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将至,等到春节到来,距离新冠疫情爆发就整整过了3年。

3年后的今天,国内有关疫情防控措施的讨论依然热烈,未来的走向,小编也不能窥见一二。
但让我们把视角投向海外,可以发现
这时候的新加坡人,已经开始规划年底的活动,出国度假、看演出、参加聚会、举办F1方程式等等... ...
新加坡已经悄然回到了疫情前

新加坡是怎么恢复的?
为什么坡岛“躺平”以后却没有被疫情继续困扰?
这其中能看出新加坡的哪些社会福利和治理政策?
亚太在新加坡的总部同事们也是十分滋润,引得其他区域同事很好奇,新加坡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小编联系了在新加坡总部的同事,为大家分析一波~
01 来看看新加坡的开放过程:
2022年8月29日:新加坡卫生部发布公告:
1、取消室内戴口罩;
2、有入境前48h核酸阴性证明的旅客,在入境后不用居家隔离。
2022年11月30日:新加坡公布11月1~28日的数据:
1、新加坡累计出现56757起新冠确诊病例
2、其中99.7%的确诊病例为无症状或轻症,0.3%的确诊病例曾需要或正需要普通输氧,0.04%的确诊病例曾是或仍是ICU重症,0.02%的确诊病例死亡。
而这样的低确诊、低死亡病例的占比情况,已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也就是说
新加坡的政策确有实效:
既没耽误开放、维持了社会运营的正常秩序;
也没不顾疫情,造成病例集中爆发的情况。
02 新加坡如何做到这一切
分诊制度
医疗有序分配
新加坡卫生部鼓励阳性患者自己判定个人感染情况,重症与超重症才去医院。
医疗资源各尽其位,也不会打扰到医院的正常秩序。
对于轻症/无症状患者,可以自行居家康复,敢这么做,是因为新加坡卫生部的数据证实,现阶段的新冠感染病死率极低,大可放平心态。
定期自检
允许居家隔离
疫情是一场大考,政府的治理政策就是一张考卷,而其中,政府与人们之间信任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一道题。
1、新加坡政府给予了居民莫大的信任,卫生部推广了新冠ART自检仪,鼓励居民自我检测;
2、卫生部当局还发布通知,如果患者发现自己确诊,仅需把自检仪拍下来发给公司就可以请假,居家7天后即可返岗办公。
这又一步缓解了医疗压力,让居民做到了高度自治。
总理带头打疫苗
全坡积极接种
截止到现在,新加坡的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2%。
为了建立信任感,新加坡包括总理在内的政府官员全程直播打疫苗,为老百姓打下强心剂。

新加坡总理主播打疫苗
随机应变
“仰卧起坐式”防疫
有人戏称,
面对疫情,
欧美在躺着
中国在站着
只有新加坡在仰卧起坐。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新加坡的疫情政策时紧时松。
常常是疫情情况一有变化就立马发布新的规定。
就像是一个在山路上奔驰的大车,时不时要避开掉落的杂石。
但这一切,其实也只是为了让车里的人在尽可能安全的情况下,还可以正常到达目的地。
能放开就放开,该收紧就收紧。
以新加坡居民的正常生活作为政策发布的准线,这体现著新加坡当局对权力的敬畏心。
与新冠共存
放弃永无止境的封城
李显龙总理发布了全国演讲,核心词就是:
新加坡将会与新冠共存

新加坡总理演讲
疫情开始近三年,目前,穷尽全球人类之力,也未制作出特效药来。
然而新冠不等人,它的变种越来越多,传染性越来越强。
按照李总理的话:
直白得来说,只要国际上没有清零,
只要这个病毒没有消失,
那么某个国家或地区内无论怎么在封城、清零上下功夫。
效果都是很不可可观的。
这是一种及其务实的做法,用李总理的话,是一种“Measured Approach”(小心又谨慎的做法)。
不过当我们从结果反推,发现这些措施,真的十分有用。
新冠科普
它没那么可怕
对于一个突然爆发,曾经产生许多糟糕后果的病毒面前,人们都难免感到害怕。
曾几何时,全球每个角落的人也都经历过同时间段的静默。

因此,在新冠变种已经不强烈的时候
怎么疏散大家的紧张、恐惧和对已感染人群的抗拒,
是新加坡当局的挑战。
新加坡副总理、财政部长黄循财就曾多次直言科普:
新冠并不可怕
大家迟早都会感染
感染了新冠并不值得难为情
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新加坡政府不断地压低新冠的可怖性,降低人们的恐慌。
到现在,新加坡居民已经逐渐接受了与新冠共存的现实。
小 编 想 说
在世界上所有国家里,如果要找一个对照组,那最合适中国的无非就是新加坡,毕竟这里的华人占据了社会主流。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眼中,过去几年的防疫,目的不在于消灭病毒本身,在于恢复正常生活,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系列措施十分见效。
因此,不少客户也被开放的氛围所感染,选择了到新加坡创业或生活,也有不少客户顺利拿到EP等待转PR。

案例1
Z小姐

案列2
D先生

案例3
J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