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大作战”,中国vs新加坡哪个略胜一筹?
不限地域,不分国籍,各国家长对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讨论永远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对学习方法的争论和差异性探究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彼此在地域,文化以及生活都有很多关联和相通之处的中国和新加坡来说,两国的父母都有类似“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和“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十分相似的教育思维,而这时刻提醒着他们要不断去关注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好为孩子的未来做长远考虑。
尽管中国和新加坡在学习方法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但两国在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上均存在一些不同。
中国 vs 新加坡
China vs Singapore
国内学校爱的“早读”, 新加坡更喜欢“show and talk”
国内中小学很重视早读,学校会要求孩子大声朗读学过的单词或知识点,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这其中反射出的是“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教育理念,利用清晨时间早读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因此早读被认为有助于塑造孩子的性格和习惯。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教育系统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几乎很少要求学生照本宣科朗读,而是强调"show and talk"。这意味着孩子不仅要理解文本,还要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这些文本的理解和见解。

与此同时孩子会被鼓励展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分享个人观点,并与同学一起讨论。这种方法旨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技能。
通过这种方法,有助于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表达观点和与他人协作。这些技能在解决问题、创新和适应如今不断变化的社会中非常有价值。
国内学校爱的“抄写”, 新加坡更鼓励“独立思考”
听写也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环节。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对学生的写作和拼写能力同样高度重视。无论是在华文还是英文科目中,每周的听写都是常见的教育活动。
和大部分中国学生一样,新加坡的学生也会通过刷题来提高他们的成绩。刷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磨练他们的考试技巧。

然而,与中国的学生不同,新加坡的学生很少抄写作业,更加强调深度理解和实际应用,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或抄写。这意味着学生更多地被鼓励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此外,新加坡的学生通常也不会面临大量的计算练习,因为五年级以上的学生,在做作业和考试中是允许使用计算器的,所以新加坡学生的计算能力没有国内孩子扎实。
但新加坡的教育认为,机器能替代的技能,并不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去练习,反而更注重学生的解题思路,强调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解题思路的步骤分,比起计算是否正确,显然占据的分数比例更大。
通常老师会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计算技巧,并聚焦于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技能。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进行重复性的练习。
国内学校爱的“预习”, 新加坡更强调“自主学习”
不可忽视的学习方法当然还有预习。
课前预习往往被认为是好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中国教育体系强调的重要环节。

在中国,学生会提前预习即将学习的知识点,阅读教材、笔记或相关材料,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这种预习的做法旨在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而新加坡与中国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华文以外的科目中,学校通常没有统一的课本,或者不同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
老师不会强调学生必须提前预习特定的课本内容。这种情况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鼓励学生在不同资源下自主学习,以及适应不同的学习节奏和需求。

华文科目中通常会有统一的课本供学生使用,但老师也不一定会强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因为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更侧重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互动,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总的来说,中国教育更注重考试成绩,可能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而新加坡强调全面发展,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课外活动和团队合作。
此外,新加坡也注重教育技术的应用,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工具来增强学习效果。

教育方法因教育目标和文化价值观而异。
全球化时代,教育者可以从各国经验中学习,创造更适应未来社会的教育方法,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家长和孩子可以通过了解不同教育体系的不断演变,更好的适应未来变幻莫测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发展他们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