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央視的315晚會是一年一度的「打假」戰場。可以說,它已經成為一個符號,也是中國消費者最信賴的守護消費品質的輿論陣地。
印象中的315,可能都是這樣的: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315晚會不僅改為線上進行,而且還改了日期。說好的315,改在了716進行。
不過,形式可以變,日期可以改,315的影響卻依然強大。
7月16日當天中午,#小龍坎一門店兩年制售2噸地溝油#衝上了微博熱搜榜,算是為315晚會揭開了序幕。

晚會正式開幕後,餐飲連鎖明星企業漢堡王被直播點名,曝光視頻中工人逃避食物製作標準,在製作中偷工減料,甚至通過修改標籤的方式「延長」食物保質期。
#漢堡王用過期麵包做漢堡#
隨即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名,截至本文發稿前已有7.2億閱讀及8.3萬討論。

漢堡王,成為了本次315的最大爆點。
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之後,食品安全問題就成了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儘管國家已經大力整改,卻依然頻頻爆雷。

消息一出,在新加坡的華人也坐不住了。
新加坡也有漢堡王和小龍坎啊!還不止一家!咱們還能安心地去吃嗎?
01. 小龍坎邁不過的「坎兒」
小龍坎是創立於2014年7月的火鍋品牌,在短短三年迅速將門店開到了中國300多座城市,在業內被稱為「成都火鍋黑馬」。
截止2018年5月,小龍坎在全中國已布局近600家門店;直營店12家,都在成都。此外,有三家海外直營店,分別位於新加坡、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墨爾本。

火鍋界的「網紅」——小龍坎有這樣一句響亮的標語:"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小龍坎",這大抵是小龍坎用得最好的營銷口號之一了。
然而小龍坎在新加坡還真遇上了「過不去的坎」——食品安全問題。
2018年年初,小龍坎正式進入新加坡市場,在牛車水的第一家分店甫一開業,就在坡島掀起了一波火鍋狂潮。
隨後的7月份,小龍坎又在Bugis開了第二家分店,風頭一時無兩。

然而好景不長,2018年11月26日,小龍坎在牛車水的店面,因非法在店外售賣食品,並將垃圾倒入水道等,遭新加坡環境局吊銷執照兩星期,並罰款900新幣。

環境局發布通知指出,位於牛車水史密斯街20號的小龍坎老火鍋店面過去12個月內累計扣了12分,其中兩次是因為在店面外售賣食物,還有一次則是因為將污物或垃圾丟入水道。
這個消息大大震撼了坡島的食客們。
「在店外售賣食物?小龍坎一個火鍋店能在店外賣什麼?還有垃圾倒入下水道,下水道口那麼小能倒廚餘垃圾?」
對此,小龍坎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做出回應:新加坡環境局規定,如果餐廳在12個月內累計扣了12分,就需要暫停營業。
而小龍坎被罰12分暫停營業,主要是因為兩次違規在後門備菜,和水油分離器漏油。
環境局把「後門備菜」劃歸在了「在店面外售賣食物」分類中,把漏油劃歸在了「將污物或垃圾丟入水道」中,並依據相關條例對小龍坎實施了處罰。

其實早在小龍坎的新加坡分店被處罰之前,國內的小龍坎就有多家分店爆出了視頻安全問題。
2018年5月28日下午,梨視頻一條「直擊小龍坎老火鍋後廚:『老油』反覆使用,餐具拖把一起洗」的視頻把這家網紅火鍋店的食品安全問題公之於眾。

視頻顯示,在小龍坎吉林長春歐亞店,一名員工將客人吃剩的鍋拿回後廚後,直接將鍋底油瀝在一個大桶子裡,稱「重新煉一下」就可以再次上桌,甚至回收菜品重新上桌;在哈爾濱會展店、江西南昌店還存在「餐具沒時間消毒、與拖把共用一個盆」等安全隱患問題……
兩年前的這一事件,小龍坎給出的回應是:「此剪輯視頻中提及的長春歐亞店、哈爾濱會展店、江西南昌店將立即停業自查,並邀請政府主管部門監督檢查」。

