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清洁公司运作经理收取回扣的两名客工,日前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海峡时报)
恶行令人发指
一起去年11月下判的案子,最近再度引起媒体的注意。
清洁公司经理胡捷福(译音)在七年内向57名外籍员工收取近40万元回扣,作为帮客工更新工作准证和继续聘用的条件,被判处24周监禁。
根据人力部去年11月14日的文告,胡捷福(译音)当时在清洁公司Lian Cheng Contracting担任运作经理,这些客工每年给他1500元的回扣,确保他们的工作准证能获得更新。
每年1500元看似不多,但对月入只有1200元的客工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们有些为了偿还这笔钱陷入拮据,甚至借贷。
《海峡时报》日前访问了负责调查这起案件的人力部调查人员和受影响的两名客工,揭露了调查细节,也侧面透露出客工人在异乡的窘境。
被告为什么横行了近七年?

被告胡捷福去年11月被判24周监禁。(海峡时报)
胡捷福自2014年向客工收取回扣,直到2020年遭吹哨人举报。这期间,他是义顺东和白沙—榜鹅这两区的运作经理。
从《海峡时报》跟两名受害者的访谈来看,他瞒着公司管理层向客工收取回扣竟然可以长达将近七年,一个原因是客工不熟悉新加坡的法律。
其中一名客工哈尼夫(音译,Hanif Mohammed)坦言,他并不知道收取回扣在新加坡是犯法的。
哈尼夫四年里一共向胡捷福支付了5600元的回扣,并说后者声称收取回扣是“公司政策“,甚至因为他是资深员工,还很大方地给了“折扣”,为他更新工作准证两年时收取2000元,而不是3000元。
哈尼夫当时月入1200元,事发时没有告诉家人,因为“如果我在这里遭遇财务损失或生病,家人会感到紧张。”

承包市镇理事会清洁工作的公司,所聘请的清洁工一般以客工为主。(海峡时报)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就算客工知道收取回扣是违法的,也未必敢举报。
客工拉曼(音译,Rahman Lutfor)明知收取回扣是犯法的,仍不敢拒绝胡捷福。
他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说:
“我担心如果我如果说不愿意支付(回扣),我会丢了这份工作,只能回国。”
拉曼为了支付回扣不得不借贷,当时1200元的月薪必须用来还债,并将自己的个人开销从300元减少到200元。
“当我看到想吃的食物,我会告诉自己,我必须省钱,不需要吃这些。”
调查保密仍不足以令客工放心
客工担心失去工作,担心到什么程度?
为了避免引起胡捷福的注意,人力部调查员过了晚上10点,才将客工从工作地点载送到位于明地迷亚路的人力部服务中心面谈。
即便如此,客工还是担心胡捷福会知晓他们与当局谈过,调查人员还必须向他们保证,如果他们的申诉属实,违法者必将为其行为负责。
客工亦重(TWC2)总经理郭超明指出,客工往往为了到新加坡工作而举债,因此容易造遭到剥削。
“他们(为了到新加坡工作,可能)卖了田地,典当了妻子的首饰......他们为了保住这份工作,什么都肯做。”

在新加坡从事建筑业的客工。(海峡时报)消除顾虑是关键
案件经由吹哨人举报后,被告与其他涉案管工在问话时认罪,调查人员也在被告住家的保险箱找到超过32万元现金,因此57名员工都很幸运地取回血汗钱。
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也是义顺集选区议员的尚穆根说,区内议员接到相关通报后,就立即向人力部举报,也指示市镇会调查,显示举报机制奏效。
话虽不错,但除了举报机制,还必须加强客工对类似违法行为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新加坡司法制度的信心,消除他们的疑虑,免得他们落入有冤无处诉的困境。
类似的案件可还没有销声匿迹,人力部向《海峡时报》透露,2021年至2023年之间,每年有大约70名雇主被发现收取回扣,其中大约三成被控上法庭,其余的被人力部开出销案罚款或警告。
人力部虽然落实了更严格的措施,如要求雇主派发详细的工资单,以及向客工们讲解如何举报收取回扣等违法行为,并保证如果客工的申诉属实,就能更换工作,不会影响生计。但这方面的工作显然还必须加强,才能帮助客工克服心理障碍,以杜绝类似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