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在一场公开活动中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贸易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他强调:妥协换不来尊重,各国必须坚定捍卫自身利益,维护多边合作框架。
“90天窗口”实为战略陷阱
针对美国近期向部分贸易伙伴提出的"90天谈判宽限期",李显龙指出这实为"高压谈判策略的典型体现"。正常的贸易谈判通常需要以年为单位,以美新自贸协定为例,谈判速度算是快的了,也花了3年时间才谈成。
所谓三个月期限"既不符合实际需求,更暗含战略意图"。他警告说,这种仓促的谈判期限实际上是一种施压手段,目的是逼迫对方在短时间内做出让步。

分析人士注意到,李显龙虽未直接点名特定国家,但其列举的英美、美日贸易谈判僵局,客观上佐证了“仓促妥协反而导致长期被动”的观点。
美国商会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美国发起的“快速谈判”最终达成全面协议的比例不足20%。这表明,美国的这种策略更多是为了施压,而非真正寻求合作。
“零和思维”危及全球经济
多边合作才是正解

李显龙特别剖析了“美国优先”政策的深层逻辑,认为其本质是将复杂的经贸关系简化为输赢博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的报告也印证了这一判断: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的关税中,约72%最终转化为本国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这种策略不仅未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收益,反而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最终反噬自身经济。
他认为,美国的这种策略已经逐渐被其他国家识破,并强调真正的出路不是寻求美国的宽容,而是各国坚定地维护自身利益,通过合作与对话来解决问题。
如果其他国家选择屈服于美国的压力,最终只会换来美国更加严厉的措施。他呼吁各国学习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中的智慧和经验,通过坚定的反制措施来维护自身利益。他指出,有效的反制需要智慧与定力,而不是简单的妥协。
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零和博弈思维,各国需要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协作网络。
这一观点得到了实践的验证。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间的贸易额在协议生效首年增长了7.5%-9.6%,显著高于同期全球3.5%的增长率,其中中间品贸易增长尤为突出。
此外,东南亚国家近期加速推进本币结算体系,欧盟也宣布《关键原材料法》生效,这些举措被视作对单边主义的制度性回应。

李显龙认为,当更多国家认识到协作的价值,强权逻辑自然会失去市场。这一论述精准道出了多数经济体的共同关切——在规则重塑过程中,坚守核心利益与维护多边体系同样重要。
黄循财:全球壁垒增多
新加坡应保持开放与合作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也在近期发布视频,呼吁全球保持开放合作的姿态。他指出,当前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壁垒正在筑起,许多国家纷纷退守,强调“先照顾好自己”。然而,这种趋势只会让世界更加脆弱,而非更安全。对于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来说,这种压力尤为明显。
黄循财强调,新加坡的成功源于其开放的政策和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新加坡民众和政府也将继续秉持开放的态度,随时准备与世界合作。
他指出新加坡的最大优势不是其国土面积,而是其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和贡献,并呼吁区域内各国秉持邻里守望相助的精神,通过信任和尊重推动事态发展。
基于规则的国际合作才是可持续的发展之道,当更多国家通过实践认识到协同效应带来的实际收益时,国际交往中的零和思维将自然被更包容的范式所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