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加坡开埠200周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国庆群众大会演讲,宣布将国民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分别延长3年。有人想不通,在我们高呼不要延迟退休的时候,为什么拥有全亚洲最好的养老制度,被称为是“养老天堂”的新加坡,国民居然会害怕退休呢?这除了跟新加坡老龄化问题严重有关之外,新加坡并不是所谓的让人早早懒下来的“养老天堂”,相反,他们最拼,真正的活到老做到老。

新加坡劳资政工作小组,助年长员工继续工作累积退休储蓄
新加坡生怕被社会淘汰得太早,巴不得干多几年。要知道新加坡连续三年上榜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地区,稳坐第一。

数据来源: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从一开始的人少地狭,绝处逢生到后来独立成邦,发展成了外人眼中令人艳羡的宜居繁荣。于今而言,新加坡在世界舞台上,已经可以完美地演绎一个小国崛起的神话,让人不明觉厉——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狠劲儿,才造就了这样一个光鲜摩登的新加坡?
在新加坡生活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新加坡,你可以看到非常有意思的反差风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与中国式庙宇、伊斯兰教清真寺相映成趣。这里既有马来文化为特色的“亚拉街”,又有印度文化特色的“实龙岗路”和早期华人聚居的“牛车水”。

早期下南洋的新加坡华人大多集中在牛水车谋生
明明商业中心乌节路到处都是耳熟能详的国际一线品牌,你在街上看到的年轻人都跟你没什么区别。但如果你轻易用普通话搭讪开场,又可能会碰到对方听不懂的尴尬场景,他们基本上都是用英语交流。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出入“巴刹”(即中国的菜市场),讲普通话也不是最地道的通行证。潮汕话或者客家话(因为早期都是福建人和广东人由于贫穷才下南洋谋出路)才是当地年长商贩的常用语言。

东西文化融会贯通的新加坡,在外人眼中是最佳的移民国家。因为这里符合高净值家庭对英式传统教养下的生活质素,新加坡城市环境干净整洁,交通也极为便利,这里坐拥最发达的航班系统,就算廉价航班也能享受世界级繁华的樟宜机场。
不仅如此,这里出行非常方便,公共运输系统发达,选择多样,想去新加坡任何一个角落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路上还不堵车。这是因为新加坡政府在控制私家车牌照的政策合理有效,是老百姓自愿使用公共运输出行的频率明显高于私家车。严谨务实的调控政策就是拥车证(COE)和高速公路繁忙时段电子收费系统(ERP)(相关文章连结:像新加坡一样收拥堵费,北京就不堵了?),发动机排量越大动力越足,拥车证就越贵。

在新加坡生活了5年的美国媒体朋友告诉我,这里是她感觉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在这里就算你不用锁车、甚至落了钱包走开都没问题。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全家(不带保镖)周末在植物园休闲,与民同乐
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个女生,你不用担心在任何社区晚上外出会有人身安全问题。

唯一让人有点不舒服的就是能随时随地感觉到监控摄像头的存在,但一切为了安全着想,新加坡的天眼系统非常发达。这里的小偷小摸,都显得有点“浪费时间”。
新加坡人常向外来客人调侃自己——新加坡是个“fine city", 这里的"fine"既是一个“美好的”城市,也是一个“严罚的”城市。就连使用厕所后没冲水(当然现在公共场所都是自动冲水也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乱过马路,地铁上喝水或者进食都会导致罚款(执行过程中会先警告,不思悔改者才罚款)。
在大家看来,新加坡的生活成本非常高,过着像是去年电影《疯狂亚洲富豪》里面那样纸醉金迷的生活。

但其实在新加坡人其实并没有面临着像香港人那样的住房压力,新加坡82%的国民住在公共住宅(新加坡称为组屋),价格非常低廉,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相关连结:购屋新政策!新加坡放宽新组屋买家收入顶限和津贴资格)。
组屋之外最多人居住的是政府共管式公寓(EC),五年后即可按照私人公寓的市场价出售;十年后产权变为私人公寓,也可以卖给外国人,不再受限于政府组屋的各种条例。这一波操作是新加坡政府无形中让中产阶层的新加坡人即提前享受了私人公寓的舒适度,又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让老百姓的房产投资增值。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务实的服务型政府。

最为外人津津乐道的多元开放,还是在新加坡的小贩文化。新加坡目前共有110个小贩中心,最近新加坡正式为该国的小贩文化申遗,用李显龙的话来说,“小贩中心宛如‘社区饭厅’,是形成国家认同的重要一环。”这里到处是繁忙的美食街,汇聚了全世界各地的美食小吃,花个3到7新币(大约15到35人民币),就能解决一顿午饭或者晚饭。

保和总部(新加坡证交所大楼SGX Center 1)的楼下就是老巴刹,离保和签约客户所选住的酒店也很近

大家钟爱的新加坡四件套:辣椒蟹、沙嗲、肉骨茶、海南鸡饭
在这里你能吃到全世界最便宜的米其林餐厅,感受到最古早的粤菜潮汕菜味道,都完好地保留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里。在新加坡的熟食中心(Hawker Center),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吃档,都有米其林星级水平,庶民的饮食天堂也不过如此。

新加坡的认同感到底从哪来?
很多人喜欢拿新加坡和香港作对比,同样是有过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同样是一个天生吃港口靠港口的地方,同样曾是风靡亚洲的四小龙。现在的新加坡显然已经今非昔比了。

香港属于中国大陆的政治港口 新加坡则是全亚洲的物理港口,
很多人没想到的是,新加坡开埠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了。要知道当初新加坡从英国殖民分离,外界从一开始就小看了这个城邦。他们以为这样一个资源匮乏又身处马来人腹地的小国,失去了马来西亚的支撑,前途堪忧,这样的状态并不会维持太久。

马来西亚现在不知道是庆幸还是后悔当初放弃了新加坡
显然他们打脸了。地少人狭的新加坡,在李光耀的领导下以自由开放主导经济发展方向,依靠着国际贸易和奋发图强的人力资本优势,拥有世界第三大外汇交易中心,如今已成为东南亚唯一步入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国家。
新加坡独立崛起的背后,其实是南洋华人崛起的一种写照。

早期新加坡华侨领袖林义顺等人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当时的同盟会南洋支部旧址就设在新加坡的晚晴园
当67岁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国庆会上发表演讲时,他儒雅智慧的气质,透露著新加坡华人先辈如何通过自己的拼搏换来新加坡的繁荣盛世,其中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华人先辈在新加坡,就是在演绎如何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转变。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演讲鼓励年轻人:安居乐业 多多益善
从1819年新加坡开埠,就已经有第一波华人移民到了这里,之后20世纪到21世纪初,又有两波华人移民潮。随着华人不断增加,在南洋这片热土上,也形成了一种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的“荅荅娘惹文化”。

华人和马来人通婚后所生的男性就称为“峇峇”,女性则称“娘惹”
尤其是早期的华族移民,他们从小就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和社会环境里长大。虽然与祖籍地相隔好几代了,有时候在西方人看来,却比国人更执著,更完整地保留着祖先们古老的风俗习惯。

你会发现这里很多宗乡会馆,同乡会,读书会等,让五湖四海的中国移民在新加坡都找到了家的味道和感受,每逢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中元节等等中国传统节日,新加坡政府各个部长及基层议员都会参与各集选区在组屋区举办的庆典,氛围更隆重热闹,更与民同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