然而今年,小龍坎又卡在了食品安全問題上。對此,小龍坎給出的新回應是:餐飲品牌加盟管理道阻且長。

對此,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法院一審認為,蘇某濤等5人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到2年4個月不等,並處罰金2萬元到17萬元。
其中,火鍋店法定代表人、老闆蘇某濤被判有期徒刑2年4個月,處罰金17萬元。

罔顧食品安全、在人們吃進嘴裡的食物里「做文章」的人受到了懲罰,自然是大快人心。
然而在中國,即便爆出了如此多的食品安全問題,很多餐飲企業也並沒有受到什麼實質性的懲罰。
相較於國內的媒體曝光、輿論監管、主動排查,新加坡對待食品安全問題可沒那麼「心慈手軟」。因為對餐飲業來說,食品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一道坎。
新加坡的食品安全監管這道「坎兒」,小龍坎可別想輕鬆邁過。
02.「堡」里不一的漢堡王
相對於小龍坎,漢堡王的名聲在新加坡要好得多,幾乎沒有什麼食品安全方面的負面消息。

疫情在新加坡爆發之後,2月,新加坡漢堡王通過其位於肯特崗的分店向國立大學醫院的醫務人員免費贈送漢堡。
漢堡王新加坡公司市場總監Irene Tay在一份致市場的聲明中說,鑒於COVID-19形勢下的嚴峻考驗,漢堡王新加坡公司希望藉此一事感謝醫護人員,並提高抗疫士氣。
就在大家紛紛為漢堡王的行為點贊之時,4月,漢堡王宣布破產。 熱愛漢堡王的坡島食客心碎一地,好在漢堡王在新加坡的門店並不會就此關閉。

315晚會曝光的視頻顯示,漢堡王存在偷工減料、使用過期麵包、違規換標籤等現象,甚至總部也是知道這些現象的存在並始終放任自流的。 儘管讓人恨得牙根痒痒,但據相關人士分析,漢堡王的以上行為並不構成違法。 是的,你沒看錯,漢堡王的行為並不違法!
漢堡王的食物並沒有發霉,只是稍稍過期。請注意區別,稍稍過期的食物只是口感不好,脫離了最佳食用時間,吃完最多拉肚子,不存在食物中毒的可能性,而吃了發霉食物是要住院的。
漢堡王打了一個漂亮的擦邊球,讓法律難以制裁它,顧客也只能向消費者協會投訴,說漢堡王的食物質量不好,不新鮮——但也就是不新鮮,而已。
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商家的食物必須新鮮,做到了是加分項,可以俘獲消費者的心;做不到也沒人苛責你,大不了以後不吃了,這就是漢堡王總部知道情況也敢於放任的底氣。
被曝光之後,漢堡王發了一份不痛不癢的聲明,表示會配合調查,接受監督。

諷刺的是,漢堡王一直宣稱「味道為王、食物新鮮」「現點現做、料多味足」「每一個皇堡都符合漢堡王的皇冠標準」。
事實,卻與他們的宣傳背道而馳。

但是漢堡王恐怕忽略了一件事,儘管法律無法制裁,但是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長期的「堡」里不一,只會不斷消磨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漢堡王新加坡至今無負面消息流出,到底是新加坡的漢堡王「潔身自好」,還是只是還沒有相關曝光而已?
看到漢堡王在中國的表現,這一點很難不讓人產生懷疑。
如果事情發生在新加坡,漢堡王又會受到怎樣的處理呢?
03.食品安全世界第一的底氣
《全球食品安全指數排行》於2018年10月首度推出。榜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的官方數據綜合評估,是世界上首個綜合了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可得性(Availability)和質量與安全(Quality and Safety)三大維度,來觀察食品安全問題的調研。用以評估人們是否能夠獲得負擔得起的優質食品,以滿足營養需求,以及現有的食物,在多大程度上保證安全和營養。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2019全球食品安全指數排行》,新加坡榮登榜首,總分為87.4。

這已不是新加坡第一次在食品安全領域登上冠軍的寶座。2018年,新加坡食品安全就以各項指標將近滿分的成績,驚艷了全球。
新加坡的食品90%是靠進口,但卻做到了99%安全保障。可以說,對於食品安全這一項,新加坡有著十足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