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至,等到春節到來,距離新冠疫情爆發就整整過了3年。

3年後的今天,國內有關疫情防控措施的討論依然熱烈,未來的走向,小編也不能窺見一二。
但讓我們把視角投向海外,可以發現
這時候的新加坡人,已經開始規劃年底的活動,出國度假、看演出、參加聚會、舉辦F1方程式等等... ...
新加坡已經悄然回到了疫情前

新加坡是怎麼恢復的?
為什麼坡島「躺平」以後卻沒有被疫情繼續困擾?
這其中能看出新加坡的哪些社會福利和治理政策?
亞太在新加坡的總部同事們也是十分滋潤,引得其他區域同事很好奇,新加坡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呢?小編聯繫了在新加坡總部的同事,為大家分析一波~
01 來看看新加坡的開放過程:
2022年8月29日:新加坡衛生部發布公告:
1、取消室內戴口罩;
2、有入境前48h核酸陰性證明的旅客,在入境後不用居家隔離。
2022年11月30日:新加坡公布11月1~28日的數據:
1、新加坡累計出現56757起新冠確診病例
2、其中99.7%的確診病例為無症狀或輕症,0.3%的確診病例曾需要或正需要普通輸氧,0.04%的確診病例曾是或仍是ICU重症,0.02%的確診病例死亡。
而這樣的低確診、低死亡病例的占比情況,已經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
也就是說
新加坡的政策確有實效:
既沒耽誤開放、維持了社會運營的正常秩序;
也沒不顧疫情,造成病例集中爆發的情況。
02 新加坡如何做到這一切
分診制度
醫療有序分配
新加坡衛生部鼓勵陽性患者自己判定個人感染情況,重症與超重症才去醫院。
醫療資源各盡其位,也不會打擾到醫院的正常秩序。
對於輕症/無症狀患者,可以自行居家康復,敢這麼做,是因為新加坡衛生部的數據證實,現階段的新冠感染病死率極低,大可放平心態。
定期自檢
允許居家隔離
疫情是一場大考,政府的治理政策就是一張考卷,而其中,政府與人們之間信任無疑是舉足輕重的一道題。
1、新加坡政府給予了居民莫大的信任,衛生部推廣了新冠ART自檢儀,鼓勵居民自我檢測;
2、衛生部當局還發布通知,如果患者發現自己確診,僅需把自檢儀拍下來發給公司就可以請假,居家7天後即可返崗辦公。
這又一步緩解了醫療壓力,讓居民做到了高度自治。
總理帶頭打疫苗
全坡積極接種
截止到現在,新加坡的疫苗接種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2%。
為了建立信任感,新加坡包括總理在內的政府官員全程直播打疫苗,為老百姓打下強心劑。

新加坡總理主播打疫苗
隨機應變
「仰臥起坐式」防疫
有人戲稱,
面對疫情,
歐美在躺著
中國在站著
只有新加坡在仰臥起坐。
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因為新加坡的疫情政策時緊時松。
常常是疫情情況一有變化就立馬發布新的規定。
就像是一個在山路上奔馳的大車,時不時要避開掉落的雜石。
但這一切,其實也只是為了讓車裡的人在儘可能安全的情況下,還可以正常到達目的地。
能放開就放開,該收緊就收緊。
以新加坡居民的正常生活作為政策發布的準線,這體現著新加坡當局對權力的敬畏心。
與新冠共存
放棄永無止境的封城
李顯龍總理髮布了全國演講,核心詞就是:
新加坡將會與新冠共存

新加坡總理演講
疫情開始近三年,目前,窮盡全球人類之力,也未製作出特效藥來。
然而新冠不等人,它的變種越來越多,傳染性越來越強。
按照李總理的話:
直白得來說,只要國際上沒有清零,
只要這個病毒沒有消失,
那麼某個國家或地區內無論怎麼在封城、清零上下功夫。
效果都是很不可可觀的。
這是一種及其務實的做法,用李總理的話,是一種「Measured Approach」(小心又謹慎的做法)。
不過當我們從結果反推,發現這些措施,真的十分有用。
新冠科普
它沒那麼可怕
對於一個突然爆發,曾經產生許多糟糕後果的病毒面前,人們都難免感到害怕。
曾幾何時,全球每個角落的人也都經歷過同時間段的靜默。

因此,在新冠變種已經不強烈的時候
怎麼疏散大家的緊張、恐懼和對已感染人群的抗拒,
是新加坡當局的挑戰。
新加坡副總理、財政部長黃循財就曾多次直言科普:
新冠並不可怕
大家遲早都會感染
感染了新冠並不值得難為情
在漫長的一段時間裡,新加坡政府不斷地壓低新冠的可怖性,降低人們的恐慌。
到現在,新加坡居民已經逐漸接受了與新冠共存的現實。
小 編 想 說
在世界上所有國家裡,如果要找一個對照組,那最合適中國的無非就是新加坡,畢竟這裡的華人占據了社會主流。
新加坡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家眼中,過去幾年的防疫,目的不在於消滅病毒本身,在於恢復正常生活,我們可以看到,這一系列措施十分見效。
因此,不少客戶也被開放的氛圍所感染,選擇了到新加坡創業或生活,也有不少客戶順利拿到EP等待轉PR。

案例1
Z小姐

案列2
D先生

案例3
J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