工作原因从香港搬到新加坡,如今他们开始考虑“逆流”回港。

新加坡即将开始针对富人的加税行动,也成为顶级人才考虑离开的因素之一。今年2月,新加坡政府在2022财政年预算案中宣布,从2024估税年开始,应缴个人所得税税率将上调。此外,房地产税、印花税和汽车附加注册费等“富人税”也将明显上调。

“未来香港和新加坡的个人薪俸税最高税差达7个百分点,足以覆蓋在香港多出来的生活成本。”怡琳盘算道,对年入100万美元(约合141万新加坡元)的金融业高收入群体来说,新加坡加税之后的个税将达到21万美元,而在香港只需要交税15万美元,两地税差约6万美元,足以在港租住与新加坡同档次的房屋。新加坡政府在2022财政年预算案中宣布,从2024估税年开始,应缴个人所得税税率将上调。应缴税收入从32万以上至50万新加坡元,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仍保持在当前的最高税率22%,不过,收入50万以上至100万新加坡元,边际税率将从目前的22%调高至23%,应缴税收入100万新加坡元以上,边际税率从22%调高至24%。相较而言,香港的个税税率更低,如以累进税率算,最高一档的税率仅有17%,而不扣减任何减税项目的标准税率为15%。

(图源:PIXABAY)

在新加坡生活七年、已经拿到新加坡永久性居民身份的方桐也在考虑搬到香港,“一个已入籍新加坡的朋友,疫情期间母亲病重,虽然尽力赶回国,但她尚在隔离检疫期间母亲就已经去世了”。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让漂在海外的华人更深刻地体会到兼顾父母养老的不易。在新加坡,父母养老和子女服兵役是两个“卡脖子”的事情。中国新移民的父母大多只能拿到长期探访签证(LTVP),有健康状况的老年人若无法购买当地医疗保险,一旦生病住院将面临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

“香港对华人群体来说,是相对折中的地方。”方桐和家人讨论良久后认为。香港既是开放、透明的国际化大都市,又与中国文化、历史有着更深的联结,适合华人长期生活定居。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化发展,在香港工作的家庭未来亦可将老人安顿在大湾区的内地城市,老人也可以继续生活中熟悉的环境,享受医疗保险。如果是独生子女,或兄弟姐妹均在海外,父母60岁以后亦可以投靠子女的理由,换取香港身份,享受香港的公立医疗等诸多福利。

(图源:PIXABAY)

香港虽然面积小,但这块弹丸之地有着无数迷人的风景。在大海之滨,有浅滩伟岸;群山叠岭间,有草坡茂林。周末可以徒步登山、划独木舟、出海潜水。随着近期M+视觉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多家文化设施相继开放,连李家超都笑称:“香港如今是文化艺术之都,有些人去其他地方觉得好闷,香港不会闷的,几点都有节目(有得玩)。”

英国人Dudley作为跨国公司的外派人员,今年初曾因为疫情政策离开居住多年的香港飞回伦敦,在英国待了半年后,“我觉得还要回到亚洲”;但这次他选择了新加坡,“因为那里是个很受欢迎的地方”。但在新加坡待了两个月后,Dudley有点忍受不了沉闷的生活,10月底再次回到香港,“兜了一圈,还是觉得香港很舒适”。

关于港星两地人才竞争的讨论不绝于耳,量化基金Two Sigma亚太执行长林国沣在接受财新采访时称,香港和新加坡的竞争不能用“零和游戏”来看。从整个亚洲区域来看,东京和上海主要面向其国内市场;新加坡凭借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稳定的政策,背靠东南亚市场,可发挥区域中心的作用;香港则是中国企业往外走的平台,也是全球通向中国的桥梁。

(图源:PIXABAY)

至于当前香港面临的人才外流困境,林国沣认为,过去几十年,香港也曾出现过几次“移民潮”,但人们最终还需要考虑工作机会和生活舒适度。现在各个地区都处于从新冠疫情复苏的阶段,新加坡可能比香港快了三个月到半年,但随着香港进一步开放,这种差异会逐渐缩小。

