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担心东方势力的影响和劳工罢工破坏新加坡的经济稳定,并认为地方政府在处理早先的暴乱方面是无效的。马绍尔于1956年6月6日辞职。
1957年3月,林有福率领的谈判代表团在伦敦谈判中对新加坡新宪法的主要条文达致协议,英国同意给予完全的内部自治。新加坡将建立一个拥有自己公民身份的国家。
1958年8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新加坡国家法令》,新加坡从此实现了完全自治,英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宣布紧急状态等权力。
第二阶段:全面内部自治
1959-1963年
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5月30日举行了第一次大选。人民行动党以压倒性的胜利赢得了大选,赢得了51个席位中的43个席位。
在英国睁眼看了世界,熟悉西方那一套受过剑桥精英教育的律师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一任总理。

第三阶段:合并运动
赶走了英国佬,李光耀和他的同事们为如何让这个国家生存下去而犯愁。
新加坡,弹丸之地,要啥没啥,还有这么多不同民族的人要吃饭。没有农田没有粮食,没有淡水没有产业,别说出口挣钱了,连养活自己都困难。
于是,
李光耀开始寻找生存之道活下去,
很快他便制定了新战略:
抱北方邻居马来亚的大腿:
让马来亚人提供粮食和蔬菜,
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新加坡是想抱大腿,
马来亚心想想得美。
马来亚并不想收这个小弟。
且不说小弟吃你的喝你的睡你的,
还不给钱!
万一是敌人打入内部的病毒木马呢?
须知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的。
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虽然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最后还是搞到一起了。
英国、马来亚和李光耀为了避免新加坡转向西方体系的对立面,同意合并,建立马来西亚联邦。
1961年5月,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提出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沙捞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联邦。
东姑心里的算盘打得响:多了块土地,多了些子民,活动范围更大了,力量更强了,总算是好事。
尽管新加坡主体是华人,但婆罗洲领土上新增的马来人将抵消新加坡的华人人口,也不算是坏事。
1963年7月9日,新加坡、马来亚、北婆罗洲和沙捞越的领导人签署了《马来西亚建立马来西亚联邦协定》。
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新加坡、北婆罗洲和沙捞越合并,马来西亚成立。

第四阶段:冲突
就像两兄弟住在一起,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发生矛盾,打口水仗。
于是新马开始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似魔鬼的步伐。
马来西亚是以原住民马来西亚人为主的社会,不像新加坡是移民国家(主要以华人为主),马来西亚从来没把新加坡当自己人,对新加坡收更多的税,花更少的钱。
很快地,马来西亚上层发现新加坡人勤劳聪明吃苦耐劳,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财经界很有影响力,若任其发展,其影响力将渗透到马来西亚政界军界等各个领域,那样马来人就得靠边站了。
于是,马来西亚联邦爆发了“本地-外地”之争。
为了限制新加坡,马来西亚联邦政府通过法律使马来人享有特权,这是赤裸裸的歧视和挑衅。
新加坡人坚决不同意,但无可奈何。
就这样双方来回交战,终究是强扭的瓜不甜,最后一拍两散。
马来西亚总理东姑阿都拉曼认为解决两个族群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驱逐出去。
1965年8月9日上午,马来西亚议会以126-0票赞成将新加坡从联邦中驱逐出去的宪法修正案,几个小时后,新加坡议会通过了《新加坡共和国独立法》,将该岛确立为一个独立主权的共和国,尤索夫·宾·伊萨克出任首任总统。
含泪的李光耀在电视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新加坡已成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他说:“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时刻。我的一生,我的成年生活,我一直相信这两个领土的合并和统一。”
其实,他的人生理想是做马来西亚的元首。
所以,梦碎的时刻,元首很愤怒。
一般国家独立了,都会兴高采烈,敲锣打鼓放鞭炮,
然而总理李光耀竟然哭了,
简直是 “爸爸不要你了”被抛弃既视感。

他的心里苦啊,
有谁能理解他心中的痛呢?
这个国家
要吃的没吃的,
要喝的没喝的,
要睡的没睡的,
要卖的没卖的……
现在大腿又断了,以后该咋办啊?
这么多张嘴,如同嗷嗷待哺,该如何养活喂饱呢?
以后被熊孩子欺负了,该去找谁打回去呢?
这么多的子民要是不听话,该如何治好呢?
想到此,平日里的钢铁硬汉、铁血男儿李光耀心塞塞的,终究还是不能自已,一度呜咽,潸然泪下。

13
新加坡共和国(1965年至今)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新加坡突然独立后,面临着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既然腿断了,李光耀便想方设法重新谋求两条腿走路:一是接上这条腿,横行霸道纵横捭阖之大腿;二是发展自己这条腿,把他也养成大腿,以腿自持。
第一条腿,主要是亲近西方,融入西方,抱紧英美这条大腿,同时利用主体民族是华人的优势,利益均沾,两头讨好,左右逢源,做东西方的协调者和连接者,类似在世界地理、贸易和金融中发挥的作用-中介。
第二条腿,主要是贸易立国,金融强国,科学治国,服务兴国。穷人家的孩子没有矿,一分一毫都得小心翼翼计划着花,都得吃苦耐劳,搬砖赚钱。对新加坡这个此时又穷又小的新生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腿找好了,便开始走路。新加坡立即寻求对其主权的国际承认。1965年9月21日,新加坡加入联合国,成为第117个成员;同年10月加入英联邦。1967年8月8日共同创立东南亚国协(东盟),1970年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成员。
1965年12月22日,《宪法修正案》通过,国家元首成为总统,新加坡成为新加坡共和国。
1961年成立了经济发展理事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经济战略,重点是促进新加坡制造业。关键举措:工业化,招商引资,英文教育,住房计划,统一工会,严刑峻法。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
这一期间,经济高速发展,产业加快升级,商贸大幅增长,民生日渐完善,是历史黄金岁月。
新加坡的政治局势一直由人民行动党主导,只有局部的微调。
1990年,李光耀把领导权交给了吴作栋,他成为新加坡第二任总理。

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选总统。
1999年9月1日,纳丹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选总统。
第三阶段:2000年-当前
2004年,时任新加坡副总理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接替现任的吴作栋,成为新加坡第三任总理。
他引入了数项政策改变,包括国民服役从2年半减少到2年和赌场赌博的立法。

2006年大选,互联网和博客广泛使用,李显龙连任总理。
2011年8月,陈庆炎就任总统。

2011年大选,执政党人民行动党首次失去了一个群体代表选区,李显龙连任总理。
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逝世。
2015年9月11日大选,李显龙连任总理。
在对新加坡宪法的修订之后,新加坡于2017年举行了第一次保留总统选举。这次选举是第一个在间断触发的模式下为特定种族群体保留的选举。2017年选举被保留为少数族裔马来人社区的候选人。2017年9月14日,新加坡总统选举唯一候选人、前国会议长哈莉玛·雅各布自动当选该国第八任总统,她也是新加坡首位女总统。

14
结语
新加坡的历史还在继续。
尽管存在不足,但新加坡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国家。
不端不装,不偏不倚,不吹不黑,我们研究一个国家,不是为了鄙视它、捧杀它、模仿它,而是为了尊重它、学习它、超越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