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加坡因其稳定的治安环境、繁荣的商业环境、干净绿色的自然环境,一直以来都是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热门移民目的地。不少中国富豪就将新加坡作为休憩养生的住处,来到了这里,也拨动着新加坡富豪榜屡生枝节。快来跟随财新国际的文章看看吧。
“在新加坡租房这么难吗?”金融行业人士陈希一家三口最近从北京搬到新加坡,正寻找在这个南洋小岛的第一个家。即使租房预算一提再提,她仍未寻觅到合适的房源。
受新冠疫情影响,新加坡不少新楼盘工期延误,无法按时交房。加之边境重开,不少外国人前来就业或求学,令新加坡近期“一房难求”。新加坡房地产网站99.co和房地产交易网SRX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4月,新加坡商品房租赁房源环比下降21%;商品房租金环比上涨2.3%,已连续上涨16个月,同比则增长15.1%。
“几乎每周都在接待朋友。”陈希感叹道。陈希本就是新移民,移居新加坡后,她已陆续接待了几拨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朋友,其中既有像她这样举家搬迁来的,也有独自“打头阵”前来考察的。原本被她嫌弃气候炎热、生活单调的新加坡,一下子变成“香饽饽”。
除了像陈希这样的专业人士,近年悄然进入新加坡的中国企业家也多了起来。一名来自深圳的低调富豪最近再次登上新加坡富豪榜榜首。美国财经媒体《福布斯》今年4月发布的全球亿万富豪榜中,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300760.SZ ,下称“迈瑞医疗”)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李西廷以176亿美元(约合1187亿元人民币)的身家,挤掉一众新加坡“老钱”家族,蝉联新加坡首富。

现年71岁的李西廷,出生于安徽省砀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91年,40岁的李西廷在深圳“下海”,与同事一起成立了迈瑞医疗。据上述《福布斯》富豪榜单,新加坡十大富豪中有四位来自中国内地的新移民,以及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富豪。火锅连锁店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6862.HK ,下称“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排名第六,他曾在2019年、2020年连夺“新加坡首富”名号。
过去数十年,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金融和财富管理中心,一直吸引著区域内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企业家及中产人士。但最近十年,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正成为一股新势力,重新构建当地的财富版图。
富豪榜风起云涌
“快被网民‘骂’死了,但这并不能阻挡企业国际化的脚步。”海底捞的张勇2019年首次以138亿美元(约合931亿元人民币)身家成为“新加坡首富”时,曾在新加坡对财新感慨道。当时的张勇作为“新贵”,打破了过往东南亚以老牌家族为主导的富豪圈,引发舆论哗然。
这位从四川简阳走出来的企业家,用20余年的时间,将一家小小的火锅店发展成市值千亿元的上市公司。2018年,海底捞赴香港上市,上市后股价一路走高,张勇身家也随之上扬。海底捞招股书披露,张勇夫妇已拥有新加坡籍,住址是新加坡植物园附近的一座高级独栋别墅。
富豪榜是经济与行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当地营商环境和竞争力的体现。在张勇之前,新加坡富豪榜多是东南亚老牌家族的身影。执掌新加坡房地产公司远东机构(Far East Organization)及香港信和集团的黄志祥和黄志达兄弟,占据新加坡首富宝座十年之久。
这些老牌家族多为上世纪初“下南洋”的华人,他们的产业集中在房地产、银行金融、棕榈油等传统行业。远东机构的黄氏兄弟、邦典置地集团(Pontiac Land)的郭氏兄弟(Kwee Brothers)、丰隆集团(Hong Leong Group)的郭令明等几大家族,均深耕房地产行业。创办大华银行集团(UOB)的黄祖耀家族,创办马来亚银行(Maybank)的邱德拔家族,主营银行金融业和酒店业。来自马来西亚的郭孔丰家族,经营棕榈油企业及房地产。亚洲最大油漆制造商立时集团、立邦品牌创始人吴清亮,依靠涂料发家致富。
新冠疫情袭来,曾秉持快速扩张经营战略的海底捞很快“入冬”。海底捞股价自2021年2月“登顶”85.80港元/股后便一泻千里,2021年底,海底捞宣布大规模关闭餐厅。至2022年5月中旬,海底捞市值约为790亿港元(约合679亿元人民币),较峰值跌去逾八成。作为控股股东的张勇,个人财富亦随之缩水。
