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望傅
沈望傅,是新加坡的一则传奇,其名下“创新科技”开发的声霸卡,令他扬名世界,并赢得“声卡之父”的美誉。他也曾因为iPod的专利问题,起诉苹果,和乔布斯谈判,最终获得1亿美元的赔偿。这些都过去了。
在媒体专访中,沈望傅一再说“失败是家常便饭”,“我伤得最重在MP3”。如今高科技公司更新换代频繁,五年、十年就会倒闭一大拨,你方唱罢我登场。他能坚持到今天,说明他的公司一直在创新中,实际上,在经历了很多年低潮之后,去年他凭3D音频技术Super X-Fi异军突起。他的传奇并没有结束。

沈望傅自称:科技痴、华文痴、新加坡痴,是个“沈三痴”。他爱科技,爱中华文化,爱新加坡,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我佩服他,是因为十多年前看了他的一本书《来自旧千禧的乱想》,这本书天马行空,不按牌理出牌,但精彩纷呈。
可以知道这家伙是一个有创新头脑的“冷闲之人”,一个时不时逸出商业喧哗的“僻静之人”。写文字、搞艺术、弄科研、做生意,不管干哪行,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关键一个“格”字。沈望傅这人,格高。
当年读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两次登山:一次是他突发奇想一个人临时去机场,飞尼泊尔去看珠穆朗玛峰;另一次是千禧年之际,他组织大队人马(包括他的老母亲)去马来西亚攀登金山。尤其是前一次,那种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人去一个冷闲僻静之地,多么任性浪漫。
本质上,他应该是这样的人吧?这些年来,我时不时会想到他的尼泊尔之行,会想到他搭乘直升飞机从加德满都飞往最靠近珠峰的小机场斯阳伯慈(Shyangboche),会想到他住的那个“很贵的日本人开的旅馆”,会想到他那天半夜看珠峰的好运——实际上,他遇到一连串的好运,总之他看到了最美的珠峰景色。

书里还写了一篇关于榴梿的随笔,观点新颖。沈望傅的看法是:“他们在第一次吃榴梿的时候,越是讨厌,第二次吃它时会更容易爱上它,上瘾的概率更高。”
他的理论是榴梿有一种神秘力量,人们第一次吃它时,它的味道就会不知不觉地储存在我们的记忆里,你越是排斥它的味道,这个味道就越是留在你的意识里,第二次再吃,潜意识会告诉你,这个味道你是熟悉的,可能就不会排斥它了,转而接受它。他说的也许有道理,但未必适合所有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永远讨厌榴梿的人,也不少。
最近去黄宏墨工作室聊天,宏墨的太太佩莹曾在创新科技工作过,提到前老板表现出一副“迷妹”的样子,是的,她尊敬甚至崇拜沈望傅。
她珍藏了一本有沈望傅签名的《来自旧千禧的乱想》,我借了来重温,打开书直接去看那篇写珠峰的《毫无计划的假期》,新鲜感和刺激感依旧不减,珠峰不是人人想去就能去的,但人人心里都可以有一个“珠峰”。
何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士。现居新加坡。《联合早报》专栏作家。出版散文集《老春水》、《一瓢饮》、《南洋滋味》、《在南洋》、《〈台北人〉永远不老》、《何华的一天》、《南洋艺事》等。
感谢作者授权《新加坡眼》发表。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关于沈望傅的过世,各界人士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中国著名IT记者刘韧,他在2000年采访过沈望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