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亿6000万美元!
你知道我们每年在泡泡茶上花费多少钱吗?
调查发现,东南亚消费者每年花费36亿6000万美元在泡泡茶等新式茶水饮料上。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规模最大的泡泡茶市场,总值估计达16亿美元;泰国以7亿4900美元,排名第二。
另外,调查报告也指出,中国去年的泡泡茶市场总值突破200亿美元。在市场接近饱和的情况下,中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开始进军东南亚市场,希望同当地和台湾的品牌分一杯羹。

新加坡也是东南亚泡泡茶市场的聚集地,基本每个地铁站和商场都会有超过1-2家的饮料店。
不过,新加坡近几年都在尝试给本地的含糖饮料分等级,也是唯一一个连现调饮料也要分糖类等级的国家。
从12月30日起,本地指定场所售卖的所有鲜榨果汁、泡泡茶和现泡饮料都必须根据饮料的糖分及饱和脂肪含量,贴上营养等级标签。商家也必须在菜单上列出果冻、珍珠等饮料配料的含糖量。
营养等级标签计划和相关的广告禁令将从今年底开始,扩大到售卖现泡现榨饮料的餐饮店、伙食承包商、网络商店、以及非零售地点,如:酒店、工作场所、学校、医疗机构和托儿所。
饮料等级
根据条例,在这些场所售卖的现泡现榨饮料必须按所含有的糖分和饱和脂肪,分成A、B、C或D等级。商家必须在菜单上注明哪些饮料被列入C或D等级。至于A或B营养等级的饮料,当局不会强制商家列明。
商家也必须在菜单上,注明珍珠、果冻、冰淇淋、发泡鲜奶油等饮料配料的含糖量。
另外,商家不得为被列入D营养等级的现泡现榨饮料打广告。
卫生部说,新条例生效后,没有标示营养等级标签的商家将被视为违例,一旦罪成,可被罚款多达1000元,重犯者的罚款额加倍。

而根据卫生部所提供的例子,无糖咖啡乌将列为B级,有8%糖分的伯爵奶茶、珍珠奶茶则是C级。至于拥有11%糖分的黑糖泡泡茶和百香果绿茶,则是列为最不健康的D级。
到了今年底,售卖现泡现榨饮料的泡泡茶店和咖啡店等餐饮场所,须为饮料注明营养等级标签。受访泡泡茶业者计划调整成分,以让更多饮料达到较健康标准。福州咖啡酒餐商公会则表示咖啡头手冲泡茶水的手法不同,在执行上将面对很大的挑战。
全岛有50多家分行的这个泡泡茶品牌,目前有至少一半的饮料已符合较健康标准。
除了泡泡茶店,咖啡店的饮料档口接下来也得注明营养等级标签。不过小商家如小贩中心的咖啡档口初期可豁免。
但这项措施实施起来真的是不容易,挑战是非常的大,现场现制咖啡和奶茶,没有一个机器可以设置糖分的量,每一个头手的手法的轻重都不一样。
业者也希望,政府能在实施营养等级标签前的一个月,让咖啡店业者先试行,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落实新举措。

新加坡对含糖饮料的分级是根据其糖分含量来进行的。以下是新加坡对含糖饮料的分级标准:
无糖饮料:不含任何添加糖分的饮料。
低糖饮料:每100毫升饮料中的糖分含量低于2.5克。
中等糖分饮料:每100毫升饮料中的糖分含量介于2.5克至5克之间。
高糖饮料:每100毫升饮料中的糖分含量高于5克。
新加坡的政府机构、卫生部门和食品监管部门在努力减少人们对高糖饮料的消费,以应对肥胖和相关健康问题的增加。通过对含糖饮料进行分级,消费者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其糖分含量,并作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新加坡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征收糖分税和实施健康促进计划,以减少人们对高糖饮料的消费和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2019年4月起,新加坡对含糖饮料征收了糖分税,该税是根据饮料中的糖分含量来计算的。税收目的是提高高糖饮料的价格,以减少其消费。税收的具体金额根据糖分含量而定,高糖饮料征收的税额较高。
新加坡政府通过多项健康促进计划来教育和鼓励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计划包括宣传活动、教育项目、健康食品倡议和体育运动活动等。通过提供健康知识和资源,政府鼓励人们选择更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新加坡采用了营养标签和健康警示标签的制度,要求食品和饮料包装上标示其营养成分和糖分含量。这有助于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品和饮料的糖分含量,并做出明智的选择。
政府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学校、社区和媒体等,提供有关食、营养和健康的信息。这旨在提高公众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并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

新加坡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应对不断增加的肥胖和慢性疾病问题,以及促进公众健康和减轻医疗负担。
高糖饮料的过度消费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通过征收糖分税和实施健康促进计划,新加坡政府希望减少人们对高糖饮料的消费,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率。
通过标签警示、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政府希望提高公众对食品和饮料的营养成分的认识,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高糖饮料对健康的影响。这有助于引发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促使他们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慢性疾病的治疗和管理通常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通过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政府可以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确保医疗资源更好地用于应对其他医疗需求。
公众健康的提升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福祉至关重要。通过减少慢性疾病的负担,人们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真的有用吗?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并非单一解决方案,而是综合的健康促进策略的一部分。其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公众意识、个体选择、食品产业响应和政府监管等。此外,评估这些措施的效果需要时间和长期观察。
因此,虽然无法简单地断定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但它们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健康促进策略,在塑造健康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和减少慢性疾病负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评估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