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
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表示,新加坡政府在食品卫生方面的要求相当严格,通过制定食品安全计划,实现了食品来源的多元化以及本地食品生产的优化。
为确保食品安全,新加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明确的法规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进口和批发等环节,实施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认证制度。
2006年开始,新加坡几乎所有食品的安全标准都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直接对标。说白了,从源头保证安全。新加坡也是东南亚地区第一个采用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系统认证体系的国家。
像肉类,蛋类及其产品只能从符合新加坡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的经批准的国家/地区的认可来源进口,都要按照以下流程登记,才能售卖。

立法方面,新加坡有《环境公共卫生法令》、《环境公共卫生(食物卫生)条例》、《食品安全法规》等一系列法令以及配套制度,条文内容详尽且具体,少有疏漏和矛盾之处,几乎面面俱到,涵盖了食品安全的方方面面。
随便举几个例子感受一下:不准赤手处理食物;食物存放保持合适的温度;熟食必须放在生鲜食品上面;不能使用破损的餐具;食物处理场所必须清洁;对于冰箱食物存放的时间和位置等等都有规定……
此外,新加坡法律规定,开餐厅或者从事餐饮业的人都必须就读食物卫生课程并考取食物卫生证书。而且每三年就要重新上一次课程,不断的更新和复习卫生知识。

可以说,不论对于监管人员还是餐饮从业者,新加坡食品安全相关的周密详尽的法规条文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严监察
新加坡以严肃严格的执法举措,确保每一项法规落到实处。如果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存在隐患的整批食品都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过去,新加坡的食品安全是由农粮兽医局,以及国家环境局和卫生科学局共同监管食品安全相关的工作。
新加坡90%食品要靠进口,为减少不合格食品流入,农粮兽医局专门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检验检疫程序。
第一步是检查生产食品的农场或加工厂,确保生产地符合新加坡安全标准。极多情况下,进口食品还未装船,农粮兽医局便已开启检疫与审核工作,确保食品生产条件符合新加坡的安全标准。
每周一至周六,从凌晨五点起,农粮兽医局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对进口检疫站禽类的健康情况,及货车的所有货物许可证做严格的检查,甚至冰柜的破损情况也要记录到细致甚微。

第二步是资料审查。农粮兽医局规定所有食品进口商必须在该局注册,同时递交尽可能多的进口食品相关资料,包括食品来源地的证明和化验报告,以证明其安全性。
第三步是在关卡检查进口食品,或者在实验室抽样化验。
除了进口食品,新加坡特色食品由本地企业生产加工,具体包括肉类、鱼类和蛋类产品加工企业、冷藏仓库、屠宰场以及各类小作坊。为确保本国生产食品的质量安全,政府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监管。
一方面,农粮兽医局对国内所有食品企业实施分级管理,确保食品制造商遵守良好行为规范从而生产清洁安全的食品。食品企业的执照到期之前,农粮兽医局都对食品企业进行分级,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将这些企业分为优秀(A)、良好(B)、中等(C)、较差(D)四个等级。

其中,等级达到A级的企业将获得食品安全优秀奖。等级为C或D的企业将受到更多的监管和检查。
检查分为定期检查、预定检查和突击检查,检查范围包括企业和工人的清洁和卫生情况、相关文件以及在之前检查中发现缺陷的整改情况。
另一方面,新加坡还十分重视食品检验的基础设施建设。

早在2004年,新加坡就耗资2000多万美元建设了一座面积近万平方米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中心,除了负责确保新加坡本地食品安全,还可以为邻近国家检测食品。
该中心拥有包括转基因食品检测在内的8个先进实验室,有能力处理禽流感病毒和炭疽菌等危险病原体,每年可对约六万个食品样本进行近百万次检验,被誉为全球最先进的食品检验中心之一。
新加坡政府每年在食品检验检疫上投入的资金均超过10亿新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充分反映出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2019年4月,新加坡政府宣布成立一个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新加坡食品局(SFA)。它将整合目前由新加坡农粮食品兽医局(AVA)、国家环境局(NEA)和卫生科学局(HSA)所管理的与食品有关的职能。

也就是说,以后,SFA将负责整个新加坡的食品安全监管:本地6万多个食品制造商、中央厨房、餐饮供应和餐馆等餐饮食品业者,以及食品安全及风险测试。
这一决定无疑会加强政府对食品相关方面的监管,使坡岛人民的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狠惩罚
由于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等原因,新加坡每年要召回和销毁数千吨进口食品。
2013年6月,农粮兽医局发现从马来西亚、泰国及印度尼西亚进口的9批海鲜产品含有致癌化学物质甲醛后,立即将其销毁,并对有关进口商处以罚款和刑事处罚。
2016年,来自中国台湾的奶茶“纯萃喝”因含有茶氨酸而被新加坡要求下架。茶氨酸在美国和中国都属于合法添加剂,但在新加坡却不属于批准添加范围内。直到配方修改后,才得以重新上架。

对违反食品安全的企业,新加坡政府会视其违规情况处以高额罚款、警告或是其他刑罚。
在新加坡,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光是非法进口食品罪成立,就将面对两年监禁或罚款最高5万新元。
所以说,汉堡王这个事儿,要是在新加坡,妥妥地就是违法!根据相关法令,不准赤手处理食物这一项,它就没有遵守!
“堡”里不一?新加坡可容不得你!
综合来看,新加坡对于食品安全的高标准、严监察以及狠惩罚就是它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强底气。
但即便如此,新加坡仍然会出现食品不合格的案例。这是因为不能对每一食品/餐厅都逐个进行检查,因而难免会有漏网之鱼。
所幸,一旦发现问题,新加坡都会立马采取紧急措施召回问题食品,亡羊补牢。


但无论如何,瑕不掩瑜,新加坡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依然值得结合具体情况借鉴与学习。
对那些无良餐饮商家的受害者而言。在被新冠疫情困扰数月之后,还得时刻提防食物中毒,没有人想这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问题本应是最基本不过的保障,却屡屡爆雷,让人不得不心存警惕。
希望不只在新加坡,在中国,在全球,食品安全问题都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希望总有一天,人人都能安心地吃饭。
资料来源:
1. 央视财经: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鸡腿排保质期随意改
2. 8视界:牛车水小龙坎火锅店 垃圾倒入水道执照吊销两周
3. 新浪时尚:老油反复用、餐具拖把一起洗!小龙坎老火锅:全国核查
4. 经济观察报:小龙坎一门店两年制售2吨地沟油 回应称系加盟店
5. 熠杰:汉堡王的过期面包,即墨的敌敌畏,小龙坎的地沟油
6. 邦海外:2019全球食品安全榜出炉:新加坡食品安全排名蝉联全球第一!
7. 孙娟娟:域外丨新加坡食品安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8. 谦达四海: 为什么新加坡食品安全排名可以蝉联全球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