与此同时,伴随着东南亚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另一位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在2021年一度超越张勇,成为新加坡新首富。他就是冬海集团(NYSE:SE,下称“SEA”)主席兼执行长李小冬。
李小冬出生于天津,2009年在新加坡创办本土互联网公司SEA,业务覆蓋游戏、电商和金融。腾讯( 00700.HK )为SEA主要股东之一。由于业务布局类似,SEA也被称为“东南亚小腾讯”。2017年,SEA以15美元(约合101元人民币)/股的发行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东南亚首家登陆美国股票市场的互联网企业。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显示,2021年8月,李小冬以198亿美元(约合1336亿元人民币)的身家,跻身新加坡新首富。
不过,2021年11月以来,由于业务发展及监管风暴等问题,SEA股价持续走低,李小冬身家严重缩水。在最新的《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中,他与张勇均以53亿美元(约合358亿元人民币)的财富值位列第六。
新冠疫情期间,监护仪、呼吸机、便捷彩超等产品需求量激增,迈瑞医疗业绩向好。2021年4月发布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中,李西廷以215亿美元(约合1452亿元人民币)的身家超越张勇。尽管受大环境影响,2022年李西廷的身家有所缩水,但相较其他几位中国新移民富豪,跌幅较小,最终位居榜首。
新加坡的富豪圈层成为折射中国经济和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行业是加密货币产业。
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的创始人赵长鹏,是杀入新加坡富豪圈的一匹黑马。他出生于江苏,上世纪80年代随家人移民加拿大,于2017年创办币安,并很快将币安发展成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2022年1月,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显示,赵长鹏以941亿美元(约合6348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超过中国包装饮用水龙头企业农夫山泉( 09633.HK )创始人兼董事长锺睒睒,成为“华人首富”。尽管赵长鹏是加拿大籍,但他近年长居新加坡,并活跃于新加坡富豪圈层。不过,随着比特币的暴跌,赵长鹏很快失去“华人首富”的宝座。
中国新移民富豪的陆续到来,打破了新加坡原有的财富版图,也给当地的产业生态带来了新气象。
一位参与新加坡官方政策咨询的学者向财新指出,新加坡政府并不太欢迎房地产、矿业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更青睐先进位造、科技创新等产业。为吸引这类企业,新加坡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而且“新加坡在下一代的创新赛道布局上做得非常好,包括数字资产、加密货币、元宇宙、人工智能等”。

2022年1月18日,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布置了大型“财神”花灯,迎接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图:Roslan Rahman/视觉中国
何处安放“钱匣子”
“资本正在寻找它觉得更安全、更有利的地方,欧美的资金正在慢慢往亚洲流动。”过去一年,新加坡德众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犇,接触了不少来自美国、新西兰,以及中国香港、上海等世界各地的高净值人群。
今年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后,一向奉行中立外交政策的瑞士,罕见地打破其不在国际冲突中“选边站”的传统,宣布将参与欧盟对俄罗斯的一揽子制裁计划,冻结俄罗斯有关个人和机构在瑞士的资产,禁止瑞士公司与被制裁对象进行业务往来。瑞士政府5月12日透露,根据相关制裁措施,瑞士目前冻结了价值63亿瑞士法郎(约合432亿元人民币)的俄罗斯资产。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离岸财富中心和“避税天堂”,瑞士此次的反制举动引发顶级富豪的不安。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皓认为,瑞士此举对其自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以来形成的世界财富管理中心地位有所冲击。而新加坡作为以华人为主的社会,目前而言风险相对较小,但若发生较大的地缘政治变动,仍不能排除面临类似风险的可能性。
