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中秋
其实不妨试试在新加坡过一次春节,牛车水(即唐人街)张灯结彩架起上百个生肖彩灯,还有一年一度的国际狮王争霸赛生龙活虎的样子,你恍惚间还以为身处在古早味的中国乡间。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花穹的春节灯笼
新加坡政府理解和接受部分新移民从一开始的候鸟心态,慢慢转变到后来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某种程度上,新加坡各种族的谐共处都来源于这种对多元种族文化的开放包容的政策和态度。

新加坡是多元价值观融合的国家,
李光耀曾将新加坡比作拼搏在大海里的小虾——“世界犹如大海,在大海中大鱼可以生存,小虾也可以生存。小虾不仅要生存,而且还要有本领不被大鱼吃掉。”
现在看来,国小志不小的新加坡,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小虾了,而是像伫立在新加坡河口安德逊桥边的雕塑鱼尾狮,别有一番风味。

新加坡形象大使鱼尾狮
狮头遥望大海,汲取东方文明根源成陆地之王;鱼身委婉自得又富有生命力,象征着西方的海洋文明。东西方的精华,浑然一体成为独一无二的鱼尾狮。
有竞争意识的新加坡人
刚来新加坡的人,可能会留意到一个普遍又奇怪的细节——你在高峰时段用餐时,要留意放在空座位上的纸巾,这是“新加坡式占座”,有时不明就里的外国人初来乍到,还以为是贴心的商家提供的免费纸巾,用了一张还把纸巾包放回原位,心满意足的离开。旁边的新加坡本地人掩面窃笑,除了其同行的本地朋友,一般没有人当面指出令其尴尬。这都是通过在新加坡居住的时间能解决的问题。


新加坡总想争第一,不落人后。每当有新餐馆开业或者新楼盘开盘,总有做足“划算“功课的新加坡人不介意排队几个小时。但新加坡没有所谓的黄牛产业哦,因为遵守先来后到的公共秩序是新加坡人的普遍意识和常识。

新加坡人从小被教育不能错过机会,否则会被落下被淘汰。新加坡社会普遍崇尚精英,追求阶级晋升,这其实是新加坡隐藏在光鲜背后的精神驱动力——怕输“Kiasu”,这是来源于闽南语,就是害怕失败的意思。

在新加坡,一不留神你也会暴露在功利的社会眼光里。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近日发表了一项名为《新加坡人对阶级、财富和地位的看法》的调查报告。除了有房有车,教育、英语的纯正程度,就连到欧洲还是东南亚旅游,都有具体的划分。

这份报告一出存在着很多争议,带着一种偏见式的标签,但这就是物质高速发展的社会现状
这种争强好胜的社会心理,在新加坡的精英教育上表现更为突出。
在新加坡,求职时学历有时候真能代表机会,这意味着新加坡人从小就要培养竞争意识。长期以来,新加坡教育部在小学四年级按照不同孩子的学习能力差异开始分流。有个别极端怕输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命运起始跑线,在新加坡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
“怕输”的国民性格,其实多少来源于华人,尤其是闽南先辈的传统根源。闽南人早有世界闻名的“爱拼才会赢”。

祖辈们的传统,讲的就是安身立命的生命哲学,新加坡之父李光耀的“大海小虾论”也不外乎如此。
对于新加坡国民来说,争当上游早已根植于国民的生活和职场——“我们没有选择,我们不能放弃,因为保持竞争力是我们唯一的资源。没有水源,没有食物,没有土地——只有争当第一,我们才能幸存下去。”深深根植于新加坡人心中的信念是:只有成为最棒的,你和你的国家才能幸存与繁荣。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加坡人均GDP名列世界第五,但在全球乐观积极心态排行榜,新加坡又是最后一名。
新加坡人倒也不至于输不起,但这一人人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争相积极上进,打造出各种族之间,人类与动植物之间都能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他们的幸福感更具有东方传统智慧——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居安思危,刻苦拼搏而来的幸福,才是实在的。
正是这样的怕输,才能让新加坡在世界各国中能稳稳占据着一席之地。看什么鸡汤成功学,不如学学人家新加坡人,多稳扎稳打。
