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满意度下降
调查显示,本地选择堂食的顾客相较于去年有显著增长,但顾客对于餐馆和快餐店食品质量的满意度均有所下降。
随着今年冠病疫情安全管理措施逐步放宽,相较于选择打包或点外卖,越来越多消费者回归堂食。

数据显示,约59.4%的受访者近期曾堂食用餐,比去年同期的34.8%增长了近25个百分点,但顾客对餐馆和快餐店餐饮和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同比有所下降。
新加坡管理大学卓越服务研究院12月2日公布了针对餐饮和旅游业的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客户满意指数(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of Singapore)报告。共有2600名本地居民参与了问卷调查。
整体而言,顾客对餐饮业的食品质量满意度有所下降,且打包和外卖的用餐体验明显低于堂食体验。满意指数满分为100分的情况下,顾客对餐馆堂食、打包和外卖的满意度分别为75.8分、71.1分和69.9分。
调查显示,等候时间过长、食物凉了或不新鲜了、收到了错误的订单等,是顾客满意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随着疫情限制的放宽,餐饮业堂食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餐饮业在招聘和培训员工方面仍面临极大的挑战,业者不应忽视他们过去两年里花费大量精力建立的选择打包和外卖的顾客群。
报复性消费
报复性消费,食客增多,但质量下降。


4月底本地对疫情管控逐步开放后,许多人便呼朋唤友,聚会兼聚餐,大快朵颐。
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事,逐步解禁就是要恢复市场活力,然而过热的消费行为导致餐饮业水平下跌,不知能不能解读为“报复性收益”,以弥补过去两年因疫情造成的亏损?
比如说,有的餐厅也许为了节省电费,餐馆冷气关了一半,导致顾客闷热难受,就餐体验不佳。

俄乌战争导致物价飞涨,消费者在消费时已经付出涨价三四成的代价,还要忍受食物分量减少、品质低劣的待遇,这不是变相的双重起价吗?
餐饮业者可以从逐渐复苏的市场中捞回成本和利润,但也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断调整
但是总体来说,本地的餐饮业还是保持着一定的水准,疫情带来一定的影响,相信后期会逐步恢复,不管是服务水准,本地餐饮业的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本地餐饮承办业在疫情暴发前已紧贴现代生活步伐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服务形式从豪门盛宴到小康家庭聚餐派对,满足不同宴客需求;菜式选择从中餐、本地风味扩大到年轻人喜欢的西餐、人气的日韩料理,甚至环保健康的素食。
疫情重创餐饮业,业者却从便当需求把握生机。随着防疫措施松绑,本地餐饮承办业务有望在年底佳节重拾疫前的佳绩。

餐饮承办商为国人提供的团餐配送服务,也称团膳,形式多元,从每人一份的便当饭盒(bento),到十人享用的小型派对餐(party meal),再到摆设精致充满巧思的自助餐(buffet),甚至提供厨师现场烹调(live station)。
早在1980年代,本地陆续有许多小规模的餐饮配送公司为国人提供便利。人生中各大喜庆场合如:婚嫁、乔迁之喜、弥月庆生、公司聚餐、企业宴会等活动,都有餐饮承办业者的身影。
时至今日,本地餐饮承办业百花齐放,许多业者具备先进科技管理模式。

新加坡餐饮承办业的优势之一是本地人口稠密,地方距离近,交通顺畅,专业的服务车队能确保送餐守时与食物卫生。
冠病疫情暴发前,餐饮承办业几乎达到高峰。然而,受疫情波及,餐饮承办生意停顿了两年多,一度走入谷底。
餐饮承办服务的盛行,与本地社会形态有关。以前的人多数懂得厨艺,人们习惯在家烹煮三餐。随着时代进步发展,女性外出工作,在家里做饭的人愈来愈少,更显出餐饮承办服务的重要。另,每年的农历新年和圣诞节,也是送餐最忙碌的时候。

时下年轻消费群的消费形式与以往不同,除了更偏爱日韩料理,点餐份额也有所减少。年轻人的聚会,一般不会只点一组自助餐,而更可能会选择小型派对自助餐,再另外购买一些他们喜欢的食物。
疫情期间,许多居家业者为小众顾客提供膳食,这也让业者踏出舒适圈,开始思考并扩大餐饮承办服务,例如推出即食餐、月子餐等,一些业者也转向生产即煮或即食产品,甚至在菜式中融入植物性蛋白质和本地农产品。许多新加入的业者也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顾客每日所需营养,客制出早、午、晚餐膳食计划。
如何打造自己的竞争力,将成为每个餐饮承办业者须要思考并积极行动的关键问题。只要业者们保持开放的心态,还是能想出新鲜的点子,吸引顾客,但也要保持食物和服务的水准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