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与病毒并存2年”,为什么没有出现医疗挤兑

2022年12月05日   •   1万次阅读

年底将至,等到春节到来,距离新冠疫情爆发就整整过了3年。

3年后的今天,国内有关疫情防控措施的讨论依然热烈,未来的走向,小编也不能窥见一二。

但让我们把视角投向海外,可以发现

这时候的新加坡人,已经开始规划年底的活动,出国度假、看演出、参加聚会、举办F1方程式等等... ...

新加坡已经悄然回到了疫情前

新加坡是怎么恢复的?

为什么坡岛“躺平”以后却没有被疫情继续困扰?

这其中能看出新加坡的哪些社会福利和治理政策?

亚太在新加坡的总部同事们也是十分滋润,引得其他区域同事很好奇,新加坡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小编联系了在新加坡总部的同事,为大家分析一波~

01 来看看新加坡的开放过程:

2022年8月29日:新加坡卫生部发布公告:

1、取消室内戴口罩;

2、有入境前48h核酸阴性证明的旅客,在入境后不用居家隔离。

2022年11月30日:新加坡公布11月1~28日的数据:

1、新加坡累计出现56757起新冠确诊病例

2、其中99.7%的确诊病例为无症状或轻症,0.3%的确诊病例曾需要或正需要普通输氧,0.04%的确诊病例曾是或仍是ICU重症,0.02%的确诊病例死亡。

而这样的低确诊、低死亡病例的占比情况,已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也就是说

新加坡的政策确有实效:

既没耽误开放、维持了社会运营的正常秩序;

也没不顾疫情,造成病例集中爆发的情况。

02 新加坡如何做到这一切

分诊制度

医疗有序分配

新加坡卫生部鼓励阳性患者自己判定个人感染情况,重症与超重症才去医院。

医疗资源各尽其位,也不会打扰到医院的正常秩序。

对于轻症/无症状患者,可以自行居家康复,敢这么做,是因为新加坡卫生部的数据证实,现阶段的新冠感染病死率极低,大可放平心态。

定期自检

允许居家隔离

疫情是一场大考,政府的治理政策就是一张考卷,而其中,政府与人们之间信任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一道题。

1、新加坡政府给予了居民莫大的信任,卫生部推广了新冠ART自检仪,鼓励居民自我检测;

2、卫生部当局还发布通知,如果患者发现自己确诊,仅需把自检仪拍下来发给公司就可以请假,居家7天后即可返岗办公

这又一步缓解了医疗压力,让居民做到了高度自治。

总理带头打疫苗

全坡积极接种

截止到现在,新加坡的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2%。

为了建立信任感,新加坡包括总理在内的政府官员全程直播打疫苗,为老百姓打下强心剂。

新加坡总理主播打疫苗

随机应变

“仰卧起坐式”防疫

有人戏称,

面对疫情,

欧美在躺着

中国在站着

只有新加坡在仰卧起坐。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新加坡的疫情政策时紧时松。

常常是疫情情况一有变化就立马发布新的规定。

就像是一个在山路上奔驰的大车,时不时要避开掉落的杂石。

但这一切,其实也只是为了让车里的人在尽可能安全的情况下,还可以正常到达目的地。

能放开就放开,该收紧就收紧。

以新加坡居民的正常生活作为政策发布的准线,这体现著新加坡当局对权力的敬畏心。

与新冠共存

放弃永无止境的封城

李显龙总理发布了全国演讲,核心词就是:

新加坡将会与新冠共存

新加坡总理演讲

疫情开始近三年,目前,穷尽全球人类之力,也未制作出特效药来。

然而新冠不等人,它的变种越来越多,传染性越来越强。

按照李总理的话:

直白得来说,只要国际上没有清零,

只要这个病毒没有消失,

那么某个国家或地区内无论怎么在封城、清零上下功夫。

效果都是很不可可观的。

这是一种及其务实的做法,用李总理的话,是一种“Measured Approach”(小心又谨慎的做法)。

不过当我们从结果反推,发现这些措施,真的十分有用。

新冠科普

它没那么可怕

对于一个突然爆发,曾经产生许多糟糕后果的病毒面前,人们都难免感到害怕。

曾几何时,全球每个角落的人也都经历过同时间段的静默。

因此,在新冠变种已经不强烈的时候

怎么疏散大家的紧张、恐惧和对已感染人群的抗拒,

是新加坡当局的挑战。

新加坡副总理、财政部长黄循财就曾多次直言科普:

新冠并不可怕

大家迟早都会感染

感染了新冠并不值得难为情

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新加坡政府不断地压低新冠的可怖性,降低人们的恐慌。

到现在,新加坡居民已经逐渐接受了与新冠共存的现实。

小 编 想 说

在世界上所有国家里,如果要找一个对照组,那最合适中国的无非就是新加坡,毕竟这里的华人占据了社会主流。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眼中,过去几年的防疫,目的不在于消灭病毒本身,在于恢复正常生活,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系列措施十分见效。

因此,不少客户也被开放的氛围所感染,选择了到新加坡创业或生活,也有不少客户顺利拿到EP等待转PR。

案例1

Z小姐

案列2

D先生

案例3

J先生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2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4959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