李家超近期坦言,三年前香港未曾忧虑过人才问题,而疫情防控带来的活动空间缩小,令香港在争取人才方面一度落后,但随着未来香港逐步开放,经济活动恢复,人才也会重回香港的。

如何留住人

“几年前出差到新加坡时,完全没有想过搬到这里。”香港居民马克(化名)就职于一家法国投行位于香港的亚太区总部,今年初该银行与新加坡政府达成协议,指定新加坡办公室为其亚太区总部的后备地点。考虑到工作机遇及孩子因疫情许久未返校,马克一家最终决定搬到新加坡。

(图源:PIXABAY)

对港星来说,比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要长久地留住人才,这不仅仅是降低签证门槛就能实现的。洪雯认为,人才的流动优先考虑的是工作机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当前香港产业结构并不合理,金融产业一枝独秀,而其他传统支柱产业对GDP的贡献明显萎缩,人力资源存在明显的错配。政府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金融业在香港GDP的占比从2010年的16.4%升至23.3%,而贸易、物流、旅游均有明显下降,旅游业的GDP占比从2010年的4.3%骤降至2020年的0.4%,贸易、物流2020年的就业人数亦同比下降4.9%和0.7%。

不过,对正在谋求发展新产业的香港而言,创新科技发展正亟须大量优质人才。以生物医药行业为例,香港特区将生物科技列为创新科技领域的四大优先发展范畴之一,但发展迟缓。相较而言,新加坡在生物科技、先进位造等领域已经提前布局;2021年,制造业贡献了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中的22%。新加坡政府亦早早设立目标吸引全球最顶尖制造商来新加坡设厂,成果显著。

2022年以来,中国疫苗企业科兴生物、医药外包(CXO)行业龙头企业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等多家公司宣布在新加坡建设新基地;美国mRNA疫苗生产商莫德纳(Moderna)也宣布在新加坡设子公司,作为进军亚洲的首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加坡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制造和研发重点地区,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更能形成聚合效应。

10月18日,新加坡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宣布,政府将推出针对先进位造业与贸易产业集群下属的五个行业的更新版产业转型计划,包括电子行业、精密工程行业、能源和化工行业、航空航天行业和物流行业。根据这五份转型计划,新加坡政府将采取新的策略,为实现从2020年到2030年将该国制造业产值提升50%的总体目标铺平道路。

为改善产业结构,香港同样选择以创新科技为重点,实现香港“再工业化”。在《施政报告》中,港府提出在今年内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在完善创科生态圈和实现再工业化、壮大人才库、建设智慧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四个方面制定政策,就四大发展方向制定重点政策。

(香港九龙城夜景)

《施政报告》提出设立100亿港元的“产学研1+计划”,2023年起将以配对形式资助最少100支有潜质成为初创企业的大学研发团队,激励产学研协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发展。同时,政府会连同由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带队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配合50亿港元的“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提供的土地,吸引来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以及先进位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

李家超表示,希望未来五年能吸引不少于100家具潜力或代表性的创科企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当中包括至少20家龙头创科企业,以期为香港带来过百亿元投资及创造以千计的本地就业职位。

但是,香港、新加坡这类城市,市场容量小、创业生态不够活跃,要实现产业多元化并不容易。一名曾在辉瑞、默克等多家国际药企担任区域负责人的人士向财新表示,从美国回流新加坡三年后,他选择回到上海加入创新药公司。他坦率地表示,新加坡的生物科技缺乏深度和广度,整个氛围并不适合科研,其定位更像“服务性的中转站”,相较而言,上海整个生态更加活跃,从事医药、研发的人才非常多。

“香港有同样的问题。”上述人士指出,在以金融、房地产为导向的城市,人才更集中在律师、会计这样“赚钱”的行业,生活更加光鲜,很难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他举例称,不论是辉瑞还是默克,它们的研发单位通常不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而是波士顿这样的中等城市,甚至城市之外车程一两小时的地方。

“星港钱潮”是中国领先的专业媒体财新为新加坡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和商业报道推出的重磅栏目,想要获知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文末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分析内容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不作为任何人或机构的投资建议

*本文为财新网“星港钱潮”栏目特供新加坡眼。

上一页
2/2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5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576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