向来秉持中立国立场的新加坡,也于今年3月宣布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但该国在过去两年,陆续调整放宽防疫措施,是亚洲最早宣布常态化的国家。较具弹性的出入境措施,仍令新加坡成为不少富豪安放“钱匣子”的新的心仪之处。
“新加坡在疫情期间凸显出的优势——政府高效且人性化的管理、良好的医疗设施和金融环境等,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部分高净值人士。”刘犇称。
除富豪寻找安全“钱匣子”外,部分中国企业家因为自身的发展,或者中国相关市场过于饱和或“内卷”,将业务拓展地选在发展中国家居多的东南亚。新加坡作为区域内的发达国家,成为许多企业区域总部所在地。
“我们自带武功来闯东南亚。”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NASDAQ:GDS/ 09698.HK ,下称“万国数据”)董事长黄伟5月在新加坡接受财新专访时指出,随着中国互联网云计算厂商加速“出海”至东南亚,万国数据近期将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建设多个数据中心,以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东南亚本地市场。
“还有不少消费品牌的中国企业家将中国的构想或品牌带到新加坡,包括眼镜品牌、服装品牌、气泡水,等等。”新加坡风投机构创始人王锋,近年接触到不少前往新加坡的中国企业家。
他告诉财新:“这些中国企业家不是单纯做财务投资,而是在新加坡设立区域的业务发展办公室,逐步向东南亚铺开业务,同时企业家也会把个人及高管的家族办公室设在新加坡。”
这促进了近年来新加坡家族办公室行业的蓬勃发展。家族办公室可分为单一家族办公室(Single Family Office)和联合家族办公室(Multi Family Office),作为一种专业化、机构化的财富管理模式,是超高净值家族管理和传承财富的重要选择之一。
过去,中国和东南亚富豪配置资产的首选地多为香港,但近年来新加坡有赶超之势。《2021年德勤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排名报告》显示,新加坡作为中立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二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仅次于瑞士。香港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三,跨境财富管理规模大于新加坡,但增速放缓。2017年至2020年,香港作为财富管理中心的国际市场容量(IMV)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2%,而新加坡相应的增速为5.7%。
新加坡政府层面对于财富管理行业颇为重视,通过推进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移民制度的改革,以支持行业发展。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的数据显示,新加坡家族办公室的数量,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增长了5倍。疫情期间,新加坡家族办公室不降反增。截至2020年底,新加坡有400个SFO(单一家族办公室),且仍在持续增长。
关于资金流向和来源,新加坡官方对外保持审慎口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下称“新加坡金管局”)此前回复财新称,没有SFO数量及其资金流入的权威数据。“新加坡这次真是躺赢,是闷声发大财。”新加坡一名财富管理行业资深人士评价道。
家族办公室申请数量激增,令申请标准水涨船高。今年4月11日,新加坡金管局发布新的指导方针,自2022年4月18日起,在新加坡税务津贴计划(即新加坡所得税法令13O计划)下申请设立家族办公室,资产管理规模要至少1000万新加坡元,并且要在两年内增加到2000万新加坡元,而在此之前对该税务津贴计划并没有最低资产管理规模的硬性规定。此外,新的指导方针在家族办公室基金每年的商业开支、聘用本地投资专业人士、本地化投资等方面均提高了要求。
近年新加坡家族办公室业繁荣,但部分只是为了身份或转移资产才开办,并没有实质经营,仿佛“僵尸家族办公室”。安永亚太区家族企业主管张树光(Desmond Teo)指出,“家族办公室的质量参差不齐”,新加坡金管局的新要求有助于推动新加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升,而不仅限于家族办公室数量的增长。刘犇也说,新加坡政府希望通过推动以资产运营和金融投资为主体的家族办公室,进一步加强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