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央视的315晚会是一年一度的“打假”战场。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也是中国消费者最信赖的守护消费品质的舆论阵地。
印象中的315,可能都是这样的: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315晚会不仅改为线上进行,而且还改了日期。说好的315,改在了716进行。
不过,形式可以变,日期可以改,315的影响却依然强大。
7月16日当天中午,#小龙坎一门店两年制售2吨地沟油#冲上了微博热搜榜,算是为315晚会揭开了序幕。

晚会正式开幕后,餐饮连锁明星企业汉堡王被直播点名,曝光视频中工人逃避食物制作标准,在制作中偷工减料,甚至通过修改标签的方式“延长”食物保质期。
#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
随即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截至本文发稿前已有7.2亿阅读及8.3万讨论。

汉堡王,成为了本次315的最大爆点。
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之后,食品安全问题就成了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尽管国家已经大力整改,却依然频频爆雷。

消息一出,在新加坡的华人也坐不住了。
新加坡也有汉堡王和小龙坎啊!还不止一家!咱们还能安心地去吃吗?
01. 小龙坎迈不过的“坎儿”
小龙坎是创立于2014年7月的火锅品牌,在短短三年迅速将门店开到了中国300多座城市,在业内被称为“成都火锅黑马”。
截止2018年5月,小龙坎在全中国已布局近600家门店;直营店12家,都在成都。此外,有三家海外直营店,分别位于新加坡、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墨尔本。

火锅界的“网红”——小龙坎有这样一句响亮的标语:"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小龙坎",这大抵是小龙坎用得最好的营销口号之一了。
然而小龙坎在新加坡还真遇上了“过不去的坎”——食品安全问题。
2018年年初,小龙坎正式进入新加坡市场,在牛车水的第一家分店甫一开业,就在坡岛掀起了一波火锅狂潮。
随后的7月份,小龙坎又在Bugis开了第二家分店,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11月26日,小龙坎在牛车水的店面,因非法在店外售卖食品,并将垃圾倒入水道等,遭新加坡环境局吊销执照两星期,并罚款900新币。

环境局发布通知指出,位于牛车水史密斯街20号的小龙坎老火锅店面过去12个月内累计扣了12分,其中两次是因为在店面外售卖食物,还有一次则是因为将污物或垃圾丢入水道。
这个消息大大震撼了坡岛的食客们。
“在店外售卖食物?小龙坎一个火锅店能在店外卖什么?还有垃圾倒入下水道,下水道口那么小能倒厨余垃圾?”
对此,小龙坎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出回应:新加坡环境局规定,如果餐厅在12个月内累计扣了12分,就需要暂停营业。
而小龙坎被罚12分暂停营业,主要是因为两次违规在后门备菜,和水油分离器漏油。
环境局把“后门备菜”划归在了“在店面外售卖食物”分类中,把漏油划归在了“将污物或垃圾丢入水道”中,并依据相关条例对小龙坎实施了处罚。

其实早在小龙坎的新加坡分店被处罚之前,国内的小龙坎就有多家分店爆出了视频安全问题。
2018年5月28日下午,梨视频一条“直击小龙坎老火锅后厨:‘老油’反复使用,餐具拖把一起洗”的视频把这家网红火锅店的食品安全问题公之于众。

视频显示,在小龙坎吉林长春欧亚店,一名员工将客人吃剩的锅拿回后厨后,直接将锅底油沥在一个大桶子里,称“重新炼一下”就可以再次上桌,甚至回收菜品重新上桌;在哈尔滨会展店、江西南昌店还存在“餐具没时间消毒、与拖把共用一个盆”等安全隐患问题……
两年前的这一事件,小龙坎给出的回应是:“此剪辑视频中提及的长春欧亚店、哈尔滨会展店、江西南昌店将立即停业自查,并邀请政府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然而今年,小龙坎又卡在了食品安全问题上。对此,小龙坎给出的新回应是:餐饮品牌加盟管理道阻且长。

对此,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法院一审认为,苏某涛等5人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到2年4个月不等,并处罚金2万元到17万元。
其中,火锅店法定代表人、老板苏某涛被判有期徒刑2年4个月,处罚金17万元。

罔顾食品安全、在人们吃进嘴里的食物里“做文章”的人受到了惩罚,自然是大快人心。
然而在中国,即便爆出了如此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多餐饮企业也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
相较于国内的媒体曝光、舆论监管、主动排查,新加坡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可没那么“心慈手软”。因为对餐饮业来说,食品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一道坎。
新加坡的食品安全监管这道“坎儿”,小龙坎可别想轻松迈过。
02.“堡”里不一的汉堡王
相对于小龙坎,汉堡王的名声在新加坡要好得多,几乎没有什么食品安全方面的负面消息。

疫情在新加坡爆发之后,2月,新加坡汉堡王通过其位于肯特岗的分店向国立大学医院的医务人员免费赠送汉堡。
汉堡王新加坡公司市场总监Irene Tay在一份致市场的声明中说,鉴于COVID-19形势下的严峻考验,汉堡王新加坡公司希望借此一事感谢医护人员,并提高抗疫士气。
就在大家纷纷为汉堡王的行为点赞之时,4月,汉堡王宣布破产。 热爱汉堡王的坡岛食客心碎一地,好在汉堡王在新加坡的门店并不会就此关闭。

315晚会曝光的视频显示,汉堡王存在偷工减料、使用过期面包、违规换标签等现象,甚至总部也是知道这些现象的存在并始终放任自流的。 尽管让人恨得牙根痒痒,但据相关人士分析,汉堡王的以上行为并不构成违法。 是的,你没看错,汉堡王的行为并不违法!
汉堡王的食物并没有发霉,只是稍稍过期。请注意区别,稍稍过期的食物只是口感不好,脱离了最佳食用时间,吃完最多拉肚子,不存在食物中毒的可能性,而吃了发霉食物是要住院的。
汉堡王打了一个漂亮的擦边球,让法律难以制裁它,顾客也只能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说汉堡王的食物质量不好,不新鲜——但也就是不新鲜,而已。
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商家的食物必须新鲜,做到了是加分项,可以俘获消费者的心;做不到也没人苛责你,大不了以后不吃了,这就是汉堡王总部知道情况也敢于放任的底气。
被曝光之后,汉堡王发了一份不痛不痒的声明,表示会配合调查,接受监督。

讽刺的是,汉堡王一直宣称“味道为王、食物新鲜”“现点现做、料多味足”“每一个皇堡都符合汉堡王的皇冠标准”。
事实,却与他们的宣传背道而驰。

但是汉堡王恐怕忽略了一件事,尽管法律无法制裁,但是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长期的“堡”里不一,只会不断消磨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汉堡王新加坡至今无负面消息流出,到底是新加坡的汉堡王“洁身自好”,还是只是还没有相关曝光而已?
看到汉堡王在中国的表现,这一点很难不让人产生怀疑。
如果事情发生在新加坡,汉堡王又会受到怎样的处理呢?
03.食品安全世界第一的底气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排行》于2018年10月首度推出。榜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数据综合评估,是世界上首个综合了可负担性(Affordability)、可得性(Availability)和质量与安全(Quality and Safety)三大维度,来观察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用以评估人们是否能够获得负担得起的优质食品,以满足营养需求,以及现有的食物,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安全和营养。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9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排行》,新加坡荣登榜首,总分为87.4。

这已不是新加坡第一次在食品安全领域登上冠军的宝座。2018年,新加坡食品安全就以各项指标将近满分的成绩,惊艳了全球。
新加坡的食品90%是靠进口,但却做到了99%安全保障。可以说,对于食品安全这一项,新加坡有着十足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