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近日在国会发表了一场关于储备金管理的重要讲话,回应了反对党的质疑和呼吁,阐述了政府的立场和理念。他强调,新加坡人既是储备金的受益者,也是管理者,应该在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保护这一代代积累起来的遗产。

图源:ST
01 储备金是什么?有多少?
新加坡的储备金,涵盖了金融和实物资产——现金、股票、债券、私募股权投资和其他金融工具,以及土地和建筑等,并交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淡马锡、公积金局、裕廊集团和建屋发展局等机构管理。这些资产可以在有需要时,通过转换、出售、抵押等方式,兑换现金使用。
储备金的具体规模是国家机密,只有少数人知道,包括总理、财政部长、总统和总统顾问理事会。李总理说,储备金足以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为政府提供可观的支持,并增加政府收入。实际上,政府五分之一的收入都来自储备金。
02 储备金是如何建立的?为什么要保护?
新加坡的储备金是前几代人的牺牲和精心管理的结果。建国初期,政府须插手开办吉宝船厂和新加坡航空公司等多家公司,否则没有人会那么做,因此当时政府和公司之间的界线不像现在那么分明。1974年,政府决定创立淡马锡控股接管政府公司,让它们按照商业原则运作,避免政治干预。
1981年,政府又成立了GIC,将金管局不需要的外汇储备和金融资产交给GIC管理,让它们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承担更大的风险,以获取更好的回报。随着储备金的壮大,政府开始意识到国库需要第二把钥匙,这最先是由建国总理李光耀在1984年提出,他担心如果有一天出现一个“流氓政府”,想要劫掠储备金,那么世世代代新加坡人的毕生积蓄就将在一个任期内化为乌有。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政府1991年修宪确立民选总统制度,并于1993年迎来首个民选总统王鼎昌。总统有权就涉及国家储备金的财政事务行使否决权,但须征询总统顾问理事会的意见。王鼎昌认为,政府不应花完所有来自储备金的收入,而是应该留一些给后代,他提出了“一人一半”的制度,即将储备投资回报的最多一半用于当前支出,另一半留给未来。这个制度后来被写入宪法,成为了“50-50”规则。
03 储备金是何时动用的?有什么作用?

图源:ST
政府曾两次动用储备金,第一次是在2008年全球暴发金融危机之际,第二次则是刚过去的冠病疫情。2008年,政府从储备金中提取了1500亿元,为新加坡银行体系的存款提供担保,以及49亿元,用于雇用补贴计划和特别风险分担计划,以帮助企业和员工渡过难关。这些资金后来都被归还了。2020至2022财政年间,政府提取了近400亿元,用于为保障计划提供资金并支付疫苗费用,以拯救生命和生计,而这笔钱不太可能还回去。
李总理说,储备金在危机和紧急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新加坡能够果断应对,保住新加坡人的工作和生计,而且不用负债。这些例子说明了为什么对于“储备金有多大才足够”这个问题没有明智的答案。
他说,我们永远无法确定多少才算足够,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会面临什么样的危机,也不知道我们的投资会如何,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加坡应该盲目地存钱以备不时之需,要考虑当前的需要,保持储备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正确平衡。
03 储备金是谁的?该如何使用?

图源:ST
储备金是新加坡人的遗产,也是新加坡人的责任。李总理说,新加坡人既是储备金的受益者,也是管理者,应该在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保护这一代代积累起来的遗产。
这一保护区的契约是几代新加坡人共同缔造的,并且也得到了众议院两党的支持。政府在使用储备金时,不仅考虑了遥远未知的未来,也考虑了当今新加坡人的利益,通过各种基金和计划,为中低收入家庭、建国一代和立国一代、以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李总理反驳了反对党的呼吁,认为他们主张使用更多储备金,是为了迎合选民,而不是为了新加坡的长远利益。反对党如果真的认为政府的做法不对,就应该把这个问题带到投票箱,让新加坡人做出选择。
他说,人民行动党相信它有正确的方法来管理储备,从长远角度考虑外汇储备,并在当前和未来需求之间取得适当平衡,这对新加坡来说是正确的选择,他有信心赢得这场争论,让新加坡人做正确的事。
李总理表示,他一生中花费了40年的时间来管理和保护储备,现在正准备将一个秩序良好、更加繁荣、更加安全的新加坡移交给他的继任者,并请求大家帮助他们维持审慎的政策,这些政策对我们很有帮助,使新加坡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以便所有人都能在未来许多年继续受益于国家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