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百科 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及各国海外华人在这一天会做哪些事你知道吗

2021年04月05日   •   2万次阅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

每逢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周末,在通往新加坡郊区坟场、骨灰瓮安置所和庙宇的道路上,总会出现连绵不断的“车龙”以及熙熙攘攘的人流。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华夏子孙一样,新加坡华人不会忘记在清明时节扫墓祭祖,“缅怀先人,慎终追远”。

“清明”的由来

“清明”,顾名思义是“清新明净”,也含有天气晴朗,草木茂盛的意思。据《历书》有关清明的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也就是说,根据华人的二十四节气,春分节气过后的15天,便是清明,此时春和景明、草木萌动、万物生长,大地清新而明净,因此得名。

华人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什么是寒食节?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民间传奇称,晋文公把寒食节的翌日定为清明节,据说和介子推的死有关。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臣子寥寥无几,臣子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他下令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臣子。只有介子推淡泊名利,拒绝接受封赏,他带着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听从一名臣子的主意放火烧山,三面点火而留下一面,介子推受不了大火就会出来接受封赏。然而,介子推和母亲后来被烧死在一棵焦黑的大柳树下,晋文公追悔莫及。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吃事先做好的寒食,如枣饼、麦糕、青团和糯米糖藕等。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祭拜习俗

现今的新加坡华人还保留了先辈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上坟除杂草,把墓碑清洗干净。随着火葬的普及,人们也会到骨灰塔祭拜先人。

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举家出行,和亲戚朋友一起扫墓,祭拜先祖。最开始大多会祭祀土地神,再在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等祭品。接着,燃起香烛,上压墓纸,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当场将酒食,肉类,水果吃完回家。

新加坡本地华人一般会准备“三牲”(牲礼)祭拜祖先,即烧鸭、烧猪以及烧鸡。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有的华人会选择猪、鸡、鱼作为“三牲”。有的家庭还会准备“五牲”,可以从猪、羊、鹅、鸭、鸡、鱼、蟹和虾中选取五样。这些都是清明节常见的祭品。

清明节和族谱

清明节与族谱有什么关系呢?

族谱是家学文化存在的一种物化形式,记载了一个家族祖辈的往事和老照片,反映的不止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变迁,更承载了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

后辈在清明时分翻看族谱,了解祖辈的往事,或许会有所激励和启发。对族谱感兴趣的公众,更可展开一场寻根之旅,了解祖上留下的文化印记。

新加坡族谱协会会员将在4月1日的“保留传统习俗:清明时节爱加温”线上活动中,分享清明节对他们的意义,以及新加坡方言族群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在清明节缅怀先人。

从土葬到火葬

华人自古以来都有“入土为安”的观念,《周礼》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新加坡从开埠初期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本地华人都是采用土葬的方式来处理先人的遗体。

然而,新加坡土地资源有限,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政府实施移风易俗的措施,倡导改土葬为火葬,在郊区建造了大型骨灰瓮安置所。

目前,公办的骨灰塔主要有蔡厝港骨灰塔、万礼骨灰塔、义顺骨灰塔等。

2002年7月,新加坡政府推行新土葬法,规定土葬期为15年,尸体下葬后15年后将被挖掘迁移,尸骨将会被火化,骨灰安置在骨灰瓮安置所。如果死者的宗教信仰禁止火葬,尸骨可重新安置在面积较小的墓地里。

当局也从2007年8月起对下葬方式进行改革,采用水泥框墓穴,取代只用泥土掩埋的传统坟墓,节省空间。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清明节公众祭祖每组人数限制在八人。

国家环境局也建议,大家族同组扫墓时,每个家庭最多派两人参与。年长人士与儿童应留在家中,身体不适者更应及时求医。

每逢清明节海外华人会怎么做以示哀思?

印尼华人

早年印度尼西亚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著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孝”排在首位,扫墓祭祖就是一种孝道的表现。

清明节前一个星期,印尼华人就开始买纸钱、蜡烛、花篮以及现代祭品如“金条”、“手机”等。印尼华人表示,清明节很有意义,这期间不仅扫墓拜祭先人,缅怀先人的功德,也是兄弟姐妹团聚的日子,清明节习俗应该代代传承,尤其是现代社会更应该发扬孝道。

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宗亲们通常是祭祖后共进午餐,敦睦宗谊。

有的还利用这个机会向学习优秀的宗亲子弟颁发奖学金,体现了华人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功德,勉励后辈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传统美德。一些地方在清明节期间,举办师生校友联欢会,加深彼此情谊。更多的华人是举家前往墓地给先人扫墓,或到寺庙进香祈福。

马来西亚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不忘在清明节扫墓祭祖。清明节在马来西亚也不是公共假期。在马来西亚,华人的公共墓园一般叫做“义山”,因此当地人常说清明节要“上山扫墓”或者直接说“拜山”。清明节当天,拜祭者先将坟墓打扫清理干净,然后摆上鲜花、水果等,再点上一炷香,寄托哀思、缅怀先人。

新加坡华人

同样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清明节亦不是公共假期。在新加坡,清明节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

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会举家出行,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回中国寻宗认祖、祭拜先人,则是近20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在清明节前,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回家乡过清明不?”千里迢迢回中国祖籍地扫墓的原因只有一个:不能忘记祖先。

一些华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时髦的“网上祭拜”方式,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亲自到先人墓前磕头。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轻华人对清明节也不敢怠慢,因为崇祖、祭祖是流传数千年的华人传统。

美国华人

清明时节,美国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每年都会举办活动纪念华裔先民,并呼吁华人不要忘记先民在加州开疆辟土的贡献。当地华人纷纷以不同方式进行每年一度的清明节纪念活动。

纽约华人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他们过清明节的不同方式。在这一天,许多传统侨团都纷纷在报上刊登春祭广告,并在会所内张贴通知,组织成员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

清明节扫墓成为华人联络感情、增加交往的社交场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来美的新移民,也往往会通过书信和电话向远在故国的亲友表达对先人的思念。

美国华人虽然远离故土,但许多人都认为,在接受美国主流社会文化的同时,不应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华人方焰指出,纪念华人传统节日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增进海外华人的交往和团结。

555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每月生活费13000新币!新加坡火到发烫,中产们,这你受得了么?
2025年05月05日   •   4788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新加坡保险:住院/重疾/指数寿险如何守护你的未来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