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作品时,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学生曾凯文特别加入了水帘墙和灵车专用道等,以确保殡葬设施可以很好地融入社区空间。(陈斌勤摄)
洪振茂基金和国大建筑系联办的设计比赛,让该系三年级学生设计出将殡葬设施与社区融合的空间,除了可让年轻一代思考死亡课题,了解殡葬设施的重要性,也探讨如何改变“邻避”观念。
屋顶可供公众晨运漫步,庭院可做集体操或办活动,殊不知这座社区公园的地下层其实设了殡仪馆和骨灰瓮安置所。
这个将社区公园和殡葬设施融为一体的设计出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学生曾凯文(24岁)之手,作品昨天(9月12日)获颁设计比赛冠军。
曾凯文受访时说,在参与瑞士交换计划时,每次往返校园和宿舍都会经过一个墓地。“当地人并不把居住环境有墓地当一回事,出外时也不会绕路,和新加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我们对殡葬设施相当避忌,坟场也都集中在偏远地点……在设计作品时,我就在想,如果殡葬设施可以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相融合,就像瑞士一样,那该多好。”
为鼓励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思考死亡课题,了解殡葬设施的重要性,及改变“邻避”(Not in my backyard,简称NIMBY)的观念等,洪振茂基金和国大建筑系合作,联办一场设计比赛,主题围绕着“生活的土地,生命的空间”(Land for the Living - Space for the Dead),挑战该系三年级学生设计出将殡葬设施与社区融合的空间。比赛共收到52份参赛作品。
在昨天的颁奖礼和对话会上,洪振茂基金创办人洪子谦一再强调,本地不缺乏土地建造殡仪馆和骨灰瓮安置所,最大的障碍是公众“邻避”的心理。
“不过,在这个人口密集的岛国中,这种‘邻避’想法没有容身之处。我们不能因为周遭附近设了老人院、临终关怀中心或殡葬设施而感到难受。”
他指出,大众避忌殡葬设施,对设施持负面的刻板印象,这主要因大家不愿意正视死亡课题所致。
他说:“如果公众可以打开心胸,毫无避忌地谈论死亡课题,就会了解到殡葬设施和服务在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不应觉得这些设施有损街景,应贬到边缘地带。”
殡葬设施影响房价 是源自自私心理
国大建筑系教授何刚发说,有关噪音和污染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设计解决。“殡葬设施会影响房价,这是源自国人自私的心理。”
上述比赛的14件决赛作品将在翡珑山圣所优雅大厅(Grace Hall)展出至本星期天(16日)。
另外,翡珑山未来将建造崭新的殡仪馆综合大楼,取代现有的翡珑山骨灰瓮安置所和殡仪馆。新的殡仪馆综合大楼预计在2021年动工,2024年竣工。为保留该区的文化遗产和殡葬历史,洪振茂基金计划将翡珑山的现有景貌制成3D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