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李光耀父子:为何总在关键时候站出来点评,有何用意?
对于新加坡来说,李光耀和李显龙是一对政界不可忽视的父子,在新加坡的发展历程中二者有着不低的功绩地位。
然而,这父子二人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在中美关系处于关键的时期站出来点评一二,有何用意?

点评中美对抗
在2017年之后,中美关系就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特别是随着特朗普上任,“美国优先”等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主导著美国的国家战略。

美国“臆想”到中国的崛起严重威胁了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由此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并借贸易逆差为由挑起对华贸易冲突,导致双边关系急转直下。
与“尼克森转折”方向相反的“特朗普转折”,不仅对中美双方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冲击,也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产生严峻挑战。
然而,中美之间的对抗也对东南亚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大航海时代以来,东南亚地区就是世界上大国的必争之地。
在二十世纪,美国和苏联的冷战结束,给了东南亚地区一阵喘息的机会,也进入了难得的长期和平稳定的阶段。

但是,随着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中美关系,在东南亚地区也有着不同的呈现。
主要呈现为大国之间的包容性竞争,此时的中美之间虽然存在着矛盾,但是并未演变成为非此即彼的激烈对抗。
以新加坡为主的东南亚国家此时在政治、经济、外交策略上都具有着较大的自主空间。
并且普遍上是倾向于接纳美国的军事庇护,并且也乐于深化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以此为前提条件,再来解读2020年以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对中美对抗所做的点评,就不难理解他有何用意了。

首先是处于中美关系夹缝中的新加坡经济长期受累,为了新加坡经济不再动荡,李显龙不得不站出来对中美关系大发议论。
李显龙在2020年就中美对抗事件发表的一篇长文上说,如果事情发展到中国或者美国的其中任何一方逼迫亚洲的各个国家在其中站队的话,亚洲的发展将因为中国和美国关系的持续对抗受到更大的威胁。
这番话实际上就是为了新加坡的经济在考虑,李显龙的言下之意便是中美对抗不利于作为亚洲国家的新加坡的发展。

这样的言论他的父亲李光耀也曾发表过。
在1994年李光耀对中美关系发表了一番看法,他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持续制裁会损害亚洲的稳定。
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就将中国视为最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
在方方面面都对中国进行了极其残酷的打压和遏制。
而美国挑起的这样的恶性的对抗,对于全球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更何况是亚太地区。
在2019年的8月18日新加坡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讲时,李显龙说,如果美国和中国无法再建立互信,那么世界将会继续分化。
在这种情况之下,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也会受到拖累,前景将变得更加暗淡。
2019年时,因为受到特朗普政府所推行的所谓的“脱钩论”,中美贸易的摩擦持续升级,进入到异常尖锐的冲突阶段。

而这也造成加剧了全球贸易和商业活动的加快萎缩,对于新加坡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
完全让新加坡这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体遭遇了经济的“寒冬”阶段。
在2019年,新加坡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仅只有百分之零点七,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数据,创下了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十年最低水平。
所以,如此动荡的中美关系对于新加坡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他势必会不停地出面,对中美关系大发议论。

在2020年的七月,美国智库大会大西洋理事会座谈会在线上召开。
当时的李显龙强调,他希望美国的下一任总统能够愿意对外建立稳定的关系,尤其是与中国,应当建立稳定的关系。
此外,他还对美国呼吁,希望美国考虑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当时李显龙也是直白地指出了,中美关系是否能够稳定地发展,这关系着亚洲地区能够长期稳定地繁荣发展下去。
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的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对于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2020年,尽管全球需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深重,但是中美两国依然是成为了新加坡非石油产品出口的前两大市场。
根据新加坡相关方面在2021年初发布的报告,2020年时,新加坡出口到美国的非石油产品强劲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八,总额达到了二百九十九亿新元。
美国成为了新加坡最大的非石油产品出口市场。
而在这一时期,新加坡出口到中国的非石油产品总额达到了二百六十四亿新元。
而且随着经济复苏的逐步推进,中国也即将超越美国而重新成为新加坡非石油产品出口得到最大市场。

并且,2021年,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公布一组数据。
在2020年,新加坡经济下滑了近六个百分点,几乎是新加坡从独立以来经济表现的最差的一年,经济增长跌入低谷。
所以,为了应对这样因为疫情强势向经济袭来的风暴。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总额高达六百七十多个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甚至为此还动用了新加坡的部分外汇的储备。
此外他们还对经济的增长作出了战略性的预估。
为了能够完成预估的这些目标,新加坡必须加强与美国和中国双方的经济合作。

在2020年,中国是唯一一个在疫情当中经济还保持正增长的经济体,这对2021年全球的经济能否复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当然也想分一杯羹。
所以李显龙之所以对中美关系稳定的多次强调,最主要的就是考虑能够给新加坡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新加坡巡回大使曾经说过,新加坡现在已经感受到了从前从未有过的极大的压力,这都来源于中国和美国竞争的持续升级。
但是她对于中国和美国的对抗也表示,新加坡还没有到要选边的境地,美国和中国都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伙伴。
所以,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也不会因为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升级而做出调整,而是继续在其中寻求平衡点。
2020年12月,新加坡与中国在“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中签署了包括公共卫生合作、重振两国经济等多项协议后,又与美国签署贸易与投资谅解备忘录,继续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亲美与政治形象的塑造
此外,没有了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转口贸易、金融服务、船舶制造等行业都将黯然失色。
马六甲海峡几乎是新加坡的全部。

新加坡希望马六甲海峡将永远成为东北亚的生命动脉。
但是对新加坡来说是幸运的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来说却是一个“软肋”。
因为中国百分之八十的海上石油运输线都集中在马六甲海峡地区,这是一种极其被动的情况,稍有不慎就会陷入难以想像的危机。
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与持续发展。
中国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国家的命运不能交由别人手中,必须自己来掌握。
只要国际社会上出现什么意外,涉及到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能够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美国此时封锁马六甲海峡便可以将一切危机的解决方法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作为一个城市型国家,仅7万的军队,却坐拥全球地理位置最好的港口,犹如“一个3岁的小朋友在大马路上守护着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盒”,而且新加坡周边强敌环视,所以它选择和美国合作。
由此可知,新加坡的亲美是长期以来的选择。
从李显龙的长文中也可以看出他的“亲美”倾向。

李显龙提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觉得自己的国力和世界影响力都日益强盛。
所以不再沿用邓小平当时的韬光养晦思想,而是对军事力量进行大刀阔斧的建设。

还说中国在锻炼一支世界级的战斗力量,持续推进陆军和海军的现代化,希望在各种方面拥有更强势的话语权。
这其实就是在隐隐地暗示说中国的发展已经变得不低调,对控制世界权力虎视眈眈,实力快追上美国了。
其实背后隐含的就是“中国威胁论”,觉得中国发展太快。
虽然在这篇文章当中李显龙没有直接地对美国夸耀,但是透露出的这种中国威胁论的倾向,无疑是无形之中在向美国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