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望傅
沈望傅,是新加坡的一則傳奇,其名下「創新科技」開發的聲霸卡,令他揚名世界,並贏得「音效卡之父」的美譽。他也曾因為iPod的專利問題,起訴蘋果,和喬布斯談判,最終獲得1億美元的賠償。這些都過去了。
在媒體專訪中,沈望傅一再說「失敗是家常便飯」,「我傷得最重在MP3」。如今高科技公司更新換代頻繁,五年、十年就會倒閉一大撥,你方唱罷我登場。他能堅持到今天,說明他的公司一直在創新中,實際上,在經歷了很多年低潮之後,去年他憑3D音頻技術Super X-Fi異軍突起。他的傳奇並沒有結束。

沈望傅自稱:科技痴、華文痴、新加坡痴,是個「沈三痴」。他愛科技,愛中華文化,愛新加坡,是一個有情懷的人。我佩服他,是因為十多年前看了他的一本書《來自舊千禧的亂想》,這本書天馬行空,不按牌理出牌,但精彩紛呈。
可以知道這傢伙是一個有創新頭腦的「冷閒之人」,一個時不時逸出商業喧譁的「僻靜之人」。寫文字、搞藝術、弄科研、做生意,不管幹哪行,沒有高下貴賤之分,關鍵一個「格」字。沈望傅這人,格高。
當年讀這本書,印象最深的是兩次登山:一次是他突發奇想一個人臨時去機場,飛尼泊爾去看珠穆朗瑪峰;另一次是千禧年之際,他組織大隊人馬(包括他的老母親)去馬來西亞攀登金山。尤其是前一次,那種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個人去一個冷閒僻靜之地,多麼任性浪漫。
本質上,他應該是這樣的人吧?這些年來,我時不時會想到他的尼泊爾之行,會想到他搭乘直升飛機從加德滿都飛往最靠近珠峰的小機場斯陽伯慈(Shyangboche),會想到他住的那個「很貴的日本人開的旅館」,會想到他那天半夜看珠峰的好運——實際上,他遇到一連串的好運,總之他看到了最美的珠峰景色。

書里還寫了一篇關於榴槤的隨筆,觀點新穎。沈望傅的看法是:「他們在第一次吃榴槤的時候,越是討厭,第二次吃它時會更容易愛上它,上癮的機率更高。」
他的理論是榴槤有一種神秘力量,人們第一次吃它時,它的味道就會不知不覺地儲存在我們的記憶里,你越是排斥它的味道,這個味道就越是留在你的意識里,第二次再吃,潛意識會告訴你,這個味道你是熟悉的,可能就不會排斥它了,轉而接受它。他說的也許有道理,但未必適合所有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永遠討厭榴槤的人,也不少。
最近去黃宏墨工作室聊天,宏墨的太太佩瑩曾在創新科技工作過,提到前老闆表現出一副「迷妹」的樣子,是的,她尊敬甚至崇拜沈望傅。
她珍藏了一本有沈望傅簽名的《來自舊千禧的亂想》,我借了來重溫,打開書直接去看那篇寫珠峰的《毫無計劃的假期》,新鮮感和刺激感依舊不減,珠峰不是人人想去就能去的,但人人心裡都可以有一個「珠峰」。
何華,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碩士。現居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家。出版散文集《老春水》、《一瓢飲》、《南洋滋味》、《在南洋》、《〈台北人〉永遠不老》、《何華的一天》、《南洋藝事》等。
感謝作者授權《新加坡眼》發表。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關於沈望傅的過世,各界人士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中國著名IT記者劉韌,他在2000年採訪過沈望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